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探究

2020-01-08 14:17蒋伟平
科学咨询 2020年34期
关键词:能动性语文课堂信息化

文蒋伟平

新课改理念持续推行,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地位产生了极大的撼动。被称为“学科基础”的语文,对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使教学内容的丰富度与教学成效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局限性、形同“填鸭”的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以及教师对信息化使用存在的一些误区等,仍影响着教学进程的推进与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忌囿于局限,发挥信息化教学的多样性

随着互联网新兴技术与教育互动的不断结合,信息化教学模式也不只限于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互联网+与课堂教学碰撞的“新兴产物”——MOOC教学;丰富多样的新媒体技术:不限于文字,以直观的图片、生动的视频影像等形式为我们呈现资源;可实现教师、学生、电子设备多元、双向互动的电子白板为课堂提供了更多新的体验。

多样化利用信息技术可丰富、扩展原有教材涉及的内容,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其探索兴趣,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如教学《草船借箭》时,教师在开头利用新媒体技术插入了一段与《草船借箭》故事背景相关的视频内容,更生动、真实地帮助学生了解故事的起因:三国时期的史实及文中人物周瑜性格善妒的特点。在课堂中利用使教学形象化的技术,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索热情,在后期了解故事情节的走向发展,以及整篇文章内容、人物形象深层次的把握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效用。将课堂与信息技术多样化结合,还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引导其进入更加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思考学习。

二、忌教师主体,转换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将自己置于教学的中心位置。僵化的教授互动模式,使学生难以在课堂中寻得自己的价值与位置。教师明确自己及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位置,及时帮助学生找到课堂主体的位置,促进其学习能动性的产生与发挥。

课前,教师应对课程做好充分的准备,不限于教材的准备,还应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觅得学生兴趣所在,对激发其学习探索的热情及发挥其课堂主体能动性都有不可置否的作用。教学《北京的春节》时,为增加课堂趣味性、提升学生课堂积极性,教师搜集了大量关于北京春节风俗习惯的图片制成精美的PPT,极具“北京年味”。一开课,学生们的眼睛便被满屏的热闹喜庆勾住了,踊跃地举手跟大家分享自己看到的东西,更有人联想到了自己家里过年的盛况。文中的“京味儿语言”最得人心,大家纷纷举手模仿,独特的语言风格逗得大家开了怀。充分的了解准备,恰当的主体角色转换,较为“松弛”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不再吝啬地举起了自己的手,也让大家的头脑时刻“战斗”在课堂问题的第一线。

三、忌固化思维,教师自身提升发挥有效性

教师是“教”的实施者,“学”的引导者,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位置是无可替代的。因此,其本身的综合素质也会对教育教学效果产生直接且明显的影响。作为“生命场”的学校承载着教育的重担,也背负着提升教师素养的责任。在学校教学工作中,不可松懈对教师的管理和培养,应使其理论知识不断夯实得以提升,确保教师具备“教学育人”的核心素养,促进其思维不断输赢时代而革新、不为旧思想所束缚固化,为提升学生能动性和教育教学质量做好铺垫。为顺应大趋势的发展,促进教育教学与核心素养的质化融合,越来越多教育教学管理者开始重视教师团队团风的建设:从多角度、层次入手,进行团队管理和培训;不仅提升教师科学文化修养,也不落下对及时发现、合理分析及恰当处理问题能力的重视,从而促进教育实践、学生学习及成长的顺利进行。这一现象也反映出一些教育工作者在努力实现从根本上将教育教学与核心素养相融合。

四、结束语

“核心素养”一词是新课改与如今教育教学发展大趋势影响下的“新兴产物”,这表示素质教育在我国国民生活及学校教育中都得到了极大的肯定。语文在小学课程中有较为基础的地位,在现代化与信息化潮流的冲击下,将“核心素养”融入小学语文课堂刻不容缓。信息技术与现代教学融合更是大的趋势,对学生综合素质及学习、生活能力的培养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能动性语文课堂信息化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英语教师负向能动性及其应对策略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谈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跳出高年级语文课堂“死寂”的怪圈
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