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2020-01-08 19:16文邱
科学咨询 2020年30期
关键词:天门山语文课堂多媒体

文邱 潇

如今,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深入,作为一种新的时代“能源”,信息技术给语文课堂的转型带来了动力。信息技术下的语文课堂与传统语文课堂形成了鲜明对比,无论是学生课堂参与热情、教学质量、课堂效率,还是学生能力素养提升,都远远超过后者。但是,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改革瓶颈,其中包括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原因,并且都阻碍了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接下来,本人将联系教学经验,谈一谈体会。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简要分析

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难以构建的原因包括课堂参与双方,即教师和学生。首先,语文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上还不够专业。面对新时代教育,教师不能随之提升技术水平,导致课堂整体效率不高,无法使信息技术灵活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其次,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更大程度地适应了板书式教学,对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不适应”,无法作出相应的课堂思维。长期的教学模式单一还导致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不高,课堂参与度低,严重影响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展开[1]。

二、构建信息技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具体策略

(一)加强教师技术培训,创新课堂教学

小学生学习的目标性不强,需要教师引导学习,而且年龄较小的学生更容易被新的教学方式吸引,乐于接受新鲜元素。因此,新时代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不断提升在语文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借鉴学习,也可以积极参加公开课,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新自己班级的教学方式,根据具体学习活动展开多媒体教学。教师在学习多媒体以及其他信息技术的同时,必然需要学生的配合,这样就能带动学生的学习向信息技术靠拢,逐渐适应高效率的学习模式。

例如,学习《秋天的雨》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很好地解决教学难点。仅靠教师的口头讲述或者板书,学生对秋雨的特点认识不够,而通过动态的视频展示,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还可以使学生在课文与视频之间形成联想,加强记忆。

(二)结合信息技术,展开情景教学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只能通过写、说来教授知识,课文中的意境并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但是通过课堂转型,教师积极运用多媒体,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的展示,用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将语文意境更好地传达给学生。而且,创设相关课堂情景,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高度的学习热情参与到课堂中,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例如,学习《花的学校》一课时,教师运用多媒体作朗读示范,让学生通过“听”,纠正读音,同时感受课文的感情基调。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用多媒体将课文中的情景展现出来,好像学生自身就是那些“花儿”,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拟人”的生动意境,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多媒体创设情景,能将课堂生动化,同时减轻教师“口头讲述”情景的负担,进而提升课堂效率。

(三)丰富教学内容,拓宽语文课堂视野

信息技术下的语文课堂包含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能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始终抓住学生的眼球,引导学生的思维。同时,互联网内容范围广,教师运用多媒体,能够适当拓宽课堂视野,选择补充教材知识。丰富有趣的课外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微课在语文课堂中的使用可以明显提升课堂的紧凑性,教师可以选择特定的主题与课堂教学相衔接[2]。

例如,学习《望天门山》时,除了学习诗词的意思和情感表达,还可以用微课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到天门山的地理位置。天门山在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的长江两岸,位于江南北两边的分别是东梁山和西梁山,两座山隔着江相对,如同门户,因此叫天门山。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天门山的美丽景色,使学生结合诗词感受天门山的魅力。还可以为学生普及李白的经历,让学生结合李白的履历来理解诗词。

总而言之,多媒体信息技术是网络信息与语文课堂连接的桥梁,小学语文教师要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多角度考虑设计教学方案,全面提升语文教学效率,构建高效、高质量课堂。同时,在信息技术新教学方式的引导下,学生能够适应新时代学习节奏,可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天门山语文课堂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多媒体高考招生宣传平台
再登天门山(外二首)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谈
移动云计算中多媒体工作流的节能计算卸载
我爱家乡的天门山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唐·李白《望天门山》(草书)
中国·庄河天门山第二届冰雪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