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劳动,无幸福

2020-01-10 06:23
考试与招生 2020年5期
关键词:诗意劳动价值

升格示例:

亲爱的同学们:

很荣幸能在这里跟大家交流“劳动”这一话题。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分工日益精细,人工智能的发展和财富的充裕,让我们享受到更多的便利,但同时这一切也在改变着一些青年的劳动观,频频出现的逃避劳动、不尊重劳动的现象,实在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和深思。

在此,我想说的是,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当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热爱劳动,拒绝安逸和享乐。因为,不劳动,无幸福!

不劳动,无幸福,因为我们将感受不到生命的诗意。何为幸福?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对于生命的诗意体验。从“采采苤苢”群体劳动的欢乐场面,到“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水乡劳动场景,再到“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园生活趣味,在中国的传统中,是劳动赋予生命以诗意。劳动的过程,不仅创造了财富,也和谐着身心,协调着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你内心的愉悦、满足、充实,你与他人之间心灵的沟通,你与周边环境的交融,都让你感到生命的美好。有人说,没有了劳动,人就无法感知世界的美。诚然!同样的,如果我们厌弃劳动,自然也会失去生命的诗意,失去幸福。

不劳动,无幸福,因为我们将找寻不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何为幸福?从生命本质上看就是能够实现生命的价值,而生命的价值一定要通过劳动来实现。累累硕果,最能体现农民的价值,而它们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优质产品,最能体现工人的价值,而它们是用勤奋的工作换来的;科研成果,最能体现科学家的价值,而它们是用卓绝的努力换来的……马克思说“劳动是人的本质属性”,那么,失去劳动这一属性也就难称为人了,又谈什么生命的价值?又何来什么幸福?我想对那些以种种借口逃避劳动的人说,幸福,只能存在于劳动中,逃避劳动就是抛弃幸福!

无劳动,不幸福,因为我们将会成为时代的弃儿。幸福何来?从历史的角度看它往往取决于人对于时代做出的贡献。回看历史,总有那么一些时代的寄生虫,从两晋衣冠到八旗子弟,他们不知劳动为何物,坐享其成,坐吃山空,一个没有灵魂的空洞躯壳,又怎能体会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反观那些劳动者,他们流血、流汗、奋斗、牺牲,用双手推动历史的车轮向前,他们才是真正的幸福者。生逢新时代,助力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不正是我辈青年最大的幸福吗?而实现这种幸福,需要的不正是我们勤劳的双手?一个逃避劳动的人,终将会成为时代的弃儿,还有什么幸福可言?

同学们,身为复兴中学的学子,我们更应清楚复兴二字的内涵与份量,更应清楚自己肩头的责任与使命。那我们就更应清楚这个道理:劳动者最光荣,劳动者最幸福!

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我以此与大家共勉!

(文:李凌起)

升格心得:

一是提升了文章立意的高度,拓展了思维的广度。笔者保留了原文的立意角度,然后站在生命发展与时代进步的高度思考劳动的价值,从生命体验、生命本质以及历史发展三个不同维度进行挖掘,这样就对劳动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是丰富了文章的材料和内涵。在论证过程中,根据需要引入了更多的材料,也注意了角度的变化,有古有今,有概括有具体,有诗文名言,有事例列举,这样就更能增加文章说理的力度。

三是注意了行文的逻辑。先结合材料指出问题,提出观点,然后从三个角度逐层深入展开论述;在每一部分的论述中,又遵循先说理,再分析,最后回归现实进行总结的顺序,行文思路更为清晰流畅。

四是全面调整了文章的语言。为了适应演讲稿的特点,修改时多用短句和整句,尤其注意运用对偶和排比来增加文章气势;合理使用反问句和感叹句来增加文章的情感力度;还注意添加了引用,来增加文章的底蕴。

猜你喜欢
诗意劳动价值
诗意地栖居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冬日浪漫
热爱劳动
一粒米的价值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给”的价值
春日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