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实践性作业设置策略探究

2020-01-08 19:16钱利明
科学咨询 2020年30期
关键词:实践性长征布置

钱利明

(浙江绍兴市越城区成章中学 浙江绍兴 312000)

长期以来,初中历史学科主要注重理论,很少将布置的作业与社会实践进行联系和结合,这样的作业设置形式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锻炼,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1]。

一、历史作业设置的问题

如今的历史学科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历史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历史教师应该重视这些问题并及时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加解决。首先,教师对历史作业还不够重视。教师在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并没有着重强调作业的布置,他们更注重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对历史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背诵。这个问题是历史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导致理论与实践相分离。其次,作业的设置不符合新课标理念,学生被要求完成的历史作业大多都是进行习题练习,这些作业偏理论性质,缺乏一定的社会实践为基础。这样的作业设置方式具有封闭性、僵化性的特点,且作业评价方式非常单一,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许多教师片面地认为将历史学科的作业与社会实践结合非常耽误学生的时间,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从而从内心排斥将作业的设置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些问题都阻碍了初中历史与社会实践性作业设置相结合的方式[2]。

二、实践性作业设置原则

为了将初中历史与社会实践性作业很好地结合,教师在教学和作业设置中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以及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首先是趣味性原则,实践性作业的布置一定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作业进行布置,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得到极大的提升,才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不能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仅从自身出发进行教育教学和历史作业的设置。第二个是价值性原则,教师在布置作业前应该尽可能地探索高效合理的方式,这样既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也会让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过程中学会更多知识,教师应该意识到作业的布置并不是多多益善。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实行“题海战术”,效率非常低下,学生需要完成大量的习题作业,常常一心完成任务,没有认真钻研那些一知半解的题目。实际上,这样的学习状态不仅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不利于学生锻炼自身的思维,学习新知识的效率非常低下。对此,教师必须采用高效的作业布置模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是量力性原则。教师在设置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究性作业时,应该考虑到初中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年龄特征,以此为参照,确定作业的难易程度。如果作业布置的过于简单,那么学生不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能力,不能使自己向更高层次迈进,如果作业设置得过于困难,难度系数超出学生可接受的程度太多,学生则不能达到教师的预期,也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实践性作业设置策略

(一)综合其他课程,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在初中历史学科与社会实践性作业布置的过程中,应该将其与其他学科的课程内容相结合,不应拘泥于自己学科的教学中,这样进行横向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自身的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将历史学科的作业布置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非常有效、实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各个学科的学习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以人教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课为例,本课主要讲授的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被迫进行长征的过程,教师在教授这一课时应该让学生从其他学科知识中搜寻关于这一课的各种文章、歌曲等,从多个方面了解这个时期关于红军长征的具体情况和事例。例如,语文课本中关于红军长征的有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毛泽东主席以长征为原型写下这首气势磅礴的七律诗,描述了长征过程中的惊险以及红军必胜的勇气和决心;音乐课本当中有相关的歌曲《告别》《突破封锁线》《四渡赤水出奇兵》;地理学科上可根据长征的过程画出具体的路线图等。让学生从各个学科教学内容中寻找出与长征相关的各方面知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从而提升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能力[3]。

(二)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作业设置

教师在历史学科的社会实践性作业布置过程中,应该采用多种设置形式,这样学生才能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进行选择,从这些方式中挑选出一种最感兴趣,最适合自己的学习形式。教师可以不固定学生的作业完成途径和方式,只要达到教师布置作业时的要求就算合格。也可以采取因人而异、分层教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进行作业布置。以人教版《经济体制改革》这一课为例,教师应该首先为学生布置实践性作业,让学生了解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同。这时,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询问身边爷爷奶奶等长辈,也可以选择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纪录片、影视作品等,进行相关情况的搜集,也可以在班级开展相关的辩论赛,探讨两种经济体制之间的区别和特点……无论采取哪一种形式,都能使学生了解更多上个世纪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内容,比单纯的学习课本知识效果要好得多[4]。

(三)挖掘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要想设置好初中历史与社会实践作业,就应该要尽可能地对身边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这样学生才可以更好地将初中历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师可以尽可能地开发校园资源,带领学生进入学校的图书馆进行相关文献资料的查询,开展一些与真实历史事件相关的主题表演等,这样能使学生更好地从身边获取教学资源,学习具体的历史知识,学生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将自己已经掌握到的历史知识与身边的这些资源进行结合,及时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并将有偏差的历史知识及时移除。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某一课的历史知识进行黑板报的布置,如此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

只有教师重视起初中历史与社会实践作业设置的策略,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历史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应用能力。本文主要从初中历史课堂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设置社会实践作业时应该采用的原则和设置的策略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和探讨,希望可以为初中历史教育教学提供一些新思路,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猜你喜欢
实践性长征布置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要求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课程的第一性
“学导行”实践性德育路径探幽
中职学校现代农艺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究
特别号都有了
探究性教与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实践性研究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