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幼儿心理调节能力的案例研究
——以大班“小班长”竞选活动为例

2020-01-08 19:16
科学咨询 2020年30期
关键词:竞选班长案例

何 琼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铂翠湾幼儿园 浙江宁波 315032)

一、案例背景

进入大班后,我们开始了“小班长”竞选活动。

活动初衷:“小班长”活动主要是让幼儿通过参与班级的管理,为同伴服务,增强责任感,它为幼儿搭建了一个自我展示、参与管理的舞台。在当小班长的过程中,幼儿认真完成教师或同伴交给的任务,完成日常生活规范所规定的义务,对同伴和集体的事采取认真负责的态度。本活动在培养责任感的同时,旨在提高幼儿的组织能力,也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长,从而充满自信。

竞选方式:遵循每个孩子自己的意愿,每周一会抽出时间进行竞选,投票的孩子得到一片雪花片。投给心目中小班长的人选。综合老师的意见,产生本周的小班长。照顾到落选的孩子,不公布得票数量。

二、案例描述

小班长竞选活动开展初期,家长们也颇为关注孩子的竞选动向,经常会在群里说类似的话题。有一天,跳跳妈妈把跳跳“小班长的一天”口述文章发到了群里面。大家都说其这一小班长当得可真像模像样。老师看到本来也想称赞一下跳跳,转念一想,不对,一共才请过5、6个小朋友当小班长,跳跳还没选上,哪来的当班日记?于是,老师便跟跳跳妈妈私聊了,随后了解到这篇文件是跳跳回家口述给一家人听的,从早上到离园所做的一切,一个环节不落。所有人都信以为真,觉得跳跳当得还是挺不错的,就帮她记录下来了,没想到跳跳竟然没有当过。妈妈难为情地说:太不好意思了,老师,跳跳这样说谎,我回去要好好说说她。

小班长竞选活动已经开展一段时间,每周都会有孩子上来竞选,七、八个孩子中选出两、三个成为本周的小班长,管理班级各项事务。选上的孩子固然高兴,蹦蹦跳跳地下来了。老师对落选的孩子说:“这次没选上不代表你就不能干,没关系,下一次竞选的时候说不定就选了,加油!”大多数落选的孩子没啥事,只见平时很会说话的小雨,闷声不响地走下来,她手上只有2个雪花片选票。

小班长竞选活动进行了快一个学期,我们发现了一个小社会现象,那就是有些孩子为了当选小班长,想到了很多办法,比如拉票——你跟我是好朋友,你一定要选我;这次你投给我,下次我也投给你;你投给我,我就把这个东西送给你。有些孩子,不得不说,已经慢慢有了自己的小脑筋,会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自己想做小班长的目的。

三、案例分析

(一)幼儿自我因素

案例中的跳跳,不可以简单地认定她就是在说谎。说谎往往被人们视为一种恶劣的品质问题。但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性质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心理因素来分析,幼儿说谎大致可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大类。无意说谎中一个原因是满足愿望的心理,幼儿有时会把幻想、愿望与现实混合在一起。案例中的跳跳就是因为太想当小班长,便把自己想象中当小班长的样子变成了客观存在的事情。把平时看到的场景(或者以前当值日生累积的经验)叠加在一起,就凑成了这一篇生动无比、头头是道的班长日记。

案例中的小雨,自信满满地上来竞选,得到的结果是得票数低,不被小朋友认可,第一次表现出来的情绪还算稳定,再次受打击之后就不愿意上幼儿园了。这个应该算是竞选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典型的落选心理特征。她渴望被大家认可,觉得自己胜任小班长的职务没有任何问题,但事实就如妈妈所说,因为“漏嘴巴”事件,使得她在小朋友心中的地位大打折扣,人气不高。但就算这样,难道就没法当小班长了吗?也不尽然。

案例中的拉票现象,反射出了孩子的侥幸心理。通过一些不是那么恰当的方式,达到竞选成功的目的。

(二)家长因素

也许是孩子的情绪影响到了家长,觉得孩子在这次竞选过程中得不到快乐,得不到成功,情绪低落,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所以觉得自信心最重要,如果老是让孩子受到挫折,还不如不参加。这样看来,是孩子消极的情绪带动了家长,家长跟着消极,又把消极退缩的情绪带给了孩子。

(三)教师因素

竞选活动的初衷是美好的。但我作为老师却没有预想到或者刻意地去关注过孩子在竞选活动中的情绪,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鼓励。这样的结果就是流于表象化,很多失意的孩子往往就被打击了,打击之后还不会朝好的方向去努力,也就如小雨妈妈所说的“老师也用‘改正错误就能当上小班长’来激励她,但似乎不太见效。”这个活动能否成功,能否给予孩子正能量,老师的引导显然是非常重要的。

四、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辅导策略与实施

儿童心理专家告诉我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面对许多成功与挫折,如何教育孩子正确地面对,使孩子不因成功而骄傲自满并失去取得更大成功的动力,也不因一时的挫折而失去信心,产生悲观、失望、退缩、敏感等心理障碍,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每一位家长都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因此,在小班长竞选活动中如何提高幼儿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呢[1]?

家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只有家庭、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形成一致的教育声音,才会取得教育的最大效果。开家长会时应该向家长渗透有关心理调节、转化的措施,让他们弄清相关的心理学原理,掌握配合教育的有效办法,并邀请那些观察细致、教育措施得力、教育效果显著的家长走上讲台现身说法,激励其她家长一齐配合班级,做好幼儿的心理调适教育[2]。

五、效果评估

在一学期的小班长竞选活动中,因为家园的关注和即时调整,从初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到最后整个班级呈现出的良性竞争氛围,可以说班级幼儿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这对幼儿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学会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指导自己,从而解除心理障碍,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达到人格的健康发展,是一次十分重要的起点。

猜你喜欢
竞选班长案例
差一点儿当班长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葡萄竞选记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班长的烦恼
竞选班长
竞选班干部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总统竞选品哪家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