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

2020-01-06 17:55佘时珍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文明新冠生态

佘时珍

(长江大学 文理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0)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直接反映或决定了整个民族的生态文明素质。恩格斯曾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期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1](P559~560)本次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原因还未完全解密,但已给全球200多个国家(地区)人民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和创伤,给不敬畏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一记响亮的耳光,也给我们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素质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一、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现实状况

全方位了解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现状是做好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本课题组为掌握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在湖北三所高校发放调查问卷130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1139份,对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有了比较直观和全面的了解。通过对回收问卷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一是当代大学生对生态文明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参与问卷的大学生中,有79.37%的学生认为自己对生态文明建设了解一般,67.6%的学生认为自己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十分密切;二是当代大学生环保节约意识尚可。从有效问卷中可以看出,当自己需要丢垃圾而周围无垃圾桶时,有78.49%的学生选择先自己拿着再丢到垃圾桶中。平时注意节约纸张、塑料袋的学生也达到58.74%,对于已阅的传单有56.01%的学生选择回收再利用;三是当代大学生比较倡导绿色消费的理念。有86.66%的学生认为绿色消费是一种适度调节的消费,该消费的消费而不该消费的就不消费,而且61.37%的大学生对当前校园的生态资源和环境状况十分担忧;四是当前高校的生态文明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高校生态文明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过度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选择此项的大学生达到89.11%。其次是水电浪费比较普遍,有67.25%的学生对此比较痛心。另外还有59.09%的大学生认为在校园内公共场所吸烟的现象很普遍;五是当代大学生了解生态环保知识的渠道比较畅通。通过网络媒体了解生态环保知识的大学生占比为89.2%,其次是66.9%的大学生通过杂志报纸了解生态环保问题,另外通过学校宣传活动了解生态环保知识的大学生的比例为64.09%。总的来说,大学生相较于中小学生或其他文化程度较低人群来说掌握了较为丰富的生态文明知识,在环境保护方面“律己”尚可,对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没有展现出应有的关注度和身体力行的坚定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全面客观地掌握和分析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现实状况是有效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基础。

二、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内容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哲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充分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让大学生充分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其中首先要引导大学生自觉学习党和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大政方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本次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更加凸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2](P19)建设生态文明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3](P243)这既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体现了共产党人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高度。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生态文明建设也事关人民美好生活能否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需要把环保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到底,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落实到位,才能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是重点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动向。党和国家出台的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最新制度机制和举措是大学生学习和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做出了制度性安排。生态环境部于2019年5月22日对外发布了2018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指出:要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初步划定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和宁夏等15个省份生态保护红线,山西等16个省份基本形成划定方案;要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执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生态环境改革措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十五部法律的决定》;要防范化解环境风险,全国“12369”环保举报平台受理群众举报71万余件,基本按期办结。全面提高支撑保障能力,中央财政安排生态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攻坚战相关资金2555亿元。2019年11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发布《生态综合补偿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决定开展生态综合补偿试点,进一步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总的来讲,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一种全新的理念,也是在生态保护方面注入市场元素的一种大胆尝试。目前各地在生态综合补偿方面仍处于一种探索试点阶段,边试点、边总结、边完善也许才能更好地给地方以政策空间和实现政策的创新与突破。

三是全面掌握环境污染防治的根本之策。虽然本次新冠肺炎病毒的宿主到底是蝙蝠、果子狸、土拨鼠还是穿山甲并未完全探明,但可以肯定的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与近些年生态平衡被破坏、环境污染严重不无关系。当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刻,我们一方面要以只争朝夕的决心迅速解决生态环境中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要以久久为功的决心构建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彻底改变过去粗放发展模式。对于资源消耗大、污染排放多、生态破坏严重的项目坚决不要和不批准,牢牢守住生态空间管控红线和环境质量安全底线,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第二要实施水环境整治工程和土壤环境安全保障工程。加快改善水环境质量,重点整治水源地隐患、劣五类水体和黑臭水体等歼灭战。土壤污染防治主要集中在耕地和建设用地两大块,力争实现土壤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改善;第三要构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从责任保障层面来说,要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确保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压实传导到每一个人、每一个领域。从政策保障层面来说,要把创新生态资本经营机制、环境保护财政重点列支机制和环保投入多元化机制等有机结合起来,加大政策保障组合拳的力度。从制度保障层面来说,营造全社会关注生态环境问题、举报环境违法行为的氛围非常重要,探索建立环保问题有奖举报和环保信访问题整改末位问责制度,全方位立体式推动形成污染防治合力。

