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机兴茶 带富一方百姓
——记2019年神内基金农技推广奖获得者吴红梅

2020-01-09 07:48
湖北农机化 2020年3期
关键词:丹江口市十堰市红梅

杜 炜

(十堰市农机技术推广中心,湖北 十堰 442000)

1 迎难而上创立合作社,以现代农机装备解困境谋发展

吴红梅所在的家乡是丹江口市浪河镇青莫村,该村是丹江口市发展茶叶最早、茶叶面积最大的村。该村1200亩(1hm2=15亩)集体茶园原由台商承包经营,到2013年濒临倒闭,加之当时茶叶市场行情的变化,使全村茶产业一时陷入困境。为了拯救全村茶产业,稳定茶农情绪,稳定茶农收入,吴红梅毅然决然接下了台商经营不善的茶场和100多万元的债务,青莫村及周边村有近万亩茶园,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茶园,但是茶园普遍较差,茶园管理难,茶叶加工难和销售难,一年只采春季一季茶,导致茶叶产量低和效益低,茶农积极性不高。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将茶农凝聚在一起,2014年吴红梅决定成立“圣和茶叶专业合作社”,走“合作社+公司+农户+基地”发展的路子,从此吴红梅与农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一开始单纯靠人工作业的茶园管理和小作坊式的茶叶加工,到自动化农机装备生产线,随着微耕机、茶叶修剪机、茶叶烘干机、筛选机、理条机的陆续引进,在农机装备的坚实支撑下,合作社的茶叶生产开始一步步走上正轨,逐渐发展壮大,自成立开始的几十户、扩大到一百多户,现在达到273户社员(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42户),入社茶园面积达到8976亩,装备各类农机设备70余台(套),成为全市最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成立,彻底改变了当地茶产业一盘散沙、无人管理、采茶难、加工难、销售难的问题,大幅度提高了茶农收入,实现了产业与扶贫的有效对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 顺势而为建立扶贫车间,以现代农机装备促增收助脱贫

2017-2019年,十堰市在精准扶贫深入推进过程中逐渐摸索出建立“扶贫车间”和“扶贫作坊”这种贫困人口就近就业、居家就业、灵活就业的脱贫新路径。这一新的发展模式在得到各地群众充分广泛认同的同时,也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吴红梅抢抓机遇顺势发力,建立了茶叶加工扶贫车间,逐人逐户动员适龄劳动人员参加技术培训,熟悉机械化制茶生产。

平时她跟茶场师傅们学习茶园施肥、茶树修剪技术;采茶季节,坚持每天白天上山采茶,练习如何采得快、采得好,晚上则与制茶师傅们学习制茶技术,不知熬过多少通宵。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她不仅掌握了茶叶生产管理技术,更熟练地掌握了采茶和制茶技术。吴红梅带着生产人员,向书本学、向技术人员学,贫困人口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学习能力较差,她就一个个手把手教,直到所有人员全部了解机械性能,掌握生产操作要领,从茶园耕作到茶叶修剪,从田间植保到茶叶加工,各类装备的运转,催生出农机助力精准脱贫的强大动力。倾心倾力倾情的有效帮扶,带动了当地一百余户农民年增收一万元以上,群众在集体生产中也找到了归属感、充实感和获得感。吴红梅建立的扶贫车间,不仅培养造就了一批农机作业能手,也使茶产业真正成为当地的脱贫支柱产业,使贫困人口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3 增强辐射带动扩大生产,以现代农机装备开新局谋新篇

在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带动产业发展的同时,吴红梅也深知“一枝独秀不是春”,面对先进的农机技术装备助力茶叶生产的良好基础和发展态势,吴红梅于2018年又在房县姚坪乡承包了茶叶基地,成立了房县弘和茶叶专业合作社,多点发力扩大规模,为一年三季的加工生产提供充足的原料保障,也为房县带来了以农机助力茶叶产业发展的新动力,通过示范带动,大幅提高了房县姚坪乡的茶叶机械作业水平,通过提供全程农机化技术支持和服务,增强了扶贫产业的内生发展动力,通过在丹江和房县的专业合作社带动,形成了多点开花,多面发力的茶产业发展新格局。

