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的《中药资源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创新

2020-01-08 19:16
科学咨询 2020年30期
关键词:中药资源能力

赵 权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中药学院 吉林吉林 132101)

当今国内外的教育理念不断改变,把传统的“教师、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方式向“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转变,是积极发挥学生主体功能的重要体现。传统的规范教育不断更新,创造性和主体性教育已成为人们认同的教育理念[1]。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基础技能的掌握程度决定着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践过程中建立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进而构建整体的系统知识体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建立并完善科学的创新性实践能力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尤为重要[2][3][4]。传统的实践教学不能反映中药资源学课程体系的内容,因此,在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进行了改革,在2016级中药资源与开发本科专业进行了试行,把引种驯化部分纳入“中药栽培学”实验,增加了中药资源市场应用调查、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受威胁状况评价两个部分内容,使中药资源学实践教学体系更加丰富和完善,同时在教学方法上增设了部分小组自行设计实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一、教学内容丰富完善

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中,中药资源学实践教学(教学实习)部分仅设置了中药资源野外普查和引种驯化两个部分内容,通过两届学生的实践教学,感觉内容单一,引种驯化部分与中药资源学理论部分脱节,因此去掉引种驯化部分,增加了中药资源市场应用调查、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受威胁状况评价两个内容,设置了六个能力点,突出能力培养。

(一)植物群落构成分析能力

野生中药资源的生长与其所在的环境密不可分,培养学生学会判断和识别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矮生灌木、草甸等植物群落构成和特点,对中药资源的调查具有重要意义。能力目标是使学生达到野外自然环境的群落构成及精准命名的能力。

(二)中药资源种类及分布调查的能力

培养学生学会中药资源分布地点、生长环境、数量、花期、果期、主要用途、种类数量、分布规律、种群数量等调查方法。能力目标是使学生达到中药资源普查的路线设计及种类调查能力。

(三)中药资源贮量调查能力

培养学生学会中药资源样方设置、群落类型,以及样方内植物的高度、盖度、密度、生物量、利用部位生物量、物候期、生活力、生活型、胸径、冠径等调查方法。能力目标是使学生达到学会中药资源贮量调查的方法和计算的能力。

(四)中药资源利用现状调查能力

培养学生学会某一品种中药的用途、利用方法、产品性质、销售去向、市场价格、栽培情况、保护情况、收购量和需求量的调查方法。能力目标是使学生独立完成某一品种中药市场应用现状的分析能力。

(五)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受威胁状况评价能力

主要是针对那些资源存量减少、资源锐减的种类进行分析评价,从资源保护角度,根据其所处自然状况,将其划分为珍稀、濒危、渐危等级别加以保护。能力目标是使学生独立完成某一品种中药资源受威胁状况评价的能力。

(六)中药资源调查报告的撰写能力

培养学生学会实验总结分析的方法和要点。能力目标是使学生达到撰写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报告及技术报告的撰写能力。

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对教学效果影响较大,在教学内容不断完善的同时,教学手段及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中药资源学实践教学部分,传统教学方式是按照中药资源普查方案,教师带队指导学生实施。这种教学方法在以能力为目标的现代高等教育的大潮下已经落后单一,因此,在新版大纲制定时课程组进行了修订和改革,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案。

(一)实施方案的设计论证准备

根据野外普查的需求,每六个人一个小组,每组一名指导教师,指导小组方案设计,全班共同论证,三天完成。调查的准备工作是顺利完成中药资源调查任务的重要基础,是调查开始前收集和分析调查地区有关植被、土壤、气候等自然环境条件的文字资料和图件资料及人口、社会发展和行政区域地图等。同时做好测量用仪器及蚊虫药、蛇伤药等调查准备工作。设计方案中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调查路线,调查区域的覆盖应该具有代表性。

(二)野外分组调查

调查工作阶段是通过对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贮量等实际调查,按照小组设计调查线路进行,确定样地后进行拉方调查,根据中药资源的性质(草本、灌木或乔木)以及调查地区的特点,做好调查样地总记录、草本样方调查记录、灌木样方调查记录和乔木样方调查记录,并照相登记。

(三)中药资源市场利用现状调查

采用查阅文献及吉林市药材销售点和采集者等访问调查方式。根据中药材市场综合情况进行走访调查,主要包括调查中药材的品种性质(主流品种、代用品、伪品)、商品名、别名、资源类型、入药部位、收购价、销售价格、年销售量和销售去向等。

(四)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受威胁状况评价

小组自行设定一种中药材为评价对象,各个小组不能重复,按照利用价值、分类学意义、分布及生境要求、野生资源量、野生资源、减少速度、栽培状况、保护现状、开发现状八个方面对照标准打分,根据得分情况衡量某种资源受威胁程度,分值越高,受威胁状况越严重,越需保护。总分为14分以上,可界定为濒危种类,亟待保护;总分在7-13分之间,为渐危种类,应重视保护;总分在6分以下,为受威胁或渐稀有种,应注意保护。

(五)材料总结分析

总结工作属于业内工作,主要工作内容是系统整理调查所得到的各种原始资料,并进一步分析研究各种调查资料,进行数字统计,绘制成各种成果图,并对调查地区中药资源现状、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开发利用的潜力和保护管理等作出科学的评价,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考核形式多样

成绩考核是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判断,中药资源学实践教学部分,传统考核方式是普查报告和出勤,方法单一,学生自主创新、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等没有体现出来,因此,在成绩考核方面进行了修订,实习成绩由实践操作、项目汇报、个人总结组成,比例为4:3:3。

(一)现场操作考核

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现场考核由小组带队教师随机完成。如对群落构成、建群种的特点、森林群落、群落动态、土壤及地被层特点、突出生态现象、人为活动影响、植物物候期、群落生命力、乔木高度目测、盖度、密度等作出判断,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及汇报现场给出成绩。

(二)小组汇报考核

采用多媒体汇报的形式,汇报内容为中药资源种类及分布、中药资源市场应用、中药资源综合评价三个部分。同时各个小组把调查结果的不同点进行讨论分析,互相学习。如种类差异、丰富度指数差异、多样性指数的差异性等。

(三)个人总结考核

教学实习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差异,实习中发现问题及解决办法,实习报告书写是否规范、实习体会是否符合实际等。

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5]。实践表明,学生在教学实习中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将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6][7]。改革实验教学长期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作法,系统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特别是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变得非常重要[8]。因此,科学合理地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设置实践方案,多形式的考核方式的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高等学校应加强对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进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中药资源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