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新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020-01-10 08:32
课外语文 2020年9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新课程课文

刘 岩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第四中学,吉林 长春 130507)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发展,在中学语文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关于师生间的双边关系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问题已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新课程的教学体系发展过程中,虽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灌输式教学”,但从普遍性角度而言“灌输式教学”的情况已大幅减少,同时在传统教学形式中的师生关系也由强制教学改变为了互动式教学,因而关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研究至关重要。在教育事业改革及发展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已然发现,学生应当是教育形式中的主体,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应当以引导形式为主,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索欲与自主学习能力,以此提高相关教学质量,同时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知识汲取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进行相关培养。同时在关于中学语文教育体系研究过程中指出,尽可能开发及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这将对中学语文教育体制改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中学语文新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路径探析

(一)建立学生自学方向及目标

学生虽然作为教育工作及教学体制中的主体,但在实际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相应的迷茫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教学的重要性便由此体现。在中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相应的学习,并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巩固旧知识,因而在学生进行中学语文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及班级教学进度作为参考,为学生制定相应的自主学习方向与学习目标。在为学生制定学习方向与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一定的指标作为依据,以此才可保证教师在进行引导性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所指定的学习方向和学习目标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一致,本文将相关指标与学习目标设计依据进行了归纳整理,具体如下:

1.引导学生进行课文重点学习

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引导,通过对课文中的重点段落、语句、词汇进行勾选,以此才可引导学生进行正确方向的自主学习,避免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漫无目的。

2.引导学生进行课文思想分析

在语文教学中,文中的中心思想、背景意义、课文含义等是重点的教学方向,但与此同时教师不可将文中的中心思想或历史意义进行固定化教学,通过引导形式的教学,引导学生对文中的中心思想进行理解体会,在此过程中不仅仅可以有效地进行课文教学,同时对于课文含义学生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深刻理解。

3.引导学生熟练使用工具书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教材中的课文学习,无论是教师引导或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使用到相应的工具书,而工具书不仅仅局限于字典,成语词典、历史详解、语句典故等也属于工具书范畴之内。因此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熟练使用工具书,不仅仅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益性,同时通过使用工具书的过程学生亦可获得较深的学习体会。

4.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的技能汲取

通过语文学习,不仅仅可以使得学生对于历史、文学、艺术、思维逻辑方面获得相应的提升,同时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亦有着极为重要的增益。通过对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写作语序及写作技能进行相应的引导,使得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及写作过程中加以使用,有效贯彻“学以致用”的教育目的。

(二)通过引导性质疑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进行语文课程的实际教学中,从接触课文之初的阅读课文再到最后的理解课文过程中,其本质是从陌生到熟知的转变,而在转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并通过教师的讲解进行课文理解,虽然此过程最为简便,但实际上当学生完全依赖于教师讲解之时,对于课文的理解、思想汲取、知识点记忆、知识技能应用等方面便会有相应降低。因此本文建议,在教师对学生进行课文讲解及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贯彻新课程中“以引导为主”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只是针对课文本身进行讲学,同时引导学生对文中思想、语句、语序、用词、写作手法等产生质疑,大幅度激发学生对于课文的求知欲,以此作为基础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质疑作为牵引,引导学生开展相应的课文研究,在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同时,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更深、理解更透彻及对于知识点有更为合理的实际应用。同时教师对于学生所“悟”出的学习经验也应当进行正确的引导,务必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后不会出现学习方向及思想上的偏移,以此才可实际落实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引导性教学理念。

(三)通过新课程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课程形式下的语文教学,教师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引导不应当仅仅局限于教学中,同时对于课程的设计也应当进行相应的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新课程下的语文课程类型进行了以下分类。

1.阅读课程

阅读能力是语文教育中的重点教学对象之一,通过阅读课不仅仅可以使得学生对课文产生更为深刻的印象,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阅读对文章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进行新课程形势下的教学过程中,应当设立相应的阅读课程,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以此激发学生对于文章的熟悉性,并引导学生对于课文中的中心思想、写作手法、历史背景进行较为深刻的理解。

2.实践课程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培养使之成为一名有着专业技能的人才,因此在进行语文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仅仅靠死记硬背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达成“学以致用”才是目的。因此当语文教师在进行课程分配的过程中,应当针对学生的知识点进行相应的实践。在实践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可以通过自学题目讨论、课文小结、心得体会撰写以及课题方向探索心得等形式进行,使学生将自学内容进行叙述,这一过程中不仅仅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心得体会及知识理解交流,同时更加可以检验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在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引导性教学的同时,亦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

二、结论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新课程中关于提升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路径并不是线性的,而应当是结合了课程规划、教学目的及监放同步的,在新课程结合了多元化、多样化及立体化的教育理念体系下,中学语文教育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立体化的教学体系而发展,以此才可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新课程课文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