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合作学习背景下初中生物探究课堂的思考

2020-01-08 19:16徐苑媛
科学咨询 2020年30期
关键词:体力跑步教学方式

徐苑媛

(山东省烟台永铭中学 山东烟台 264000)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个性特征会逐渐展现出来。生物学科,学生在初中是一次接触,对教师来说,班级这个大集体过于分散、不集中,把班集体分解为小组,就容易对整个班集体进行把控,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互相监督,以此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一、初中生物课堂合作学习的意义

在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一般采用灌输式和说教式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增长知识,但长期采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却会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进来,成为课堂的主体。新课程标准提出小组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模式,其中说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途径”[2]。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方式中,对所学知识进行主动探索,组内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带动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可增强学生的竞争力,适当的竞争能促进学生对生物的学习。

二、目前初中课堂中小组合作存在的不足

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教师课堂秩序的管理能力,对教师把控课堂节奏的能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在生物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探讨的时候,容易造成整个课堂秩序混乱的局面,在探讨的时候,有些学生会到处走动、大喊大叫,还有些不是在讨论,而是在闲聊。这样的局面不但难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反而还会增添不少麻烦。小组中可能存在个别同学不合群,组内整体氛围不好,还有些小组分工不明确,导致很多学生在里面只是在混时间。

三、初中生物中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分工

要想使小组合作的方式在生物教学中发挥出最大作用,收到应有的效果,教师就要十分注意分组这个环节,把组分好就相当于教学成功了一半。教师在分组过程中要考虑班级中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性别、个性特点、学习能力、兴趣爱好、能在组内担当的角色,让5-7人组成一组,保证在每个小组中都有学习能力强和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让优生带动差生,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相互学习,从而在小组合作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高效学习、自主探索,达到相互激励的作用。

(二)创设情景,促进小组合作

想要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教师可在传统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可利用现代化技术,展示课件、视频、音频、图片等,让学生直观感受,从而将学生带入情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例如,讲“能量的释放与利用”时,创设实际生活中的情景,教师可以提问:“大家在操场上跑步的时候,会不会发现一种现象,当我们刚开始跑步的时候,会觉得体力还很好,一点都不感觉到累,但是越跑就会越觉得速度慢下来,体力也跟不上了,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此时,多媒体上也放着跑步的视频,形成直观的情景。小组的同学就会开始展开激烈的讨论,然后总结出最后的答案。学生会回答:“那是我们的体力在跑步的过程中逐渐消耗的过程,体力消耗的时候,就会感觉到累。”教师可以接着说:“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那么有同学知道有什么方法能让体力恢复吗?”再次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学生回答道:“我们可以通过休息、吃食物,喝水等来恢复自身的体力。”教师可以接着说:“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开始学习食物是怎么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能量是什么,食物中的能量是怎样释放和吸收利用的。”通过这一系列的生活情景,问答环节,促进小组讨论合作。

(三)完善测试和评价机制

在课堂上学完知识后,测试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所学知识的有效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自测,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深入理解知识,然后再进行小组成员互相提问,这样能使学生了解到自己还没完全掌握、模糊的知识点,相互弥补不足之处。最后教师组织单元测试,在这一层一层的测试中,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测试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的问题和还要改进的地方。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合作学习是很有必要的,小组合作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协作能力、责任感、集体意识,对提高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也有积极作用[3]。

猜你喜欢
体力跑步教学方式
做到七点跑步不伤膝
跑步穿什么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以“问题化教学”为导向 有效转变物理教学方式
跑步的时候我们在想些什么
八戒跑步等4则
人类的收留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