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探讨

2020-01-07 03:29
关键词:医学科营养液输液

孙 杰

(山东省淄博市北大医疗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山东 淄博 255400)

在医院系统内,重症医学科属于一个十分重要的科室,主要对脑部炎性疾病、痴呆、癫痫、遗传病、代谢病及脑血管相关疾病进行诊治,患者多存在严重的病情。对患者实施全面的营养支持,能够促进患者的体质增强,有利于其疾病恢复[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04例在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人,其中观察组男27例、女25例,平均年龄(53.15±10.39)岁;对照组男28例,女24例,平均年龄(50.39±9.38)岁。影响组间比较的两组之间没有差异,P>0.05,可以予以比较。

1.2 方法

将常规护理方法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观察组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其营养供给方法为:通过营养输注泵将营养液经患者鼻空腔输注入患者体内。肠内营养治疗的主要目标为将患者体内代谢紊乱情况有效纠正,并将体内蛋白质水平进行有效控制。在治疗期间,每小时25 mL为输注泵的起始输注速度,经过3小时治疗后,将输注速度调整为每小时80 mL。

1.2.1 肠内营养护理方法

输液护理:输液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对营养液的输注速度密切关注,通常为每小时50ml,速度逐渐由慢到快;营养液的浓度应适宜,开始时浓度一般为10%,最后将其维持在20%至25%范围内。每日对营养液管道定时更换,同时使输液接头保持在无菌状态。

1.2.2 并发症护理干预

(1)输液期间,应当实施持续滴注治疗,通过37℃30至50ml的温开水冲洗管道,冲洗次数为每2小时1次。营养泵报警并发症的发生可能和滴管中液体表面过高或过低、电量不足等相关因素之间具有密切关系。(2)感染性并发症: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中,吸入性肺炎是常见的感染性并发症。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和鼻饲方法、胃管留置时间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为避免误吸情况发生,肠内营养过程中应当协助患者采取半卧位,鼻饲结束后30分钟,嘱患者尽量不要翻身。

1.3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表示方法为“[n(%)]”、检验方法为“x2”,用P<0.05表示结果有差异。

2 结 果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2例管道堵塞、2例感染、1例营养泵报警,并发症发生率9.62%(5/52);5例管道堵塞、7例感染、4例营养泵报警,并发症发生率30.77%(16/52),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重症医学科患者多具有十分严重的病情状况,受自身疾病的影响,患者机体处于高分解、高代谢状态,为使患者生命健康得到保证,必须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肠外营养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它能够使患者胃肠负担减轻,促进患者疾病得到迅速恢复。然而,相关临床研究显示,肠外营养治疗手段的弊端较多,包括减退患者的肠蠕动功能,使肠黏膜出现萎缩情况等,如果患者进行长期的肠外营养治疗,则会使患者出现感染、代谢紊乱等严重并发症。而对于肠内营养治疗来说,它能够直接输注营养液至患者胃肠内,能够增强胃肠蠕动,使患者免疫功能增强,使感染情况的发生得到避免。同时,肠内营养治疗能够使肠黏膜功能和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得到保证,使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2]。

在综合治疗重症医学科重症患者过程中,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肠内营养支持护理不是对患者单纯的进行营养支持,除了需要使患者获得营养外,还能够使患者机体功能的正常结构得到保持,能够有效调节患者正常的生理功能,促进患者的免疫系统得到改善,同时可以使由于免疫功能不良引起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减少[3]。此外,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的应用,还能够使患者机体的营养状况得到保证,使死亡率降低,促进患者疾病恢复[4]。

本文通过探究重症医学科重症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护理的临床价值,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62%)低于对照组(30.77%),(P<0.05)。综上所述,重症医学科重症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护理后,能够明显减轻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医学科营养液输液
检验医学科专业基地教学查房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应用
CELSS中营养液循环利用应用实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简介
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及护理管理研究
不同营养液对香榧幼苗生长的影响
无土栽培营养液自给系统设计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食用菌追肥谨记“两适两要”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