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探究

2020-01-05 01:27吴雪蒙
开封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手工艺品手工艺技艺

吴雪蒙

(徐州工程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民间手工艺品是指劳动人民为适应生产、生活需要,满足审美需求,而就地取材,以手工制作为主要生产方式打造出来的工艺美术品,例如灯笼、风筝、扎染、蜡染、香包等,它们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中大放异彩。传统手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它反映了民风民俗和人们的审美情趣等,很多传统手工艺的背后都有一段难忘的历史故事。中华文化底蕴深厚,民间手工艺种类繁多。如果传承链断裂,导致这些传统手工艺没有留传下来,那么对中华文化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损失。为了不留这个遗憾,必须加强保护,促进其传承。采用数字手段对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是重要途径之一。

一、当前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的问题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的定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它包括:①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②表演艺术;③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④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⑤传统手工艺[1]。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了历史文化脉络、民间文化艺术和民俗风情,反映了劳动人民质朴的审美情趣。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手工艺,其地域性较强,大多历史悠久。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宝贵的民间技艺濒临失传。目前,传统手工艺的传承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传承范围受限。一部分技艺的传承方式为师徒相传,一部分技艺在家族内部传承。传统手工技艺大多是靠“口口相传”“手把手教”传承下来的。目前,传统手工艺的传承链较为脆弱,许多传承人的年纪均较大,一些技艺仅剩个位数传承人,许多有名的手工作坊后继无人,一些老手艺人的绝活面临失传、消亡的危险。二是传承人出现断层。社会转型期,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进城务工人员大量增加。很多传承人的子女去往大城市发展,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并不打算以此为生。学习非遗手工艺品制作技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人越来越少。年轻人大都认为,这些制作技艺,自己可以当做兴趣学习学习,但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到技艺精湛的程度。总之,较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导致一些非遗手工艺传承人出现断层。三是传统手工艺品缺乏现代化包装设计,制作技艺、营销形式缺乏创新,营销管理没有走品牌化道路。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无法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导致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利润较少,一些民间艺术日渐凋零[2]。

二、传统手工艺数字化保护的可能性

在物质利益多元化的后工业化时代,在现代生活中,虽然说传统手工艺品的功能性逐渐消减,但蕴含其中的情感依然强烈。它是古老民族留存的文化记忆,是劳动人民审美观念的艺术表达,是祖先智慧的结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所以,我们要发掘、整理传统手工艺,将这些财富好好保存起来,传承下去。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文化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历来呈正相关。当前,信息技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成为可能。应利用数字技术来实现对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包括格式转换、再现、复原)、展示和传播(以图像、数字视频、动画等形式),使其具有交互、多媒体、虚拟仿真及网络共享等特性[3]。在数字化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新的视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进行解读,分类加以利用。宏观来看,对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势在必行。

三、当前传统手工艺数字化保护面临的问题

(一)在传统手工艺永久保存方面缺乏标准化信息管理手段

数字化管理方式是数字化保护最重要的内容,若找寻不到合理的管理方式,那么数字化保护就是空谈。目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和录入标准等,各地对数字资源保护的理解也存在差异[4]。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数字化资源库建设还是空白。运用现代数字技术,系统采集、记录传统手工艺品形态、存在形式、历史文化背景、制作过程等方面的信息,并建立相关数据库,这样做更有利于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的数字化保护、传承和开发。

(二)在传统手工艺信息采集和记录方面欠缺数字化手段

目前,对传统手工技艺信息的数字化记录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即以拍摄照片为主,以录音录像为辅[5]。拍摄照片这类记录方式只能从平面上展示传统手工艺品的形状、色彩等,无法多维度、全方位地解构。应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对手工艺品的结构进行剖析,对其内涵进行解读,展示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工艺,如香包的手绘技艺、刺绣工艺技巧、走线规律等,讲述图形图案背后的历史故事、蕴含的人文精神,揭示艺术设计的意义,这样做,有利于学习者深刻认识传统手工艺的价值。

