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北乡村污水排放存在问题及建议

2020-01-06 04:37王海乐
陕西水利 2020年12期
关键词:渭北镇村灌溉

王海乐,刘 英

(富平县灌区服务中心,陕西富平711700)

乡村污水排放,事关农村生态环境,是乡村发展中亟需破解的细节性难题。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们深入渭北部分灌区,进行了专题调研。窥一斑而知全豹,通过调研,我们深感渭北乡村污水排放现状不容忽视,破解这个关乎民生的细节难题任重道远。为此,从障碍因素诸方面,做了探究,提出了些许对策与建议。

1 渭北乡村污水现状

经过美丽乡村建设,渭北乡村生活生态环境显著改观,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欣慰之余,经座谈我们发现乡村污水对群众的现实困扰,这些污水主要来源于养殖业等生产与村民的生活,其排放问题的确让人头疼。客观审视,渭北排污系统工程尚处于起步阶段,排污设施建设跟不上形势需要,污水处理渠道逼仄。在乡村,污水排放问题主要呈现“三型”:

1)侵灌型。毋庸置疑,灌区在渭北灌溉历史上书写下了浓墨重影一笔,曾被人们引以为豪,在解决旱塬农业灌溉难题上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在乡村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污水直接排入灌溉渠道的现象。如富平二黄系统依渠而来的排污口竟达26处,兴镇总站西四支渠美原镇菜园子饭店门口的污水直接排放渠中,恶臭刺鼻;刘集东一支渠口0+860,流曲东三支渠3+550西仁村到盖路口农村生活污水就近直接入了灌溉主渠,从而导致有害物质侵入,严重影响了灌溉质量,同时导致渠道周围垃圾围堆,杂草乱生,蚊蝇哄绕臭味熏天;兴镇总站辖区的一些主要渠道,竟被当作排污渠道,污水任意排放。由于沟渠的排水面普遍偏小,常常被垃圾堵塞。一位参加二黄灌区建设的老职工看到这种情况,痛惜地说:“我们流血流汗建成的渠道,没想到竟排放了污水,真让人寒心呀!”

2)粗放型。调研发现,乡村污水面广,村庄分散,污水排放难以集中管理,许多乡村基本没有专门排放渠道,也无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污水随时随地流淌,尤其下过大雨,污水随着雨水顺路顺地漫流,到处成了排污的战场,加之对此缺乏相应的管理措施,污水没经过基本处理,就地流溢,对一些水源水质造成污染,致使地表水环境堪忧。座谈时,一些群众说:“污水是我们最头疼的事,只能放任自流”,有的调侃:“70年代淘米淘菜,80年代洗衣灌溉,90年代发黑致癌,新千年代熏臭无奈”,从侧面表明,农村污水真的成了群众的生存困扰,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健康。

3)隐蔽型。这种型态在村组居住这块比较普遍,伴随着日常生活,各家各户的封闭性特征,导致污水出门即排。其存在的随意隐蔽性,导致缺乏公众约束力,形成了管理盲区。这类污水多系家居,污水生产者只图方便,胡乱排放,加之村组巷道并未设明显的排污渠道,相对的零碎散漫,排放起来相对隐密。这部分污水、废水如不考虑其排放去向,放任自流,从根本上就很难解决乡村污染问题。

2 原因分析

1)认识不足。群众对污水乱排的危害性,污水治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对身边的污水乱排现象习以为常。加之相关部门宣传不到位,有的甚至认为这是小问题,没有必要渲染造势,致使环境保护意识缺乏。表现在养殖业发展上,个别养殖户没有环保部门的审批手续,随心所欲将排污口建在灌溉渠里,或建在村庄上风口,更有甚者,利用村里的废旧房,建在了村中心,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有的缺乏基本设施保护意识,个别镇村建设基础设施时随意改造灌溉主渠,污水排放管理责任不明确,无相应的监管机制约束,对灌溉工作造成严重影响。这些都是思想上不足够重视的表现。

2)设施滞后。污水治理设施与体系,远远达不到现实需求;超前规划不足,在村庄和道路建设过程中,未建设专用排污渠道,处理污水设施规划与建设不到位,大部分生产路、乡村路甚或村组巷道未设置配套排污设施。

