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摄影中的图像生成与转换
——艺术设计专业的摄影教学实验

2020-01-09 06:16吕凤显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关键词:图形摄影图像

吕凤显(南京艺术学院 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在艺术设计院校的教学中,摄影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适应和转型。其课程中的目标与要求、内容与手段、方法与效果等方面都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无疑,我们摄影教学更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不断以新的探索方向及成果来引领这种转变。公所周知,当今社会已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图像与影像信息正通过电视传媒、网络传媒和平面传媒这三大媒体的作用充斥着人们的视野。新时代,提供给摄影图像以巨大的展示空间和表现机遇。同时也给摄影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更新的课题,各种新观念和新形式的不断涌现体现出当今艺术摄影探索兴盛的明显特征。而结合摄影手段去探究图像与图形的形式语言,在设计专业的摄影教学中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思路,其内容的训练成果则关联摄影与设计创作的探索实效和突破亮点。

一、现状与特点

作为一名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的教师,我既教平面设计,也教摄影,同时自己还在做艺术摄影创作。所教摄影课程分为基础学习和创作探索两个阶段,具体用两门的课程内容来由浅入深地展开教学,并进行比较完整和系统的图像与设计创作研究。

摄影基础和创作的二门课程时段,主要分设在图像与媒体设计专业二、三年级的上半学期。此时学生们都已经学过了美术基础,正进入到设计各专业课程的学习。他们上摄影课的目的其实有多种:或因为有兴趣;或想学会一门技术;或想能搞一些图像与设计方面的创作探索,当然其中有不少人是打算将来真的要去从事摄影工作的。学生们的目的要求和素质水准参差不齐,但大家都很好学、有上进心,关键是对上摄影课都很有兴趣。

当下在教学目标上应该着重去思考的问题是:新时代对视觉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而我们摄影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目标能否紧紧地跟上?学生们在学习与掌握摄影基本技术之后,如何能在思想观念和创作方法上,从图像艺术发展角度去做某些更新的尝试和获取更大的收获。

根据实际学院上课条件,学生们刚开始可借助手机拍照功能来学习摄影,在都购买了数码照相机之后就转入正常的学习。因大家的数码相机大都是普通的那几类,在教学摄影基本原理时就很受局限。

现代数码相机大都自动化程度高,较难进行手动功能的自主操作。加上学生们不可能去购买较昂贵的专业镜头,造成在拍摄时既不能用很小的光圈去详尽地描写远近都十分清楚的对象;又缺少最大口径光圈和最高速度的组合,不能自如地去捕捉精彩的高速瞬间和大光圈下的焦外幻景;更缺少了曾经老机械相机时代的全手动体验和感受,对拍摄自主性控制的认识偏低。造成教师在讲授摄影基本原理时,即使表述的再生动再具体,转向到学生们面对的数码相机操作实践上,都几乎找不到对号入座的位置。以前很常规的教学内容变成了在今天去讲“很久以前的故事”。其结果往往造成学生们在拍摄中对摄影原理的理解只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这是由于当今数码照相机自动化功能太过于先进所造成的,可以包办初学者们在技术上的动手和动脑筋,即只盲从于自动操作功能也可以拍出较好的作品,而谁也讲不清楚其中的道理和原因。

数码高科技正日新月异,可以预计不久将来的摄影课上,或许只拿着手机拍照就可以轻松地完成大部分的作业练习。这不免有些叫人兴奋、也很刺激神经,但静下心来就会去细想:我们曾要求一定要学会的那些传统机械相机技术还有用吗?学摄影难道可以把技术完全的交给数码照相机吗?因此,在数码技术已经主导摄影话语权的今天,面对设计学院非摄影专业的学生如何去教?教什么和学什么?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分析和判断的。

