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美术教学中的点滴思考

2020-01-05 23:14陈静
人物画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临摹写生中国画

陈静

摘 要:少儿美术教育和教学的关系,水墨画教学的特点和方法,临写生、创作三者缺一不可。

关键词:中国画;少儿美术教育;少儿水墨画教学;临摹;写生;创作

少儿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美术活动是少儿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少儿美术是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专指少年儿童创作的各种美术作品,在手法、内容上不受成人美术技法、思维方式等约束,具有稚拙而天真烂漫的童趣。因此少儿美术的创作纯为游戏,但对于开启少儿心智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少儿学习美术意义重大。

我是一名专业的美术工作者,从事少儿美术教育和教学工作十多年,积累了一些经验,我深知美术教育离不开人文精神,美育更是一种情感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崇尚自然、生活艺术之美,从而热爱生活赞美自然,崇敬艺术,所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极为重要。这种感知能力包括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创作美。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丰富的人、高雅的人、有审美情趣的人,少儿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以美育人、育美之人。教育的目的明确了,在教学的实践中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理念,总结了一些这方面的经验,形成文字,愿与各位家长、同仁分享。

一、少儿和美术的关系

人类的美术活动一直是伴随人类的出现,发展至今。日趋成熟和稳定。

少儿发展阶段主要呈现的一种非逻辑性思维方式,可以说少儿思维靠的是直觉、想象、灵感、顿悟等不依一定的固定程序、格式就能直接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或方式。感性重于理性。回到少儿美术教学本身,观少儿美术作品其特质一览无余,信手拈来,不问东西,看似乱涂乱画,实则妙趣横生。学龄前少儿学习绘画,我称之为涂鸦阶段,边玩边画,如同儿戏。东一笔、西一笔,不成方圆,不成形状,构不成一张完整的画面。在教学中,我经常听到家长抱怨:“你好好的画,画的是什么,乱七八糟,一点都不好看,一点都不像,太阳咋会是蓝色的?天咋会是紫色的?蚂蚁和大象差不多一样大?小女孩头这么大,身体这么一点点?脚像火柴棒棒?小男孩身体拉这么长,不晓得你在搞哪样名堂。”家长请稍安勿躁,且听我的解释,之前一种观念或形象先入为主,思维根深蒂固,你们一旦发现少儿画面上表现的和自己大脑里储存的图式、图样有天壤之别,就会排斥,不认同、不理解。这好比影视剧中一个经典人物被多个演员塑造、演绎过,但观众往往记住的最认可的或者说影响最深往往是第一个,客观的讲,我们不能说其他演员演得不好、不像甚至演得不对。只是第一个印象太深了。家长朋友们你们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很显然少儿绘画中的人物、动物等不同于现实的写实,画面表达的并不是他(她)眼前所见到的人和物象,而是自我内心的表达,是一种情感外泄,非逻辑性思维所致的结果,符合年龄特征。家长要学习才能懂得少儿绘画离不开生活,但不同于生活,不是照搬生活,是艺术的生活。我们要学会尊重少儿内心世界,别粗暴去干涉、打扰他(她)们的世界,做一个旁观者,关爱他(她)们,关注他(她)们。

