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流感嗜血杆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研究

2020-01-08 07:00孙曹玮
中国疗养医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内酰胺酶嗜血纸片

孙曹玮

流感嗜血杆菌(HI)属于革兰氏阴性菌,菌体无动力,能侵犯并寄生于人体的上呼吸道黏膜表面,可以通过人体的密切接触和呼吸道分泌物进行传播[1]。儿童是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易感人群之一,健康儿童的流感嗜血杆菌定值率约在5%左右[2]。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主要能引发儿童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肺炎,也能引发脑膜炎、骨髓炎等侵袭性感染,严重的甚至可能造成败血症,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3]。有数据[4]统计显示,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是导致儿童获得性肺炎的常见原因。近年来,临床抗生素的应用有所滥用,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性也在逐年上升,临床治疗的难度也越来越高。而了解流感嗜血杆菌的分布流行特点及其耐药性情况,对于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5]。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儿童呼吸道感染患儿98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流感嗜血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分析分布流行特点和各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儿童呼吸道感染患儿98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31例,女454例,年龄0.2~13岁,平均年龄(5.45±1.47)岁。采集患儿的合格痰液标本,其中上呼吸道样本383例,下呼吸道样本602例。

1.2 方法

1.2.1 仪器与试剂 选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Vitek 2 Compact型细胞鉴定仪以及其配套的嗜血杆菌VITEK-2鉴定卡。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分离嗜血杆菌专用的HIN巧克力平板,MH琼脂培养基,HTM药敏培养基(购于广东江门凯琳公司)。Ⅴ+Ⅹ因子诊断纸片、Ⅹ因子诊断纸片、Ⅴ因子诊断纸片以及各项药敏纸片均由英国Oxoid公司提供。头孢硝噻吩纸片由法国梅里埃公司提供。质控菌:流感嗜血杆菌(ATCC49247)。

1.2.2 样本的采集 对所有患儿在样本采集前,先予以禁食2 h,然后生理盐水漱口后进行采集痰液样本。先予以涂片镜检,每个低倍视野鳞状上皮细胞低于10个,白细胞大于25个,视为标本合格。

1.2.3 样本培养及鉴定 对收集的痰液标本按照《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的要求进行细菌培养。采用接种环将痰液样本分别接种于哥伦比亚血平板、HIN巧克力平板。在35~37 ℃、含5%~7% CO2的孵化箱进行孵育24 h左右。然后挑取哥伦比亚血平板不生长,而HIN巧克力平板上呈浅灰色或无色、透明、露滴状的可疑菌落进行“卫星试验”初步鉴定。并采用Ⅴ+Ⅹ、Ⅹ、Ⅴ因子生长需求试验进行辅助鉴定,并采用全自动细胞鉴定仪以及其配套的嗜血杆菌VITEK-2鉴定卡进行明确鉴定。

1.2.4 药敏试验 对于分离出的流感嗜血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的相关标准进行判读。并将头孢硝噻吩纸片湿润后,将菌落涂抹于纸片上进行β-内酰胺酶检测。

1.3 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儿童流感嗜血杆菌的分布特点,并对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5统计学软件对研究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儿童流感嗜血杆菌的检出及不同年龄段的检出情况 985例患儿中共分离出流感嗜血杆菌菌株157株,检出率15.94%,其中检出β- 内酰胺酶67株,β- 内酰胺酶阳性42.68%。其中≤1岁的儿童占比高达30.18%,高于其他年龄段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儿童流感嗜血杆菌的检出及不同年龄段的检出情况

2.2 儿童流感嗜血杆菌不同季节和标本类型的检出情况比较 第二季度4—6月份流感嗜血杆菌的检出率为27.98%,高于其他三个季度(P<0.05,表2)。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样本中的检出率分别为14.62%,16.7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儿童流感嗜血杆菌不同季节和标本类型的检出情况比较

2.3 儿童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性情况分析 儿童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以及头孢唑啉的耐药性均达到了70%以上,对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以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性最低,对其他的抗生素的耐药性也多处于较低水平(表3)。

表3 儿童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性情况分析

3 讨论

流感嗜血杆菌能通过黏附侵袭人体的呼吸道上皮细胞,并在呼吸道定植,从而引发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的相关症状,儿童流感嗜血杆菌的感染率更高[6-7]。本次研究中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为15.94%,与甄杨等[8]的研究中检出率14.72%的结果相近。其中≤1岁的儿童占比高达30.18%,高于其他年龄段的儿童(P<0.05),显示≤1岁的婴儿的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率更高,这可能是由于婴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健全,加上肺清除能力不足,流感嗜血杆菌定植的概率更高[9]。儿童上呼吸道标本和下呼吸道标本中流感嗜血杆菌的检出率相比无明显差异,但是研究结果显示第二季度4—6月份流感嗜血杆菌的检出率为27.98%,高于其他三个季度(P<0.05),提示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与季节有一定的相关性,在第二季度的感染率最高,符合马芳军等人[10]的调查结果,分析可能是由于第二季度的气温飘忽不定,冷热交替,尤其早晚温差较大,因此容易出现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11]。β-内酰胺酶是造成耐药菌株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次研究的157株流感嗜血杆菌菌株中,β-内酰胺酶的阳性率为42.68%,与潘芬等人[12]报道的β- 内酰胺酶产酶率66.7%相近处于较低水平,分析可能是由于地区的差异性导致的。在耐药性方面,本组儿童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以及一代头孢唑啉的耐药性均达到了70%以上,对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以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性最低,对其他第二代、第三代头孢菌素以及其他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也多处于较低水平。氨苄西林是流感嗜血杆菌治疗的经验用药,随着临床用药的逐渐增多,其耐药性也有了较高的提升,在临床应用时要慎选[13]。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可能与菌株内产生大量双氢叶酸还原酶有关。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抗菌谱广,对于ESBLs酶具有较好的抵御能力,因此对流感嗜血杆菌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14]。另外流感嗜血杆菌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阿奇霉素和青霉素类抗菌药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菌株也比较少,相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而言,儿童应有的不良反应比较少,可考虑作为选择用药[15]。

综上所述,儿童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主要分布于1岁以下的婴幼儿,且与季节有一定的相关性,在第二季度的感染率最高,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以及一代头孢的耐药性较强,且β-内酰胺酶阳性率也很高,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度高的药物进行治疗。

猜你喜欢
内酰胺酶嗜血纸片
柳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耐药性*
乳及乳制品中β-内酰胺酶常用检测方法
听话的纸片
纸片也能托住水
住口
花脚蚊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的防治分析
嗜血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