三、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问题解析

在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由于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作用,往往把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内容放在突出位置,而对生态文明教育应当给予的关注远远不够。当前,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暴露无遗。总的来说,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主要存在着关注度不高、知晓不够全面细致、知行难以统一等问题。

深入剖析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主要问题产生的根源和原因,既是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效果的内在需要,又是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全球工业化背景下,人类奉行经济至上、金钱挂帅,任性贪婪地掠夺大自然,肆意破坏生态平衡,随意扑杀野生动物,对自然、自然科学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较少,人类社会的粗放式发展方式、过度消费理念、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或没有严格执行等行为选择无不给生态文明建设蒙上了一层阴影;另一方面,是大学生群体自身经历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人的宠爱中长大,家庭教育中往往过多地关注学习成绩的好坏。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个人经受的挫折和社会性灾难较少,对自身感受需求和利弊得失关注较多。另外,他们对个人能否成功和个人价值能否实现比较关注,而对公共卫生环境及生态文明建设等社会问题考虑相对较少。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大学生自身经历的影响这两个因素共同导致了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比较淡薄这一结果的产生,这也使得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关注度不高、知晓不够全面细致、践行度偏低等问题随之出现。

四、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路径选择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得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尤为凸显,尽快解决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升其效果被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鉴于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现状和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从不断增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能力、大力推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教育、切实提升生态文明知行合一力度等方面来着手解决。

一是要不断增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能力。要想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效果,一个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要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能力。提升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能力首先要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而且对大学生群体比较熟悉了解的专业队伍,要定期举行交流培训活动,以便提升宣传教育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其次是转变宣传教育模式,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活动。一方面,政府要积极主动、客观真实公布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信息,以便大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和传播的资助力度,特别是对环保社会组织要进行多方面的扶持和引导,以期更好地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最后要贴近大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和热爱。譬如,大学生群体对于2020年初暴发的这场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比较关注,而且感同身受。我们要充分挖掘发生在大学生眼前和身边的新冠肺炎疫情这个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的鲜活素材,利用网络思政课等渠道和开学后的各种场合对大学生广泛开展拒食野生动物、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生态文明教育。另外,要加强舆论引导力度,努力营造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环境氛围,对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重要法律要及时宣传、落实到位。自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0年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这个《决定》聚焦滥食野生动物突出问题,为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全力夺取抗疫彻底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法治支撑。

二是大力推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教育。大学生身为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应在理论上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生态文明思想不是中国共产党所独创,它蕴藏在诸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中,马克思恩格斯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精辟的论述,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重要的生态思想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譬如,马克思指出:“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材料)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4](P55)这段话充分说明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必须遵从和顺应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泥石流、沙尘暴、洪灾等自然灾害频发就是这方面的有力佐证。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从生命共同体的高度阐述了保护自然就是保护全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全人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对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期盼更加热切,大学生群体也不例外。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为全局性的突出工作,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必须积极回应人们所想、所盼、所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我们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和美丽中国。[5](P169)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还在不断肆虐,新冠病毒已致全球200多万人感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再次被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推崇。面对新冠病毒这个全人类的敌人,各国需要加强合作、携手应对,才能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三是要切实提升生态文明知行合一力度。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知晓不全面、不细致,践行不积极、不主动,知行难以统一。按理说,大学生作为科学文化素质比较高的群体,对生态环保问题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并身体力行,但现实的状况并不尽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大学生们对勤洗手、多通风、不串门等个人卫生及安全防护问题有了较高的自觉和警醒,但对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以及如何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的平衡性等问题关注不够,深度思考不足。非典疫情暴发17年后,新冠肺炎疫情使公共卫生环境治理问题再次走进人们视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大学生加强公共卫生环境治理方面学习的重要内容。这个《纲要》所提出的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明显改善并持续改善、大力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等环境改善目标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另外,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法律条文,大学生不仅应知晓其名称,更要熟悉其内容,尤其要做到知行合一,自觉去宣传相关法律内容和践行法律精神,自觉做一名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员和志愿者。唯其如此,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才能真正得以建立,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才能真正得以提高。与此同时,高校要切实担负起敦促大学生加强生态文明知识学习的责任,政府要积极为大学生开展生态文明实践活动搭建平台,这样才能切实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知行合一的力度。总的来说,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知行合一力度,既是解决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政府、高校、家庭和大学生个人都应该在这方面下功夫。

猜你喜欢
文明新冠生态
新冠疫苗怎么打?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聚焦新冠肺炎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