3)资金匮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属于公益性项目,需要大量公共财政资金投入,只靠单个农户很难实现,其主要来源有政府投资、村镇自筹与市场运作,由于县级财政比较困难,镇级更是无力,加上大部分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资金来源难以保证上,导致投入严重不足。而且治污项目为永久性一次性建设工程,投入使用期长达二三十年,要进行市场化融资,难度非常大。此类政策性项目也不多,争取下来亦非易事。而对庞大的污水治理,设施建设资金不到位,治理确属不易。

4)机制欠畅。表现在基层,监管机制不健全,缺乏对污水源头的监督管理机制,这方面专业人员短缺,污水监管及相关处理设施使用均需专业知识和专业操作人员,而镇上人员不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满足不了工作需要。有的污水处理设施没有实质使用,发挥作用,个别投入使用的不按程序运作,运行效率低,作用发挥不够理想。在灌区方面,镇村与灌区衔接协商机制也没有切实建立,平时缺乏沟通,只有灌溉时略有接触,其余近乎不相往来,群众对灌区渠道缺乏了解,甚至认为事不关己,对灌溉设施缺乏爱护与支持。

3 对策建议

在上述现状及障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些许对策与建议,主要在“五动”:

1)思想启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建议相关部门切实加大宣传力度,综合运用网络、电视等多种形式,定期进行全县乡村污水防治宣传,增强广大群众维护环境的自觉性,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不乱排乱放污水;建议农业、水务、环保等部门,定期联合组织相关活动,深入村组,宣传用水安全、污水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的政策及常识,形成良好的环境氛围。各大灌区也应主动与镇村联络,积极到一线宣传相关渠道环境维护常识及用水政策,培养镇村组织与群众维护渠道安全的意识,提高用水灌溉质量。

2)规划引动。规划具有方向引领性。建议在谋划乡村建设时应把污水治理纳入规划,稳步实施,逐步改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议将其与乡村改厕,村容貌整治,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同部署,共推进。建议邀请此方面专家,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因地制论证和制定科学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案与规划,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本力度。对布局分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庄,可采取分散处理模式,可将农户污水分区进行收集,各区域污水单独处理,采用人工湿地等自然处理方式;对村庄布局相对密集、规模较大、可采取选用无动力厌氧处理方式,统一建设处理设施,集中进行处理。对新建或改建的农村住房或拆迁安置房,要把生活污水处理作为建房的一个前置条件,同时配套完善周边污水管网和设施,防止先建后治。对一些靠近集镇的村庄,可将其排污纳入集镇系统一并规划建设。

3)政策推动。政策就是保障,建议制定积极的扶持农村污水治理项目政策,对于此类项目可在税收扶持方面予以倾斜。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投入,扶持此类产业,让其在乡村茁壮成长,成为美化乡村的催化剂。建议积极发展污水资源化处理相关产业,并在多方筹集资金的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4)机制活动。机制事关长远。建立科学化的培训体系,尤其要注重加大镇村污水治理专业队伍建设力度;建议健全相关污水处理考核制度,加强绩效考核,县环保部门亦应加大农业产业环境监测,严禁污染性产业投产,从源头上进行遏制;建议继续落实相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进一步整合环保与水利污水处理与涝池项目,激发其内在活力。

5)各方联动。乡村污水治理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参与协作。建议积极加大镇村、部门、灌区协调配合力度,到乡村一线调研情况,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针对存在问题,应主动为灌区渠道设施使用保驾护航,防止乱排污水,随意更改渠道的现象。镇村亦应在制定村规民约时,将污水防治纳入其中,增强约束力。招商等部门也应加入其中,争取更多的污水治理项目落户镇村,布点开花,在治污一线发挥应有作用。

猜你喜欢
渭北镇村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渭北长武常见果树缺素症防治技术
渭北长3裂缝性致密储层渗流特征及产能研究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镇村两级扶贫资金管理与核算问题及相关措施
两个苹果品种在渭北旱塬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108个村子显露全新景象——石泉县“镇村工作一体化”产生多重效应
564名镇干部常年“钉”在村里——石泉县开启“镇村工作一体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