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走进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本课堂的思考

2020-01-08 19:16魏敦亮
科学咨询 2020年30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传统

魏敦亮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星溪小学 福建南平 353600)

在新课程目标改革的背景下,生本理念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小学教师将传统文化引进道德与法治生本课堂,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小学道德与法治中涉及了道德、心理健康等内容,都与传统文化教育息息相关,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传统文化的优势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本课堂。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现状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们往往更重视语文、数学、英语这些主科。许多学校受到升学率的影响,造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一言堂”的教法,让学生死记硬背,使得知识更加枯燥无聊。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们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低下,在课堂上只有老师提问才会发言,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渐渐失去了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兴趣。众所周知,教育需要从小抓起,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小学教师将道德与法治和传统文化相结合,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1]。

二、对传统文化走进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本课堂的思考

(一)利用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校教学已经更多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授课。直观形象的图片和视频更加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传统文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喜爱,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从而有效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本课堂[2]。

例如,学习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团团圆圆过中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中秋习俗,教师在备课中为学生准备关于中秋的相关图片和故事,广州坐游船赏月、成都中秋放河灯等,学生会对形象生动的图片产生兴趣,从而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知道中秋的由来,并会对《嫦娥奔月》的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最后,教师为学生总结中秋节是我国千百年来传统的节日,是中国人团圆的节日,并为学生简单介绍秋天的其他节日,如重阳节、苗族赶秋节等。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知道了秋天的传统节日,更加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加热爱祖国传统文化。

(二)利用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正处于懵懂的年纪,对所有未知的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求知欲,为学生创建开放且有活力的课堂。教师可利用教材中的传统文化为学生创设课堂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有效构建生本课堂,为学生以后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3]。

例如,学习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很诚实》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导入一个故事情境:假设你和一只小猫在家,你在桌子旁玩小火车的时候不小心打碎了妈妈最喜欢的花瓶。这时妈妈突然回来了,你会选择向妈妈认错还是告诉妈妈是小猫碰倒的?学生在故事情境中会有强烈的代入感,会感同身受地做出选择。教师在学生选出答案之前,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并承担自己的错误,告诉学生诚信是中华传统美德。这样引入传统文化的方式能正确引导学生的成长。不仅如此,传统文化引入式的情境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利用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新课程目标的改革,生本理念在教育教学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经济在一步步向现代化靠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外来文化的渗透,更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学习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好朋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传统文化的交友之道帮助学生认知朋友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交友能力,为学生以后的综合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的传承,有无穷的魅力和教学价值。教师需要在小学教育期间引入中华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生本课堂上让学生感受经典。教师在教学中应打破传统教育方式,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利用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传统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