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语文宋代散文的欣赏和感悟策略之我见

2020-01-08 19:16魏光清
科学咨询 2020年30期
关键词:散文高中语文教师

魏光清

(重庆市石柱民族中学校 重庆 409100)

根据教育部门的教学标准可知,宋代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被安排进行高中语文课本,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其教学目的之一就是传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另外,宋代散文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宋代散文是文言文的一种,从刚被接触时就被视为重难点,在高中更被作为关键内容予以重视,但大部分高中生对宋代散文的认识还比较浅显,这很大一部分原因归咎于教师的教学方法,许多语文教师对的教学过程比较单一、乏味,导致很多学生对宋代散文的学习缺乏热情及积极性,从而提不起兴趣。要想打破这一局面,还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宋代散文的日常实用功能进行解剖,从而提高学生对宋代散文的学习热情,让学生通过学习和鉴赏加深印象,更好地品味和感悟文章中的情感[1]。

一、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散文本身由于形散而神不散,让学生在学习时就有一种缥缈之感,宋代散文的学习需要学生先要理解文章中的语言。文言文对学生来说本就是一门难理解的语言文学,仅通过教师的口述去描绘画面吸引学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的口述达不到画面感很强的效果,学生更不能够理解宋代散文中的描写事物特点,对于夹叙夹议的散文特色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感受作者在表达情感时的语言特色,教师可以把课文中的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也可以以视频的形式进行连续性播放。有研究表明,学生总是对画面感强的事物尤其是视频很感兴趣,通过视频中人物、事物和环境相结合呈现精彩画面,学生不仅能对古代的一些文化常识和风俗习惯进行记忆,还能对课本中的人物关系、事情经过、情感表达等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这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拉近学生与宋代散文之间的距离。宋代是提出散文这一文学概念的朝代,并且在这一时期的散文写作逐渐趋于成熟。高中生在学习中一定要多进行宋代散文的学习,提高鉴赏水平。例如,教学王安石的《兴贤》这一散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王安石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教师还可以通过幻灯片向学生介绍文章中提到的古代贤臣的故事,让学生理解作者写下这篇文章的目的,让学生对片段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等进行分析总结,并为学生讲述关于他们的精彩故事,这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想要了解更多有趣故事的兴趣。此时引出本文学习,再领着学生去学习《兴贤》就会达到大家积极参与的热情局面,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被慢慢带动出来,且对宋代散文很多方面的知识会有想主动了解的心愿,这在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上可以说是大有成效的[2]。

二、加强对宋代散文的搜集

就高中语文宋代散文教学本身而言,审美鉴赏的应用,必须从不同的角度来妥善处理,如果继续按照老旧的方法和标准来完成,并不能让学生取得理想的成绩。所以,笔者建议在高中语文宋代散文的教学方面,提升对宋代散文的搜集力度,由此能在相关问题的解决上不断取得更好的效果。由于宋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在唐宋八大家之中,宋代就占据了六位,分别是欧阳修、苏洵、苏辙、苏轼、曾巩、王安石,并且宋代散文数量繁多,在风格和流派上也非常多,作为一种新型的文体,散文在宋代时日趋成熟,宋代散文从思想内容上看,多以讲学为目的的言道之文,还有以论证为目的的政论文章,还有一类就是以见闻为目的的笔记,这三类文章每一种都有其独特之魅力。高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对宋代散文的搜集。第一,搜集过程中,尽量选择具有一定鉴赏价值的内容,而且要涵盖不同的类别,让学生在散文的自我学习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拓展,不要总是对学生进行高度的局限性教育。第二,审美鉴赏的条件下,要求学生在宋代散文方面进行一定的筛选。例如,在每一周进行不同类别的散文筛选和探讨,由此让学生进行共享学习,以及在差异性的审美观点上做出良好的融合,从而推动高中语文宋代散文教学水平的提升[3]。

三、完善鉴赏和探讨环节

与以往教学有所不同,高中语文宋代散文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的可靠性、可行性,建议提升审美鉴赏的探讨力度。例如,审美鉴赏的初期应用,不同学生存在差异性的观点和看法,且对不同的作者、不同的年代背景,都会进行追寻和分析。此时,可以对鉴赏的观点和条件进行良好的判定,让学生在相互沟通、相互探讨的力度上持续性巩固。鉴赏探讨的意义在于,单纯地从散文的角度出发,对散文的相关内容进行融合,从而减少高中语文宋代散文教学的困境,如此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进步。值得注意的是,鉴赏探讨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能总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完成,这样能让学生受到启发,形成教学相长的学习局面。

总的来说,高中宋代散文阅读教学不应停留于琐碎的字、词、句的释读和串讲上,而应着眼于文言语感锤炼、语篇内容理解、文化视野开拓等层面,只有充分关注上述“三重境界”的营造,才能真正激发学生阅读宋代散文的兴趣,培养他们鉴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猜你喜欢
散文高中语文教师
最美教师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