当然,如果只论及艺术的内容表达和形式探索,尤其是对图像意识的深化和对图形语言的探索,对于只拿着数码相机或是手机的初学者们,在今天的信息化环境中去自由拍摄,其实是非常方便的。虽然大家能够买得起的数码相机在镜头结构和成像质量上有所局限,在手动操作上不能完全的自我掌控,但对画面的处理、测光时的直观感受和即拍即能见到最终效果等在自动功能上的优势,都是传统照相机所不能相比拟的。这就对于已受过美术与设计基础训练、已具备一定艺术表现力的大学生们在刚学习摄影的入门阶段,确实是非常有利。当然,数码相机操作上简单化也就带来了把控画面的相对容易,虽然在拍摄质量上远不是专业级水准,拍摄原理也都还没有搞清楚,但兴趣第一、拍照容易能带来实现效果的自信。到了后期图像的电脑处理时,一旦用与数码摄影相通的设计软件操作,这可又转入到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们技术上的强项。只要你讲清楚图像处理的要求和目标,学生们都很愿意勤奋地去做,甚至是想尽一切办法去做。

二、对象与图像

其实设计专业开设摄影课程的目的,不应该只停留在去教会学生们一门拍照的手艺,而更应该注重于摄影中对视觉观念的各种思考与尝试。这其中重要的是感悟图像与艺术设计的关系,体验数码摄影在现代图像创作中的价值所在,并由图像生成逐渐转换到图形创意的思维与实验。

摄影教学中需要认真地讲解摄影基本原理和各种技法,使学生们逐渐能熟练地拍摄和处理;更需要在后期较充分地调动出学生们从其它课程学习中得到的创作能力与表现手法,以减轻摄影固有的条框限制来更好地追求艺术创作中的乐趣。在教学中有意去尝试摄影与设计的融合,去展现大家在艺术观念上的思考和视觉形式上的探求。使摄影课程在教学内涵上能赋予“大视觉艺术范畴”的色彩,以提供给学生去发现新艺术表现天地的一个契机。今天的摄影教学既重视技术的基础训练,又侧重于图像创作的视觉体验是我们南艺设计学院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选择;而对摄影图像与设计图形如何转换的思考又成为我们在后期课程中要探讨的一个话题。

传统摄影的一个基本特征是通过取景框去观察世界。同样,数码摄影的特点仍然是通过取景框加取景屏进行观察,从表象上看两者并无不同。但在数码取景中由于大量电脑功能运算和电子屏幕的介入,相机中所观察到的被摄对象已经可以直接是拍摄结果的直观感受。这无形中加强了判断的准确率,也更具视觉成像的某种表现力。这对于拍摄时的判断决择大有好处,更容易产生出形式张力感强、图像偶然性大与生动性好的各种照片。

再者,数码相机拍摄功能便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替代绘画或是设计最初收集素材时的部分作用,正变成为一种常用的创作辅助工具。这对于学生普遍手绘能力下降的今天就显得非常有效。因此,在摄影课上如何充分发挥数字图像记录的作用与独特性,并更好地对接图像与图形创意设计的互通关系,就成为一个值得关注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当在摄影采风课上带着学生们走进了皖南古村落宏村和西递的时候,迎面而来的古建筑群深深地打动着我们的心灵。可街巷中游人如织、叫卖声回响;当你举起相机看好画面就要按下快门时,猛然间会有一阵迷惑:这眼前的一切还是百年前的那个古江南实景吗?还有我们梦境中的那般纯美幻影吗?面前现实场景与曾经旧梦的反差竟然实在是大!要是想在照片中能再现出历史原有的灵魂,也只能是靠我们在艺术图像的再创作中有想象、有取舍地去创造形象才有可能实现。所以,每当在艺术摄影创作中触景生情时,一定要去找寻与众不同的视角与表达方式,最好能上升为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由此而言,就是应该变换摄影的思维方式,发掘出属于自己的“另类“视角;再从各类图像中探索其独有的图形语言,挖掘出创意思维及表现的某种潜能。(图1)

图1 《夜深双飞》吕凤显

图形语言可以表现眼前的实景实物,更可以去表现视觉形式中的自己。作为塑造图像的艺术摄影,应该在对象中寻找到印象最为深刻的部分去做深层次的感悟;而对其图形的形式追求,则要做由表及里的认识和理解。在拍摄实验中,从记录到表现、从具象到意象、从图像到图形,只有从大自然与生活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种信息与形式沟通的默契,才有可能使图像的生成转换为形式的视觉。

