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数学本质,让数学学习更有效
——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思考

2020-01-08 19:16杨佳敏
科学咨询 2020年30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情境

杨佳敏

(义乌市后宅小学 浙江金华 322000)

“数学核心素养”指学生在受教育的同时能够得到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学生今后能更好适应社会生活的全方面的能力,也为今后的素质教育奠定基础。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重内容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教授轻学习的现状,导致学生分数高能力弱、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欠缺、学习效果僵化,核心素养培养严重不足[1]。

如何在核心素养指向下开展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学实践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善于思考、勇敢表达自我观点、增强体验正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一、研究学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牢记学生的主体地位。余文森先生曾经说过,“教服务于学,没有学何来教,学是教之根本”。因此,学生和教师是相辅相成的。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首先要做到“以人为本”,即“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辅以教师的有效指导,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升。

比如,学习“加与减”时,题目涉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往往一道题目有多种解题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每出现一道题目,笔者都会先引导学生研读“问题”,读懂题目要我们求的是什么,再根据问题去找相应的数学信息,在这个过程中稍微渗透“等量关系”。之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探究问题解决的方法,并追问“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鼓励有能力的学生给出多种解决方法。最后反馈的时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说出每一种方法的思路及每一步的含义,笔者做适当补充。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创新意识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研究学情,其本质就是理清“学生需要学什么”“学生已经会什么”“学生还要学怎么学”,在教学活动中,只有明确学生需要什么,教学才能真正指向明确。

二、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数学知识普遍比较抽象,且知识的呈现也往往是静态的,因此学习数学的过程常常是比较枯燥的,导致有些学生到了中高段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使问题情境真实有效,让学习过程有效融入具体问题情境,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比如,学习“购物”这一单元时,学生对“钱”的概念并不是那么清晰,更遑论早已不流通的“1分”“2分”“5分”,所以这一单元的学习需要创设一个“购物”的情境进行学习,让学生在“用钱”的过程中学习“钱”的相关知识。

在教学这一内容时,起始课笔者会先介绍各面值的人民币,讲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接下来精心设计“拍卖”教学情境,在拍卖的过程中通过“钱不够还需要多少钱”“钱太多应找回多少钱”等问题情境渗透“人民币计算”的相关知识;通过“整钱换散钱”“散钱换整钱”等过程,渗透“人民币单位转化”的相关知识,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其更好地掌握人民币的相关知识,进而发展学生的数感、数据分析能力、应用能力。

三、先学后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笔者提倡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好一门课的基础,数学本就是比较枯燥的学科,如果连教师的教学方法都是一成不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将会慢慢消失。在多元化学习背景下,教师教学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融入课堂,使学生获得相应的启示。

四、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做中学”意识

间接得来的知识远没有直接动手实践的印象深刻,加之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这种特点,鼓励引导其通过动手实践寻找真理,使其在动手过程中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提升数学学习兴趣,发展数学能力。在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从始至终都参与到实践探索中,让学生真正体验“做中学”。

比如,学习“测量”这一单元时,无论是“米”还是“厘米”都是很抽象的概念,这样非常具有空间感的问题如果仅靠教师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清楚的,这需要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实践来充分感知1米到底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

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通过比一比“1米”和“1厘米”的长度、找一找生活中分别长1米和1厘米的物体的方式,体会“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学生在理解了标准计量单位后,再用米尺和直尺分别测量教室长度和桌面宽度,学生进一步体会其中有几个这样的长度计量单位。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逐步将1米和1厘米建模成型,使数学知识的生长过程更清晰地暴露出来。

五、优化评价,激励学生再学习

我们常说,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因此,建立健全的学习评价机制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也是保证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有效完成的重要举措。教师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不能仅依据某一次的考试成绩作出评价。在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充分将数学知识与实践相联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检测[2]。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等要求倒逼教师对核心素养能力培养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在教学中。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过程,关键还在于通过策略实施,有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解决问题,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情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