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工业机器人专业1+X证书试点工作探析

2020-01-08 19:16
科学咨询 2020年30期
关键词:等级证书试点工作运维

张 凯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 401120)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的内涵建设,以建成高水平智能制造专业群为目标,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育人质量,探讨新时期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的建设方案。按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要求,我校确定为作为第二批1+X证书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学校,探讨证书制度试点下工业机器人专业建设路径显得尤为迫切[1][2]。

一、1+X证书制度试点下专业人才培养重定位

目前,1+X等级证书试点工作说明会、工作标准培训已经开展,专业建设以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为契机,提升学生机器人专业技能,促进学生技能成长。中职学校应专注初、中级技能标准,明确学生应当掌握的基本技能,明确教师应当传授的相关内容。通过初、中级技能标准的学习,教师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机器人技能水平。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的初、中、高级目标定位:初级主要培养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从业人员,机器人应用企业的操作、维护从业人员;中高级主要面向本体制造企业的技术服务、电气工程等岗位从业人员。机器人专业建设应按照上述标准重新定位,主要目标实现以初级为基础,以中级为核心,以高级为目标的专业定位,明确人才培养靶向目标[3]。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的能力标准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初级为能够依据装配图、原理图、工艺图开展工业机器人系统安装和调试。能对工业机器人本体进行常规保养与维护,具备工业机器人基本程序操作的能力;中级在上述基础上,能够独立对系统进行参数设定、示教编程,能处理常见故障;高级在上述基础上,能对复杂程序进行编程和调适,对常规和异常故障进行处理[4][5]。

二、试点下机器人专业建设的动态调整

推进等级证书试点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认可度有待深化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试点工作由教育部牵头,具体承接机构举办,最后颁证由承办企业颁发,技能证书的社会流通性和效力的社会认可度,尚需社会各方观念转化,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积累。

(二)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试点工作处于起步,强化基础条件保障、建立健全投入机制、加强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方面的配套政策正在出台,试点工作稳步有序开展,同时相应的配套制度、配套资金尚未同步跟上,试点工作整体制度建设还需要通过试点工作的实践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三)师资培训更新优化

试点工作对教师的工业机器人技能要求较高,需要进一步加强机器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将工业机器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师资培训纳入专业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深化教师师资培训,打造能够满足机器人培训认证需求的教学创新团队。

(四)设备配套亟待升级

试点工作对学生技能考核认证,需要的设备和数量有相关标准要求。目前,工业机器人技能考核认证的机构还尚未建立,部分硬件设备还不能完全满足试点工作的要求,试点配套设备需要购买,需要升级相关模块满足考证要求。

三、证书制度试点下专业建设路径具体举措

(一)优化专业建设柔性调整机制

以1+X为契机,结合智能制造专业群开展工作的需要,电子和机械类专业协同实施调查研究,深入两江新区机器人企业,进行机器人人才需求和培养调研,将调研成果作为专业建设的优化专业的现实依据,构建专业建设柔性调整机制,推进专业建设的实时更新。

(二)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试点工作的标准,调整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方案,细化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细则,指导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开设的内容,紧扣企业的实际用工用人的需要。提高机器人技能培训教师水平,完善机器人考评员制度建设,推进专业人才培养快速持续的健康发展[3]。

(三)优化专业理论和实训教学内容

结合试点工作的标准,根据调整后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并修改理论和实训教学内容,以适应真实的企业生产。试点设备或部分模块方面,配置相应设施设备。现有设备与试点工作的要求有差异,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试点工作,须添置相应设备及部分模块。

(四)设置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学分银行”

结合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制度,研制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规范,建设对应的信息系统,对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学习成果进行登记和存储,计入个人“学分账户”,探索工业机器人专业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与转换。

猜你喜欢
等级证书试点工作运维
高速公路智能运维平台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1+X 证书制度”导向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
运维技术研发决策中ITSS运维成熟度模型应用初探
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
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保驾护航
幼儿队前教育试点工作 扩大少先队组织覆盖面
“五个到位”推动未成年人案件审判试点工作
配电线路的运维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