当然,从图像生成到图形产生还取决于思维方式的转变及创新。就摄影镜头各种视角范围极宽这一特征而论,就能强助于我们从宏观到微观的去发现未知的世界,去表现崭新的图形画面,引发出新的创作灵感和动力。

纯艺术、设计艺术和摄影艺术均有着各自的形式特征,但同作为视觉语言表达,它们之间必然会有一定的内在关联性。而摄影图像自近二百年前摄影术发明时起,就不断地介入到纯艺术和设计艺术的创作之中,到今天摄影更以其特别的视野及高科技的功能特性体现出特有的优势。

因此,我们强调图像中图形语言的探求,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摄影的初期就能体会摄影在图形设计中特有的优势,从而能形成一些新的创作观念和思路,更好的探究艺术摄影新的价值和内容。在更高层面上促进图像实验与图形语言体验之间的互动,用命题创作方式来促成其各种视觉形式上的相互借鉴和影响,相互比较而提高,以实现从客观的图像生成到主观的图形产生的有机转换。

三、课题与实验

在摄影创作实践期间,学生们享受到摄影技术带来的快感,同时也体验到艺术形式探索的乐趣。从图像的角度具体认识观念对于形式的重要作用。在整个的摄影教学中,围绕着对图形语言的探求与思考,我从下面的几个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新尝试:

(一)对图像的理解,侧重于变换思维方式的思考

从教学开始,就应放眼于视觉艺术大观的视野,在认识视觉艺术共性和比较摄影艺术特性的前提下,利用学生们已有的设计基础造型意识和能力,在初步训练了摄影的基本实技之后,就展开全新的课题作业练习。

在讲解摄影原理及技术操作时,应强调其摄影造型的特色;着重阐明用镜头观察和表现的图像空间领域及独特性,使学生们不但关注肉眼能看得见的世界,又能去关注凭镜头才能发现的内容,扩大了视觉的兴趣范围和新鲜感。由此,及时地提出侧重于对图像形式的探索命题,使之在观察与拍摄中能有意识地形成图像表现的目标和欲望。从而能立于现代视觉艺术的高度来对摄影图像语言展开思考。进而启发学生们变换原有的艺术思维定式,开始尝试变换新视角去看新世界。

在具体的拍摄中,强调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从常态到非常态、从具象到抽象、多视点多层面的发现和认识大千图像世界。如可以从具象的形态出发,在其光影明暗、动静神态、材质肌理、超全景和超特写等多种景物画面中,找寻出隐藏其中的抽象结构元素及构成形式组合,以创作出抽象的新图形。(图2)

图2 《微观到宏观》陈佳音

如还可以再从抽象的形态出发,从中找寻出某种具象感觉和意境的联想,针对性地去主观营造一种新具象特征氛围的主题画面,使之升华出具有象征意义的图形样式。(图3)从具象走入抽象,再从抽象走回到具象,在具象与抽象的互动循环中获得视觉发现的乐趣,生成一种对形象的敏感性。

图3 《从针线圈一沙漠电缆一败逃古战车的联想》蒋哲萌

在摄影表现上,应注重镜头表现力的特质,强调摄影中光的魔力、色的灿烂、影调的细致、广角的视域、特写的冲击、细节的精湛、质地的逼真、瞬间的张力等摄影表现力的发挥,在观察中思考,在探索中推敲。基于对图像的认识与思考,观察中要加强对艺术眼光的训练和培养,在眼界的提高中找到好的起点。

在课程的训练中,只要大家观察的视角不同、看问题的侧重点不同、表现的目的和主题的选择不同,就容易找到各自不同的新画面。随着对图像内容及形式的新发现和进一步理解,变换角度及位置的去思考问题,不断地去摸索和完善摄影的表现手段,就有可能得到好的体会和经验,就有可能创作出有一定艺术质量的好作品。