4 多措并举巩固发展成果,全面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合作社成立4年来,还主要做了其他5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茶园农技技术培训推广,已举办12场(次)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中耕施肥法、清园消毒法及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叶制作技术培训,以丹江口市圣和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园为基地,在茶园推广应用太阳能杀虫灯、诱虫黄板等防治茶树病虫害,举办茶农田间学校、观摩会现场等,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二是抓好茶园管理,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社员茶园指导茶园修剪、施肥、采摘、病虫害防治等,做到了茶园统一管理标准、统一肥料投入,为了更好地起到示范推广作用,圣和合作社2014年3月栽植鄂茶1号无性系良种茶苗400亩,12月中旬又点播茶种300亩。新建的700亩茶园,成园后将成为全市连片面积最大、建园标准最高的茶园。三是抓茶叶加工和产品质量。为了提高加工能力和茶叶质量,合作社改造原有制茶车间、添置新的设备,2017年又新建了1200m2加工车间,新购了一套全自动智能化茶叶加工设备,现在年加工能力达到300t,可以覆盖全浪河镇的茶叶加工。四是抓茶叶销售,在稳定国内销售市场的同时,吴红梅多方联系,与外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成为丹江口市唯一的茶叶出口合作社,有效解决了当地茶叶销售难的问题,改变由原来一季茶变三季茶的格局,茶叶效益大幅度提高。五是实施三产融合发展拓宽增收渠道。结合茶园改造,对1500亩核心茶园,配套了茶园微喷设施,栽种了绿化树,修建了作业道,建成了休闲观光茶园;结合武当峡谷漂流,鼓励合作社社员开农家乐、茶叶专卖店、开发茶餐饮和旅馆;在圣和合作社茶叶加工厂大院内,建设茶叶展示厅、茶艺表演厅,开展制茶体验、茶艺表演茶文化交流和品茶休闲活动,实现了茶产业与茶旅游、茶文化的有机结合,拉长了茶产业链条,拓宽了增收渠道。2016年合作社被省农业厅确定为茶产业三产融合发展建设试点单位,并给予了项目支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吴红梅于2014年10月在湖北楚天道茶院考取中级品茶师资格,成为丹江口市唯一一名获得此证的茶叶从业人员。根据吴红梅同志在茶叶方面的专业技能,2014年被丹江口市农业局认定为“丹江口市农业技术专家团茶叶乡土技术人才”,2015年9月参加十堰市第二届“车城状元”比赛荣获“十堰市茶仙子”称号。由于吴红梅的辛勤劳动与付出,她所领办的圣和茶叶合作社及本人,也获得了丰硕的成果。2015年圣和合作社茶叶基地被授予“十堰市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2016年合作社被丹江口市委、市政府授予“发展第三产业”先进单位;2018年合作社被十堰市评为“市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吴红梅个人也获得了诸多的荣誉:丹江口市、十堰市、湖北省三级农业产业化领军人才;丹江口市“巾帼扶贫”优秀个人;丹江口市劳动模范;十堰市、湖北省“三八红旗手”;2016年6月获得湖北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二级品茶员”证书;2016年10月当选为丹江口市第十八届人大代表。

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公布了2019年度神内基金农技推广奖获奖人员名单,全国农机行业共34人获此殊荣,吴红梅荣誉上榜,是十堰市近年来农机战线获得这一农技推广最高奖项的唯一获奖农户。现在的吴红梅,正在响应新时代的伟大召唤,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进程中寻求新的突破,以茶叶加工设备向自动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为契机,紧紧依靠农机装备进一步做大做强丘陵山区茶叶产业,为产业扶贫、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作为一个农机带头人、产业领航员的全部力量。

猜你喜欢
丹江口市十堰市红梅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61小学五(5)中队
《宝藏》通联站展示之窗 湖北省 十堰市
“先劝后罚”,该赞!
Eddie the Eagle
丹江口市:公开选拔名师后备人才
丹江口市柑桔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丹江口市动物防疫职业化改革的做法及成效浅谈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Behaviourism in English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丹江口市林地质量评价与经营保护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