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礼仪教育及行为规范养成的重要性

2020-01-08 19:16
科学咨询 2020年30期
关键词:长辈礼仪行为习惯

钦 梅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古城街道翠屏幼儿园 云南曲靖 654200)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行为举止很大程度源于幼儿时所接受到的教育影响,因此,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和行为规范养成有很重要的作用。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思想观念、行为举止和谈吐言论养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学校、家庭的引导和教育可以很大程度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规范和行为习惯,后天的礼仪规范引导,能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社会家庭交往观念。下面本文就来讨论一下礼仪教育及行为规范养成对幼儿的重要性。

一、幼儿礼仪教育

(一)教会幼儿尊敬长辈,关爱同学

正所谓,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中国自古就有人情交往的传统,对于幼儿来说,能够尊敬长辈,关爱同学,培养幼儿礼仪教育的第一步,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长和老师是幼儿年少时的导师,必须让幼儿养成尊敬长辈的好习惯,同时也要让幼儿懂得关爱同学,处理好同学关系,这不仅有利于幼儿后续的发展,也有利于幼儿培养正确的交际观念[1]。

幼儿园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开设一些关于《弟子规》的课程,通过老师的讲解,传递正确的礼仪行为方式,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尊敬长辈的含义,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尊敬长辈的思想观念,帮助幼儿与同学、朋友处理好关系,如此有利于幼儿长大后社交能力的提升。现在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幼儿是家中的“小霸王”,往往不懂得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而家长和学校的正确引导能很好地帮助幼儿学会尊敬长辈、关爱同学,能很大程度上避免不良现象发生。

(二)培养正确行为、言论、举止

随着现今网络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儿越来越容易接触到不良的行为方式。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一同避免幼儿受到不良的言论影响,还需要老师和家长一同教幼儿学会正确的行为言论方式。

例如,可以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模拟18岁成人礼的场景,组织不同阶段的幼儿参与不同类型的节目表演。比如,全班幼儿一起完成“我长大了”,让老师引导幼儿表演自己长大后懂得的礼仪行为,自己日常是怎样处理生活、学习中所面临的小问题的,可以在全班一起表示自己成长的表现,比如懂得成语,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自己扔垃圾,懂得自己穿衣服。这些对于大人而言虽然都是小事,但却可以通过小事来培养幼儿以后的行为、言论、举止,帮助幼儿在以后的生活中更早地懂事[2]。

二、行为规范养成的重要性

(一)培养幼儿健康的性格品质

很多都市家庭因为工作原因,家长无法时刻陪伴在幼儿身边,许多家庭都是由爷爷奶奶辅助家长共同养育孩子,这难免会造成对孩子的过度宠溺,有的甚至培养出幼儿唯我独尊的性格,这到社会上是很不可取的行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行为习惯能够很直接地影响到孩子行为,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家长的第一导向作用,从幼儿开始重视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使其懂规矩、讲道理、懂礼仪,培养幼儿健全的性格,不在幼儿成长中留下性格缺陷,促进幼儿今后的全面发展。

(二)推动家校共育理念发展

规范的行为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遵规守纪观念,现如今,社会一直在推进家校共育的理念,需要多方面共同协作,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园是孩子第一所接受教育的学校,要发挥幼儿教育的最大作用,就需要推动幼儿行为方式的养成,让孩子懂规矩,知道遵守老师和学校要求的规章制度,这样有利于幼儿园顺利地对孩子进行后续的教育工作,家庭的规矩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幼儿在家认真吃饭,懂得规矩,势必会减少老师在后续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3]。

(三)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小时候家长都会教给幼儿的事情。从小培养幼儿的行为规范,更有助于推进幼儿独立能力的建立。在幼儿时就及时规范行为习惯的养成,教会幼儿独立,懂得承担,那么在幼儿今后的成长道路中,即便遇到挫折,孩子也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这些问题,无畏生活中的种种挫折。

三、结束语

幼儿礼仪教育和行为规范的养成是今后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立足的标准与规范,能使幼儿受益终生。我国重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幼儿礼仪教育正是德育的体现。幼儿良好的行为规范也是未来我国文明程度的缩影,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很多良好的行为规范,但如今一些不良的、腐朽的文化观念正在通过各种渠道影响着幼儿的行为方式,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一起努力,共同抵制文化糟粕的影响,让幼儿从小就能接受到正确的礼仪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推动幼儿后续健康成长,培养幼儿健全人格,促进祖国花朵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长辈礼仪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弟子规》小绘本
《弟子规》小绘本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