(二)对图像的表现,侧重于创作潜能的挖掘

现实中,我们每个人的照相器材和技术水平都有着各自的局限。学生们虽已学过一定的绘画与设计基础,都具有年轻人的敏感性及原创动力,但由于其生活阅历较浅、学习摄影的目标又尚且不明,因而存在着对自己到底具备何种能量、可以做出何种结果判断的自信不足与认识不够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侧重于对创造性潜能的挖掘就显得重要。在创作过程中要善于去激发学生们自身的进取心和对图像形式的强烈追求欲;在作业练习上要善于去促使学生们能逐步提高敏锐的观察力及强烈的表现欲。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对被摄对象的观察和理解,主动去明确拍摄主题与形式,去拉近眼与手之间能力的距离,挖掘出创作潜能的功效。(图4)

就指导教师而言,多年教学与创作磨历应具备专业所特有的敏锐发现力。要能启发学生们在所拍对象中去发现出形态的意趣所在;通过电脑对图像放大或缩小的比较与选择,帮助他们找出作品中好的部分或能成为好的那个部分,再从多个视角来设想和分析可能出现的结果和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在座谈中能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拍摄想法和意图,及时解决其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图4 《重梦》张雨奇 具象走入抽象

图5 -1 《构成》 吴依纯

(三)对图像的形式语言,侧重于命题创作的功效

在课程教学中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习要求,设定出相应的各种命题,来展开对图像形式语言的探索研究是比较有效的。创作中设定针对性较强的主题,能使学生对题材选择有一定的把握,能从练习的开始就有主题目标的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对象,较早地进入艺术创作状态。

在课程教学实践中,我尝试设定了下面几个大范围概念的创作命题,并要求学生在其中选择设定自己可操作的具体子课题。

1.从具象的形态中寻找抽象构成的因素

在具体创作中,学生可结合所学过的构成知识和概念,用数码相机或手机着重寻找拍摄具象形态中构成感强的形态组合,注重选择和归纳,注重表现形式感强的节奏和韵律。并可根据拍摄范围和题材自定题目,在拍摄中侧重发现和归纳具象形态中抽象构成形式的趣味。(图5-1、图5-2)

图5 -2 《山水》徐静琪 抽象走回到具象

图6 -1 《椅子的发想》梁永清 抽象走回到具象的联想

图6 -2 《椅子的发想》陈佳音椅子变成为抽象后再创作出能具象联想到的乐器

2.从具象的形态中发掘出抽象的形式组合

在具体创作中,我曾以“椅子的发想”作为抽象命题的素材。要求学生们先选定自己中意的椅子,只从各种特别角度去发现其中局部造型的抽象怪异,去发现其新颖的构成组合关系,再拍摄出自己认为最有形式感、已经远离原来椅子形态的全新抽象结构素材。然后输入电脑,以脱离椅子原有概念为原则地进行重新“解构重构”的设计创作,并侧重于发掘新感觉的创意联想。尽可能发挥出电脑软件的各种特效来加强或扩大新创意的艺术效果,以求能创造出新造型构成关系的抽象画面。

用拍摄收集素材与电脑再创作的结合来完成“从具象形态中发掘出抽象形式组合”的命题练习,对于启迪想象力和意境感的提升和锻炼是很有好处的。(图6-1、图 6-2)

3.从抽象的形态中提炼并拍摄出具象联想的画面

在具体创作中,我曾以“联想中的水”作为命题,要求学生必须寻找水以外的材质和肌理为素材来塑造和表现“水”,甚至可以用自己创造出来的形态结构作为拍摄对象。该练习注重利用材质和肌理本身所具体联想性的特征,来联想并提炼而表现出其他景物的具象感觉。以达到善于观察、敏锐发现和强化联想能力的目的。

围绕“水”的主题而不可以拍摄水,必须去拍摄其他物质的抽象形态,还要用电脑再创作的方式塑造出“水”的图形画面;并表现出自己对水的具体联想和感受:如奔腾巨浪;如涓涓细流;又如旭日东海;再如碧蓝的天池……在创作时要注重表现材质的抽象形态中具象感受的联想,以突出画面的趣味生动和形式张力。(图7-1、图7-2)

