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研究

2020-01-08 19:16何陈英
科学咨询 2020年30期
关键词:引导者性格特点立德

文/何陈英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班主任作为班级的引导者,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以身作则,规范自身行为,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在班级管理中不断渗透德育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怎样更好地进行班级德育管理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重中之重[1]。

一、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

班主任是学生的引导者,是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所接触最多的人,学生与班主任的交流也是最多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是了解最充分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与学生像朋友一样无话不谈,还要不断地鼓励他们,而不是以严厉的教师身份指责他们,这样很容易在学生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使学生减少与班主任的交流。班主任也可以与任课教师交流,了解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尤其是不能将重心只放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身上。比如,当学生成绩下降时,不要总是批评学生不认真学习,而是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及性格特点判断学生成绩下降的原因,如果平时都很努力只是由于一些失误和粗心导致成绩下降,班主任就要鼓励学生,让他们在做题的时候认真审题和仔细检查,这样可以使下次考试取得优异的成绩,为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如果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没有认真听讲导致成绩下降,班主任也不要责骂和惩罚他们,而是要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解释,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与教师和家长无关,所以要让学生学会自律,以此促进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来,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2]。

二、提升个人魅力,注重言传身教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果想让学生发自肺腑地聆听班主任的教诲,我们必须规范好自己的言行举止,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这样才能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也有助于班主任顺利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有一句话说得好,立德树人就要以身作则,只有班主任用自身的行为举止为学生做示范,学生才会乐于听班主任的教诲,并积极学习班主任的一举一动,达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如果班主任失信于学生,也就代表失去了自身的威信,学生又怎能听从班主任的教导呢?所以,班主任必须要说到做到,这样才能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比如,想让学生按时到校,不出现迟到的现象,班主任就要以身多则,首先自己不能迟到,为学生树立起榜样,想要让学生爱护环境,不随地乱丢垃圾,班主任必须做到不随意乱丢垃圾,并看到有垃圾的时候随手丢到垃圾桶,这样不但可以提升班主任的个人魅力,还能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学习帮助,以此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3]。

三、合理利用激励法

小学时期的学生年龄较小,还不具备独立分辨是非的能力,但他们在实际生活、学习中却非常重视自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赞扬和鼓励,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积极给予表现良好和遵守纪律的学生表扬和赞赏,让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比如,班主任要让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用餐习惯,提升他们的自理能力。学生在校园中用午餐的时候总是出现剩饭和剩菜,或者是不将用完的碗筷放到指定位置,这些不良现象都是学生的一些坏习惯,对于这些不良现象,班主任要为他们做出正确示范,及时表扬那些没有剩饭剩菜的学生,或者是吃完之后将碗筷放到指定位置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促使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习惯,全面的激励机制可以有效提升班级管理效率,降低班级管理难度。

四、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时期,基于立德树人的视野开展班级德育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可以通过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用爱心强化学生德育的意识,提升个人魅力,注重言传身教,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树立学生正确的德育思想等方式,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引导者性格特点立德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你熟悉“成长经典”吗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引导者 传播者 担当者——新年寄语《人大建设》
从团建工作经验中剖析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点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重视高中历史学科才能提升教学效率
你想认识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