家长不是专业美术老师,无可厚非。“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早在一千多年前,唐朝文学家,诗人韩愈就明确指出了为师的重要性。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个好的美术老师,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或素质,一懂专业、有眼光、自己本身画得不错,二懂教育、会教学,三懂得儿童心理学,有一定文学功底和理论水平,四、有实践教学基地,亲自带班教课,五教学用心、专心,有责任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鱼”,少儿的世界不同于成人,让他(她)们在绘画的世界里自由翱翔,放飞自我,激发少儿绘画的欲望,在比较随意、宽松的环境下着重培养少儿想象力、创造力。老师会教,学生会学,让绘画更有乐趣。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把水墨画融入美术教学中,让少儿越来越喜欢绘画。结合少儿自身的特点,我在教学中重点把水墨画教学作为重点课程安排。水墨画教育目的、水墨画的价值、并不在于少儿绘画技能有多深奥,或者是要画出什么惊天动地的画作,而是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自由的天性,培养起胆大心细的能力,让他(她)们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释放潜力,体会成功带来的喜悦。培养少儿对水墨画的兴趣和爱好,了解和体会传统文化的特点。水墨画是中国画独具魅力的重要部分。是用中国独有的毛笔、以水调墨、调色,画在具有渗透性能的宣纸(生宣)上,利用生宣吸水性的变化而产生笔画变化而达到意象性造型的目的,画面是写意,形象不拘泥于写实,有别于自然物象,抒情达意,妙不可言,气象万千,符合少儿思维,深受少儿喜爱。针对少儿不同年龄段,形式、要求、目的有所不同。

二、水墨游戏

喜欢涂涂画画是少儿的天性,在教学中,我根据少儿天生好奇的心理特征,指导学生,控制毛笔的水分,认识墨分五色,即焦、浓、重、淡、清的墨色变化,能够根据需要选择毛笔中锋、侧锋、逆锋、乱锋等用笔方法,鼓励学生既要胆大又要心细,画面上敢于用水、用墨、用笔。点、线、面交相辉映,运用大点、小点,长线、粗线、细线,通过浓破淡、淡破浓、水破墨、墨破水、色破墨、墨破色在生宣纸上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每幅画用笔、用墨的不同,顺序不同,画面千变万化,大点套小点、小点套大点,粗线、细线纵横交错,千人千面,一支笔可在纸上画出自己熟悉的形象,动物、植物、人物包罗万象,千差万别。让少儿在无拘无束中体会水墨之神奇,自由的天性,让学生在游戏中找到学习的快乐。

三、重视传统,临摹不可少

在游戏中学习的形式生动活泼,但只能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中国画源远流长。传统文化需要我们下一代传承,对于传统的学习临摹是必经之路,缺一不可。年龄段偏大一些的学生,我会根据不同情况,适当的增加对传统的经典的学习、欣赏、临摹。学习中,根据少儿年龄特征,我会把枯燥的临摹变成趣味的临摹,大师作品高山仰止,机械临摹容易麻木,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选取名画、大师作品的局部,允许学生添加、变形、再组合等手法,把对刻板的对临变成有趣的意临,不求形似,但求神似,对于经典有意改变不是褒读,而是把崇敬变成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神交古人、大师,变被动为主动,增加了主动性、趣味性,发展个性的表达,因材施教,营造自由的艺术空间。

教学中,我带领学生走进屯堡,认识屯堡、描绘屯堡,现场写生。眼睛里看到的全是石头。我现场示范,引导学生用课堂临摹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技法,点、线、面结合,侧峰、中锋、逆锋、乱锋,表现石头的天然质感纹路,又强调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水平异同,因人而异,因势利导。一幅幅画面呈现出每个学生对艺术的理解,虽显幼稚,然而天真自然,充满童真、童趣。我示范讲解,但绝不轻易在学生画面上任意改动,让学生尽情挥洒,避免过度的成人化、成人画。我作为一名长期活跃在教学实践前沿的美术工作者,深知肩上的担子很重,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努力探索更新的教学模式,把以美育人,育美之人为己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积思成文,以此文与各位同仁共勉。

參考文献:

[1]大辞海(美术的解释)

[2]王蓉《论中国画写生创作关系》《鸭绿江》2014年01期下半年版

[3]任晓婷《浅谈写生与创作的关系》《青春岁月》2013年16期

[4]刘继潮《游观—中国古典绘画空间理论本体诠释》

猜你喜欢
临摹写生中国画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书画名人汇
高中美术课堂临摹训练研究
浅谈北京十度之行对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的感受
写生与美术教学
一种便利型的红外临摹绘画辅助笔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