四、传统手工艺数字化保护的方法和途径

应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对传统手工艺的数字化保护,以解决传统手工技艺传承面临的问题。

(一)建立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文献档案库

我国的许多传统手工艺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如刺绣技艺。据《尚书》记载,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又如香包制作技艺。《诗经》的某些篇章里就有对香包的记录和描述。香包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汉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中有“红罗覆斗帐,四角垂香囊”;汉代《礼记》有云:“男女未冠笄者……衿缨皆陪容臭。”汉代香包多用高级锦绣制作,内储茅香根茎或掺拌辛夷等香料。这种高档材质和粗犷香料的运用,体现了汉时的“壮丽”美学[6]。再如剪纸艺术。中国最早的剪纸作品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时期(公元386—581年)五幅团花剪纸。我国的传统手工艺品种类繁多。应加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查阅古籍、走访调研、考察研究,对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分类,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介和方式,全面、系统、真实地记录每一项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历史脉络、分布状况、保存现状、传承链及其目前存在的问题等,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数字文献资料档案库和大数据平台,这对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着重要意义。

(二)建立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字、图片、音像档案

围绕传统手工艺品的造型、色彩、工艺技法等方面整理文字、采集声音和图像,是数字化建档最直接的手段。文字整理可以从历史渊源、色彩、造型、名称、材料、功能等几个方面入手,分类建表并规范化整理;采集图片、音像信息必须利用专业化的技术手段,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特别是在色彩信息采集这一方面,应尽可能地保留和还原传统工艺用料本身的色彩。保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不仅在“形”,更在“神”。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创新,创造出现代人喜爱的形式,才是非遗保护的关键所在。所以文字、图片、音像三者缺一不可,只有将文字、图片、音像巧妙结合在一起,让更多的人看到、听到、学到,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建立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平台

若想对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脉络、使用材料、制作方式等方面进行最大限度的展示,就必须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建立适合于大众传播的共享平台[7]。首要任务是制定出一套数字化保护技术规范和标准,然后对元数据进行分类和编码,按照标准建立数据库。

1.充分利用新技术,实现传统手工艺的数字化保护

可利用VR技术,进行三维场景建模,展示传统手工艺品的生产过程。数据库建设和元数据整理是数字化保护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可进行数字化平台建设,形成系统的数字化资源,从而实现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的完整化、历史的还原化、资源的共享化、传播的网络化、展示的智能化。

2.充分利用新载体,实现传统手工艺的有效传承

应面向每一种传统手工艺,建立数字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是数字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形式,它不仅是传统文化保护的平台,更是传统文化展示和传播的平台。要建设传统手工艺数字博物馆网站,建立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多种载体在内的数字档案,对藏品进行分类,在对非遗传统手工艺原始资料予以保护的同时,实现其最大程度的传播和利用。

3.充分利用新媒体,实现传统手工艺的充分展示和传播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8]互联网时代,应在最大程度上用好新媒体平台,把握传播主动权,实现传统手工艺的有效传承和创新。目前,“短视频+直播”的新媒体传播方式被年轻人广泛接受。例如,在某短视频平台,按照京剧《贵妃醉酒》原貌打造的特效短视频已获得2.4亿次播放量。它提示我们,“短视频+直播”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科普方式,帮助我们找到文化供给与需求的契合点;它可以实现传统手工技艺的数字性重塑,提高传播实效。

五、结语

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加持下,数字化手段的运用在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必然成为一种趋势。当然,由于各种手工艺表现形式的不同、创造方式的差异,所以在数字化保护模式上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要打造一个具有前瞻性的网络传播体系,采用“云共享、众传承”的方式传播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在实现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同时,还要对其进行品牌化管理、创新性设计,使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融合,在保留传统手工技艺原真性的基础上进行变革,找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之路。

猜你喜欢
手工艺品手工艺技艺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精品意识是手工艺品价值的基础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
世界工艺文化之旅
意大利手工艺品传承百代
手工艺·温州发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