图7 -1 《联想中的水》 沈涛

图7 -2《联想中的水》姚梅瑛

图8 《春夏秋冬的联想》周懿

4.从具象或抽象形态中寻找表现大自然变化印象的图式

在具体作业中,笔者曾以色彩构成课上的老课题“四季印象”作为摄影课上该练习的新命题。要求学生们首先不能以四季特征的自然风景作为拍摄取材对象,而只可以从与四季无关的景物范围内去特别寻找与主观拍摄。这其中要点是基于“你对四季的某种印象”出发,主观地在具象形态或是在抽象形态中去寻找发现能与四季产生联想的景物,从中选择出表面似乎无关而内在易于联想的素材。可以以小见大,也可以以实见虚;可以是宏观的表现,也可以是微观的描写;还可以从有机体的生命状态中去联想四季的种种细微变化规律,可以从具有轮回隐喻或生长象征的含有哲理性的现象中发现线索。总之,视角不限,手法也不限,一切以表达出能联想四季印象的最佳观感为目的,以此作业来加强学生对生活体验的深度,强化其敏锐发现事物间联想特质的能力。(图8)

5.从具象或抽象形态中找寻各种情感特质的表达图式

在具体作业中,笔者又曾以色彩构成课上的老课题“男女老少”“愤怒欢喜”“忧伤激情”等作为摄影课上该练习的新命题。要求学生总结和归纳出自己对人的年龄、性别及气质情感特征的感受,并只能从人本身以外的具象形态或抽象形态范围内去特别寻找与主观拍摄。(图9)然后推敲提炼与其感受能相对应的各种抽象图式。在图形构成中有意打破原来具象形态的固有特征,使之升华为某一类人或某一类情感的抽象符号化形象。这其中,可利用相机镜头的超强描写力,再利用电脑再创作的重构处理来对发现与提炼抽象符号化的形象并做充分地塑造。最终以图形设计方式表现出自己对人所特有情感的概念化阐释。

结 语

摄影已步入当今“数码时代”,科技迅猛发展使得其艺术创作可操作条件更加的优越。艺术摄影的创作之路变得越来越宽广,人们的创造性思维愈加活跃起来,创造性强的探索作品也正在不断地涌现。全新的图像样式认定能促使艺术摄影的概念发生新的改变,传统艺术摄影走向新视觉艺术发展之途的可能性正渐渐的显现。新技术导向新的视觉理念,引发去探索新形式的艺术视觉。因此,今天的艺术院校设计专业的摄影课程教学中,既要能教技术,又要会教创作,更要能尝试着去教“创造”。

图9 《男女老少的联想》张苏艳

“从数码摄影中感知图像生成、发掘新的视觉图形”是笔者多年形成的一个教学思路,也是笔者在南艺设计学院十多年来摄影教学的主要命题和实验方向。通过历届学生在艺术摄影与图形设计课程中的具体创作探索实践证明,是颇有实效和成果的。

就比较而言,过去的摄影课程因只侧重于摄影基本原理普及和基础技艺实习,而缺乏有深度的摄影艺术创作探讨,还缺乏对图像本身形式美感及摄影特质形式语言的重点探求和研究,更缺乏对图像转化成图形设计过程中艺术再创造的重要性认识。这也造成了我们这一代教师在摄影观念与现代技艺关系的思考上,存在着许多“先天不足”,很需要在教学与创作实验中努力去弥补。因此,面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不但应该在课堂上认真讲授与实习常规的摄影技艺,更应该在课程教学中给他们以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尽兴地去探索图像艺术,尽情地去创造新的视觉画面。

猜你喜欢
图形摄影图像
浅析p-V图像中的两个疑难问题
巧用图像中的点、线、面解题
有趣的图像诗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WZW—bewell摄影月赛
图形配对
最美的摄影
趣味数独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