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读写结合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探究
——以写人叙事为例

2020-01-08 19:16黄奖丫
科学咨询 2020年30期
关键词:语句人物形象词语

黄奖丫

(广西桂林市宝贤中学 广西桂林 541001)

基于读写结合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是打开写作难的破洞之石,结合单元内课文,在课前、课中、课后对基础知识点的积累,也就是对语文生字、词、语句的学习和积累,通过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形式,能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所描写的人物、事物的特点,在对全文内容的梳理中,通过对结构的把握、对事件的描述,能够延伸学生的思考,读出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意境。总之,读与写密不可分,学生在写作中可以对自己读过的文章进行仿写,然后形成自己的写作特点,提高写作能力[1]。

一、聚焦文本,学会围绕主题选择典型事件

在进行记叙文学习时,需要学生会审题、会立意,围绕主题选择典型事件,详略得当安排写作内容和结构。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课文文本为基础,学习作者是如何选择典型事件凸显和表现文章立意和目的,是如何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因此,要避免学生选材时的随意性;再者,避免学生将典型事件高度化,描写成“大事件”,不能实际描写发生的本质和影响,没有深度。教师要在阅读和学习课文文本的基础上,聚焦文本主题和内容,典型事件的选择,这是读写结合的重要关注点。

比如,学习课文《驿路梨花》时,课文通过对哈尼姑娘学雷锋、甘当无名英雄、热情帮助有困难的过路人的事迹的记叙,歌颂了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显示了雷锋精神的发扬光大。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叙事手法,学会围绕主题选择典型事件,体现中心思想。

二、结合课文中的精彩段落,探求叙事的方法

课文内容中心思想一定是通过重要段落传递的,把握课文重要段落内容是学生理解课文整体内容中心思想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为什么会加入这件事情的叙述和描写,是为了体现人物哪方面的特点,是要表达怎样的情感,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分析,能够避免学生没有写作内容、不知道怎么写而犯难的困境。

比如,学习《藤野先生》《我的母亲》《美丽的颜色》《列夫托尔斯泰》这几篇人物传记类的课文时,教师让学生通过梳理课文中事件的脉络,理解和感受其中人物形象和精神面貌,并比较这几篇人物传记的不同手法和相同之处。在阅读之余,鼓励学生写一篇描写母亲的作文,母亲是学生最亲切的人物,通过事件的串写,达到人物形象的展现。

三、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优美的词语、句式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会带领学生对课文的重点词句做精度、精炼,这个过程就是让学生在精读的基础上吃透词语、句子的意义,尤其四字词语的意思和用法,需要学生仔细理解、灵活运用,要在写作中随手拈来,用法准确,精准修饰作文中要描写的人物。对人物的描写,大致都离不开容貌、动作、神情等,要在阅读中仔细体会课文是如何将这几种描写做到惟妙惟肖、十分传神的效果,让学生学会运用,学会在运用中不吃力,这便需要教师在课文学习指导中引导学生做好挖掘教材语句的工作,将知识内化[2]。

比如,教学《再塑生命的人》时,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将描写海伦·凯勒的四字词语找出来,分别有:小心翼翼,不求甚解,疲惫不堪,恍然大悟等,查阅理解和分析运用这些四字词语可以表现主人公什么样的形象,然后要求学生摘抄和积累,并运用这些词语造句,展开语句描写,写一段描写人物的语句。

四、通过续写或改写改变人物形象

写作是需要常写常练的,基于读写结合的写作教学绝不是读和写的分离,而是读与写在时间和内容上的结合。在对课文进行通读和学习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试着用续写或改写的方式进行写作,让学生在续写的基础上抓住原文的意境和人物特点,使课文更加有血有肉,更加丰富;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将事件改写,使其朝着不同的结果发展,人物形象也会发生变化。文字是很奇妙的东西,学生会在不同的文字描写下感受大不同的效果和感情色彩。

比如,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续写或改写,展现不同的结尾,让学生体会自己用文字可以改变主人公性格和命运的神奇。让学生爱上手中的笔,爱上飞跃在纸上的灵魂,提高写作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部编版初中语文课本中各单元课文的选入,是根据题材或体裁的相似度整理的,大部分文章都少不了对人物、事件的描写,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叙事,事件的叙述,更是离不开人物的描写。在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把握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累人物描写的手法、形式,事件结构的安排等。教师一定要重视和研究语文课本中的精华,将现有的学习内容用到极致,积极为学生拓展写作素材,避免舍近求远,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语句人物形象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找词语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重点:语句衔接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一枚词语一门静
我喜欢
作文语句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