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探讨

2020-01-08 14:54王彩霞
科教导刊 2020年33期
关键词:人资教职工人力

王彩霞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1 大数据时代的涵义

1.1 含义

大数据是网络信息化发展的结果,具体表现为数据信息量大、数据传输快速、数据搜集、储存便捷,大数据技术能够满足现代化海量信息的处理需求,在挖掘信息价值,提高信息利用率方面意义重大。

1.2 特点

大数据主要展现在信息的搜集、处理、共享等方面,其具有网络信息显著特征,主要表现在这几方面:其一,信息量大。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当中的一种重要媒介,人们每天面对的信息量非常大。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教职工相对众多,每天需要处理的信息较大,传统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高校人资管理现状;其二,信息内容多元。大数据时代,信息不仅具有量大特征,更具有多元特征,所谓多元主要指信息内容类型诸多,而且相互融合,在处理当中需要归类分析;其三,共享力度强。大数据时代,所有信息处理均通过计算机等互联网工具予以实现,先进的信息技术不仅提高了数据的处理效率,而且能够借助互联网平台提高数据信息的共享力度。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可以通过共享平台的构建实现管理信息的共享,更好满足人资管理需求。

2 大数据时代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第一,大数据时代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更好完成高校教学目标。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涉及内容相对较多,包括教职工的招聘,人员培训,激励考核政策的制定实施等。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下,想要了解教职工的整体情况相对困难,需要查阅大量文档信息,增加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但是在大数据时代,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能够实现教职工数据信息的上传、检索、搜集、共享,有效提升高校管理水平,当高校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时,教学目标就会容易实现。

第二,大数据时代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教师是高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通过大数据可以制定更加科学的教师管理策略,例如,通过大数据掌握教师的教学水平,并针对教师教学现状制定对应的培训方案,以此提升教师整体教师水平,这样在教师价值得以发挥的同时,可以帮助教师树立长远目标,提升教师的归属感和责任心。

第三,大数据时代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可以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在大数据时代,高校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能够实现与教职工之间的互动,通过互动充分掌握教职工的生活、工作情况,并为一些存在经济、情感问题的教职工提供帮助。同时,利用大数据,可以了解教职工对校园建设的期望和想法,结合教职工意愿对高校管理进行优化,让高校管理更加人性、规范、温暖,为高校人资管理营造良好的环境。

3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

3.1 人力资源未得到有效匹配

高校人职匹配问题相对突出,主要原因在于高校行政化现象显著,难以真正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在教学活动中,部分教职工所负责的工作与其能力是不相匹配的,但是受教师资源紧缺等问题影响,并未对教师岗位作出调整,由此导致人职不匹配问题的发生。此外,在人才招聘过程中,高校主要以岗位为主开展对应的人才招聘,不过在具体招聘环节中,受招聘时间、招聘经验等影响,所选择的人员与岗位之间的匹配度并非完全一致,总之,受诸多因素影响,人职不匹配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3.2 管理模式滞后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高校数量急剧增加,高校之间的竞争力日益严峻,高校想要在教育竞争环境中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大数据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显著标志,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这种技术在部分高校并未受到重视,由此导致高校管理模式滞后,难以跟上时代发展需求。高校管理层人员资历较深,这些人员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但长期受传统管理理念影响,对新技术、新理念的接受程度较差,极少自主能动的创新管理模式,长此以往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就相对滞后。

3.3 大数据技术利用率低

网络信息化时代,高校在信息化方面的建设力度不断增强,教职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开展教务管理的能力日趋提升,不过整体来讲,大数据技术并未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得到充分利用,高层管理对大数据技术的重视度相对有限。现实当中,大数据技术仅仅用于信息的搜集、整理、储存,而在数据共享、决策建议等方面的作用并未有效发挥。

3.4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匮乏

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当中,人才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发挥大数据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不过现有阶段,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相对匮乏,尤其是大数据信息技术型人才有限。多数人资管理人员比较安于现状,思想观念较为固化,当新理念、新技术引入到高校管理当中时,他们表现出来的往往是抗拒和不适,这就导致新技术、新理念在实施过程中遇到诸多阻碍,不利于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

4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策略

(1)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人职匹配效率。大数据技术在数据信息搜集方面具有极大优势,高校通过大数据信息平台的构建,可以将教职工日常工作的数据信息全部输入到数据处理中心,管理人员通过大数据技术的智能化处理,掌握教职工的兴趣爱好、工作意愿、教学水平、工作效率等,在数据综合分析的情况下结合岗位特征实现教职工与岗位之间的有效匹配,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例如,在招聘工作中,可以先确定岗位职责和要求,然后,通过大数据对应聘人员信息予以整合、处理,并利用信息技术掌握岗位与人员之间的匹配程度。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应聘效率,而且可以达到人职匹配的目的,对构建高素质教职工团队具有重要意义。

(2)借助大数据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针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滞后,高校必须要借助大数据技术不断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第一,加大高校电子档案建设水平,提高教职工档案管理效率,通过电子档案体系的构建以及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提高教职工信息的查阅效率,更好满足人资管理需求。第二,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招聘是重要的内容,传统招聘中对应聘人员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也难以通过招聘达到人职匹配的目的,对此,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通过信息技术开展招聘工作。例如,教职工数据信息相对多元,利用大数据可以掌握教职工工作、社会关系、道德、学习等方面的信息,并通过这些信息的对比分析,更好满足招聘和人职匹配需求。

(3)采用大数据技术,开展人资管理人员培训。教职工培训、管理是人资管理的重要内容,传统管理模式下,难以实现对教职工教学工作整体状况的有效把控,对此,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不断提升人资管理水平。首先,要做好教职工数据信息的录入工作,通过教职工信息平台让教职工积极地参与到自我信息管理当中,只有如此才能为人资管理人员开展教职工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在数据信息录入过程中,要采取一定措施激发教职工信息录入的积极性,例如,可以将信息录入作为教职工考核的一部分,或者通过奖罚机制对信息录入作出判定,以此调动教职工信息录入的自觉能动性,为大数据技术利用提供数据保障;其次,加强人资管理人员培训。在人资管理人员培训方面,必须要注重人资管理人员大数据技术水平的提升,通过专业培训,让他们掌握信息搜集、整理、分析、分享的技能,以此提高人资管理效率,更好开展人资管理工作。

(4)完善考核机制,提高大数据利用效率。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考核主要以数据信息作为依据,通过信息数据的评估来对教职工工作状况予以评估。传统模式下,考核内容相对单一,难以实现对教职工的综合评估。在大数据时代下,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通过考核机制的优化提升考核质量,并以考核结果为参照制定优化策略,切实提升教职工的工作效率。首先,要完善考核机制,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将科研成果、教学课时等定量考指标与创新能力、责任心等定性考核指标相互结合,并在大数据技术下,实现信息的整合、评估;其次,完善奖罚机制。大数据时代下,必须要将通过教职工综合数据信息的搜集来实现对教职工综合能力的合理评估,并结合评估结果设定奖罚措施,以此明确教职工树立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目标,如此方可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更好提升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5 结语

大数据时代,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深挖数据信息的价值,提高数据利用率。高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要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针对大数据时代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人职匹配、管理模式创新、培训机制完善等方面提出了优化策略,希望能够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人资教职工人力
事业单位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措施探讨
渭南师范学院“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教职工书画作品选登(一)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我国中小企业人资群管控的再思考
大数据时代企业人资管理的优化调整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探究人力资源部门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职能定位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