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高校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及行动策略

2020-01-09 11:35刘洪蕾
科教导刊 2020年30期
关键词:思政人才思想

刘洪蕾

(吉林警察学院 吉林·长春 130000)

0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持续推进,繁荣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一大批高素质人才驻守岗位。在新的发展背景下,高校必须自觉承担起为党和国家输送合格人才的社会责任和重大使命,积极发挥课程思政在人才培养中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作用,推动高校学生的专业教学和思政教学齐头并进,令全体高校学生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令课程思政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途径。

1 强化课程思政整体设计

培养高素质人才是高校在培养现代化人才过程中的基本导向,同时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准则,为全面提升高校人才的思想政治水平以及道德操守,高校方面在展开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必须强化党委责任,针对人才的培养建立长远意义的课程思政整体设计。从某种角度来说,人才培养是依靠教育来实现的,而课程又是教育的核心要素,对于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战略问题解决具有综合作用。对于高校来说,由于其育人任务的特殊性,所以课程思政的实施是一项规模较大且又涉及甚广的一项工程,其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高等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公安队伍建设及人才储备的战略目标。所以,在新时期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校必须将人才培养的路径设计贯穿整个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乃至教育体系改革等诸多领域,对课程思政以及相关学科的构成要素及融合规律进行精准把握,理性判断现阶段高校课程思政设计中的短板问题并对之进行补齐,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值得注意的是,课程思政的开展必须谨遵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在内的先进思想能够充分发挥意识形态指导作用,从而保证高校办学方向的正确性。与此同时,高校方面必须积极顺应高等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大趋势,凸显学校党委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集中领导作用,实现对教育教学资源的统筹规划,并在课程思政的领导机制、管理机制、保障机制及评价机制等维度不断优化创新,确保其能真正影响到广大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念塑造。

2 创新课程设计

之所以现代教育提倡课程思政而不是思政课程,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思政课程相对比较笼统,无法真正令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同身受,而课程思政却侧重强调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融合,是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价值判断和方法路径的一种创新。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质量。因此,高校在创新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必须保留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精髓,并从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以及具体实施手段等角度对其设计进行分别优化,确保各项教学内容能够满足高校学生的素质成长需求以及能力锻炼规划,通过对教学要素的合理安排来保证学习进程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因此,高校负责课程思政的教师既要确保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先进的党章党政和价值理念,同时也要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对教学流程进行合理安排,尽可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契合度,达到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曾经有专家学者认为,采用整体化的教学设计方法更容易帮助学习者建构起综合的认知,使得学习者技能和知识的获得过程更加事半功倍,这同时也对课程思政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思想深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意味着高校的学科专业教师必须在课程教学中设置多元化价值目标、充分融合自然科学知识、专业知识以及思政元素,并确保各项知识元素和人才队伍建设需要以及人才职业道德规范高度契合,保证课程思政的高阶性和创新性,并在此过程中培养高校人才的警务技能和职业情感,令其迅速成长为对国家建设有推动作用的栋梁之材。

3 强化教师职责

归根结底,广大高校的教师是推动课程思政实施的核心驱动力,其行为和态度会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品格,对其产生终身影响。正所谓,纯粹的思想并不会真正令事情发生改变,但是为了实现理想而付诸实践的人却能真正改变这个社会。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高校的教师不仅在传播思想和真理,同时也在承担新时期高校青年的时代重任,引领新时期青年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担。所以,教师的师德水平、思想政治形态以及个人作风是决定课程思政建设是否能发挥真正作用的关键。而且,高校的教师同时又兼任着引领者的身份,是带领高校人才步入职业岗位的真正前辈,其政治战略和思想价值真正决定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说,高校方面必须要加强对教师师德修养以及思想政治形态的培训,确保广大教师能够率先垂范,矢志不渝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新生代的高校人才展示一名高素质人才应该具备的价值修养和良好意识,体现对于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热爱以及对教育事业的奉献,构建起高校师生互利共赢的命运共同体。

4 加强教育管理

考虑到课程思政彰显了高等教育的本质,其已经成为高校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培养的一项重要途径,因此在展开课程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院校方面必须展开高质量的教育管理工作。课程思政的开展为院校的思政教学以及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了载体,将思政元素巧妙渗透到各专业学科中,不仅赋予了静态知识符号与活力,同时令高校在内容选择的课程设置方面更具备灵活性,从而更好的落实学校教育目标以及教学制度。和思政课程截然不同的是,课程思政并不强调显性的意识形态,更不侧重思政元素的机械式灌输,而是希望以课程为载体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从而实现隐性的意识形态渗透以及思想品质培育。与此同时,教育管理部门承担着课程思政的主体责任,负责由课程规划到思政设计再到指导评价的全过程工作,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教材的编写、各类思政资源的统筹利用以及基于课程思政目标的各类课程建设和评价标准制定具有直接决定作用。由此,高校的教育管理部门必须立足课堂质量的提升发挥思政功能,提高思政教学效果,联合专业课程教师以及思政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渗透,实现国家意识形态和高等教育目标的一致发展。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策略的开展将会大幅度强化高校学子的思想意识形态,令其在党的理论、专业理论以及实践创新成果的吸收中形成坚固的思想武装,以积极健康的面貌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中。

猜你喜欢
思政人才思想
人才云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