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

2020-01-10 08:32王鹏远
课外语文 2020年9期
关键词:教师应布置分层

王鹏远

(甘肃省宁县焦村镇桌子头小学,甘肃 宁县 745204)

一、关于分层教学的基本内涵

分层教学其本质就是依据学生学习特点的不同进行针对性教学,同时又为了避免过于针对的教学方式造成教学时间的过多浪费,因此按照学生学习能力将其划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开展教学活动,既实现了尊重教学主体特点的重要性也实现了教学过程的高效性。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层次的不同制订各自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也使他们学习能力有本质上的进步。因材施教一直是教育事业长期为之努力的核心教学思想,在教学改革中被不断挖掘与凸显,分层教学应运而生。分层教学主要是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学习特点,并依此开展符合特点的教学方法让其快速成长,另外分层中的学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通过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结合教师的综合评价便能汇聚到更高层次,接受新的挑战,这也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二、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对策建议

(一)教学目标的分层

小学语文教学若依然使用统一的教学目标,那么分层教学便没有实际意义,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应依据班级学生分层进行,同时要做到教学目标的科学合理,让学生不觉得目标遥不可及。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在教学时每一课又会有各自的知识点与教学大纲,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依据教学大纲与教材内容为原点,以层次不同的学生为核心制定符合学生发展区间的教学目标,如此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全面的分层教学目标。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教学课,教师分别制定出三个目标:读懂第五自然段,回答课后第5和第6题;理解课文所表述的中心思想与写作方法;运用文章问题开头的写作方法,写一段话。从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可以看出,前两点小学生较容易达成,最后一点则是进阶教学目标,这三点教学目标通过教学目标的分层,实现了对学生的分层教学,凸显了教学目标与分层教学间的关联作用。

(二)学生个体的分层

学生作为班级整体的组成部分,其教学上并不能一概而论,传统的教学中将班级视为整体进行教学,其效果并不显著且往往会出现较明显的学习状况高低不同的现象,这便是因为学生个体间差异不被重视而造成的直观现象,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到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存在,为了使每名小学生能获得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也为了让学生更快速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会提前让学生进行预习,而传统的一概而论的预习要求则不适合且难以发挥出学生学习特点,如安排中等的预习内容,则会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仍感吃力而放弃预习,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也会因为预习内容过于简单而放弃预习,进而预习便成为了摆设,对此教师应重视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并依此布置不同的预习内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发挥出各自的学习能力实现进步,如对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安排他们只需读一遍课文即可,而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则为其布置一个疑问并围绕它去读课文,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既要带着疑问读懂课文还要能够简单说出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通过三个预习要求让学生既在简单的要求中收获自信心,逐渐养成学习习惯,一点点提升学习能力,也使他们在更加愉快与挑战的情况下不断进步,进而突出了个体对于教学成效的影响。

(三)教学环节的分层

1.前提测评的分层

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只依托教学大纲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而不重视教学前的预习阶段,忽视了预习的重要作用;而语文教学新课改则要求教师做好课前环节的测评,进而保障教学课的顺利开展与教学质量。然而大多数语文教师只做到了自身的课前准备即备课,忽视了学生的课前准备,即使有也只是为其布置预习任务并未对其进行测评,久而久之便会让学生疏忽与遗漏这一环节,为此教师应充分重视对课前活动的测评,如预习效果的测评。另外测评也应该依据学生的层次不同采取不同的标准进行,如: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其测评标准主要以完成度进行衡量,并积极鼓励他们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为主;而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其测评标准则要求能正确读准文中生字;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其测评标准则要求他们既要读准生字还要能够流畅地进行全文朗读。

2.导学达标的分层

导学达标是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是教学质量的直接影响因素;教师在教学中费尽心思挖掘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通过各种手段了解与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个性化特点,并依照分层标准为之创造教学环境与安排学习目标,使层次不同的学生能自主、热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切实发挥出导学的意义,实现小学语文的高效教学。

3.施教过程的分层

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在于知识的传输过程,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充分顾及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依据分层的不同布置不同的问题实现不同的目标;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注重知识的传授,以学生快速理解与记忆基础内容为主进行教学;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应注重以基础知识为核心开展思维的拓展训练,以探索为主;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注重引导其与作者写作思想的碰撞,使其领悟课文精髓并能为己所用,学会与掌握写作手法与语言运用;如此便能够使整个班级的学生获得提升,实现共同进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本质提升。

4.作业布置的分层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要充分结合学生分层的特点,以基础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扩展为三个方向进行布置。另外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注重学生自信心的提升,帮助他们养成学习习惯;对于学习一般的学生,则要求他们能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掌握,并能正确回答课后习题,以多学多练的方式让其掌握基础知识的各知识点;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教师则主要为其布置扩展性习题,主要以课外知识为主,让其思维能不断扩展与锻炼,使其对知识的渴望更加深刻。

5.教学评价的分层

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评价时要注重分层学生的特点,如: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要以肯定、鼓励的方式不断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进而对学习产生兴趣,不断进步;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其评价应更加中肯并以激励与引导为主,使其不断改正与进步;对于优秀的学生教师应以榜样为标准不断提醒他们学无止境、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帮助他们养成谦虚的学习态度与不断努力的求学精神。

三、结语

综上可见,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采用分层教学法能够充分迎合学生的个体特点,实现对教材内容的科学、合理安排,使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充实基础,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扩展思考,学习能力优秀的学生拓宽知识体系,让语文教学质量有本质的提升,让每名学生能有所收获。

猜你喜欢
教师应布置分层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