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生活融入教学
——儿童生活微事件在品德教学中的意义探索

2020-01-08 19:16张贝贝
科学咨询 2020年30期
关键词:银杏树品德校园

张贝贝

(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周棚街道办事处周棚小学 安徽阜阳 236000)

“儿童的道德意识往往依附于具体生活事件、生活细节与生活过程中,依附于他身体活动与行动,是一种经验性的结构。”儿童的生活就是一件件生活事件的连缀。品德教学需要围绕学生真实的生活,筛选学生熟悉的、亲历的生活微事件进行科学的设计,引发学生有效体验,促进道德品质优化。随着品德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特别强调“基于生活”的品德教学,鼓励将学生身边的事件灵活地融入教学[2]。

一、缘起:“生活事件”意义贬值

(一)“图片”VS“事件”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容易泛化生活事件的作用,大量的学生活动照片被运用于教学中,经常是“鼠标点点点,图片飞飞飞”,或是大段活动视频的播放,有的一闪而过,有的冗长繁琐。看似具有“生活性”的课堂,真正体现价值的生活事件资源却不多,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实效性不强。

(二)“教室”VS“课堂”

可能是影响品德课程实施的因素太多,很多品德教师固步自封,关于生活事件的教学着力点不在“课堂”,而是在于“教室”,认为教学就应该发生在教室内。品德课程的开放性决定了教室只是课堂的一种平台,生活事件的性质各不同,教师完全可以突破壁垒,进行“挪移”,拓宽教学的空间。

(三)“说教”VS“教学”

品德教师多兼任班主任,大部分教师具备“德育根植于生活”的意识,能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件。但部分教师教育方法简单,就事论事,“嘴皮子”功夫厉害,但德育专业意识不强,不能从教育学角度加以审视,采用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展开教学,引导他们自主领悟、反思体验,促进其良好习惯的形成。

对教师而言,立足学生校园生活,观察找寻一些儿童生活中发生的微小事件是最方便的,经过合理的设计,能活化常规教学,促进研究的常态化进行。因此,本文试图从“儿童校园生活微事件”角度阐述笔者的思考和实践。

二、实践:“三微”教学,将品德课堂带向理想目标

儿童生活微事件的意义探索,需要以生活化德育为基本理念,以儿童的视角观测,以“小、近、实、新、活”为基本原则。“小”即以小见大,体现对儿童日常行为中具体问题的解决和修正;“近”即贴近生活,关注儿童成长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惑;“实”即实践体验,注重对道德情感的体验;“新”即形式创新,采取不同形式的实效性手段适时进行;“活”即一事一议,着重于对道德情境的感同身受,不同观点的分享和正确观点的内化。

品德教材呈现的主题是静态的,儿童的生活却是动态生成的。教学主题结束后,教育并没有戛然而止,需要反复交叉地在生活过程中进行。品德教材中一个教学主题一般为两个课时,随着学习方式的转变和课程整合的推进,课时划分在品德教学中逐渐变得灵活,不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因此,课时“+”的模式探索变成可能。

(一)微事件:校园种了银杏树啦

开学不久,校园正门的绿化带中新种了两棵大银杏树。这两棵庞然大物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课间,一年级的学生跑进绿化带,抬头看看高大的树,张开双臂抱一抱树干,拉拉固定树干的钢丝绳,对着树枝指指点点。远处的学生看见了,也急忙聚拢参与到这样的“欣赏”游戏中。

(二)微思考:“微事件”后有“大背景”

一位有经验的、具有专业教育视角的“观察者”,便可能会用一个较为科学而清晰的专门术语界定这一自己关心的问题,并思考:“是学生不了解这种树感到好奇,还是行为不文明故意踩进去玩耍”“这样的事件如何与我们的教学主题实现有效链接”等。对这些问题如何阐释,将决定教师如何正确、及时评价学生和运用何种策略引导学生。

(三)微教学:《美丽的校园——校园来了“新客人”》

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美丽的校园》,教师带领学生参观了校园,认识了美丽校园中的教学楼、功能教室、书画长廊和绿化景观等,通过参观、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热爱校园,做好校园小主人。当然,一堂课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当学生的生活场景中出现这样的事件时,不能因为“教学任务完成”就舍弃教育机会。本次事件是将《美丽的校园》一课教学引向深入的好时机,于是教师进行了“第三课时”的设计(部分):

美丽的校园——校园来了“新客人”

适用对象:一年级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热爱校园的两棵银杏树,增强校园小主人的意识。

能力与方法目标:能利用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等形式整理获得银杏树的相关知识,并在探究中得出结论,形成认知。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银杏树、银杏叶、银杏果的外形、颜色与功效等相关知识。

激发兴趣:

(1)教师设疑:小朋友,我们的校园里来了两位不说话的身材高大的新客人,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学生猜测)

(2)他们在哪儿呢?课件出示校园两棵银杏树的照片。

(3)引导观察:小朋友,你以前看到过他们吗?仔细观察,他们长什么样儿?(学生答:高大,树干直,没有叶子,边上用木棍和钢丝绳支撑住。)

(4)是啊,这么高大!他们默默地站在校门口的东西两边,你认为他们像什么?(像保卫我们校园的卫士)

(5)对,我们是校园的主人,他们是保卫校园的卫士,我们应该是好朋友了对吗?那你们一定很想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吧?猜一猜他们的名字。(学生答:杨树、杏树、银杏树)

(6)课件出示:银杏树(带拼音),我们一起亲切地叫一叫他们的名字,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学生:银杏树,你好!校园卫士,你们好!)

……

本课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实事关注、问题引领、情境体验、激励探究等方法,选取学生生活中出现的不文明现象及学生对新增加的银杏树的好奇心,选择实物照片、音频等媒体优化组合,打造了促进真实学习的品德微课堂。开课之初,教师设疑引导,使学生关注校园新增加的银杏树。随后以“校园卫士”的身份引出,让学生对银杏树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为学生的自主交流学习做好铺垫;之后教师适当补充与情境化的教学设计,以拟人化、朋友式的课堂对话,再辅以儿歌、抒发愿望等形式,让学生真正产生了努力做好校园小主人的意识。

猜你喜欢
银杏树品德校园
秋天的银杏树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银杏树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银杏树下咖啡香
品德
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