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模式下的学困生转化

2020-01-10 08:32
课外语文 2020年9期
关键词:学困生语文课堂初中语文

吴 斌

(江苏南通市虹桥二中,江苏 南通 226001)

一、初中语文学困生产生的主要因素

(一)学习积极性不高

通常来讲,初中作为学生成长叛逆期的一个时间段,学生若在教师教学中遇到困难以及挫折,很容易产生厌恶感,甚至对语文课堂学习形成抵触情绪。加之教师和家长尚未意识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没有实效性地和学生沟通互动,由此学生更加不够重视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进而影响学生学习水平。

(二)学生学习方式不够科学

初中语文课堂学习的内容涉及文本诵读、文言文理解、语段分析等,针对不同内容的教授,学生需要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才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成效。所以初中学生要按照学习内容以及任务科学调整学习方式,若学生在具体学习期间没有使用科学的学习方式,便会制约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而目前诸多初中学生尚未找到科学的学习方式,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关注。

(三)自卑情绪

自卑为情感体验的一种表现形式,这是个体因为自身缺陷或者其他因素对自我消极的评价,即便素质教育的思想深入人心,然而应试教育对课堂教学带来的影响却根深蒂固。与此同时学习成绩依旧是权衡学生以及教师工作质量的依据,贫困生针对文化知识的学习相对滞后一些,由于这些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浅。立足于长远的发展来讲,尤其是从学习角度,其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产生的自卑心理促使这些学生缺少学习的自信,所以性格也会比较敏感,不利于初中学生积极的学习与成长。

二、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模式的应用原则

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进合作学习模式,教师要遵守几点原则,促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效率最大化。首先是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中时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巧妙使用合作学习模式理念,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认真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且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要给予学困生足够的支持与认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信心,确保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有效进行。其次是按照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对于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要围绕合理性与科学性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全面按照初中学生具体情况加以分组。与此同时在具体的初中学生分组过程中,教师要确保每一个小组的人数恰当,促使学生之间更好地进行优势互补。另外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启迪学生思维,促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参与讨论学习活动,提升初中学生整体学习水平。

三、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模式下的学困生转化的有效思考

(一)了解学困生学习特点,组建合作小组

初中语文教师要以真诚的态度,按照调查问卷的形式,和家长以及学生进行访谈与交流,基于语文课程的特点,了解学困生学习特点,之后按照学生小组内优等生和学困生互补的理念,合理组建合作小组,也就是将几个学生分为一个小组,然而在分组过程中不仅要思考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还应该引导品学兼优的学生充当组长的角色,一般小组的学习事情安排组长负责,每一个小组中安排副组长,组长与副组长带领学困生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比如《白杨礼赞》的教学活动,教师要提前了解学困生实际学习水平,科学组建学习小组,要求学生四人为一个小组,挑选对应的组长和副组长,然后安排学生小组参与学习活动,找到白杨树的描写句子,然后标注出自己的感想,潜移默化地给学生渗透白杨树积极向上的精神,树立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注重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小组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学生合作水平与学习习惯的影响,对于合作学习水平以及学习习惯,学困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比较多,若把学困生引导在学习情境中,不注重学生合作水平与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无法充分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其一,注重学困生倾听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会倾听成为合作学习的基础,尤其是学困生要格外注意,在小组合作模式中,学困生普遍存在不善于倾听他人发言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要帮助学困生形成认真听讲的习惯,引导学生倾听他人发言的内容,涉及到倾听教师的语言,倾听小组合作的分工要求,不能打断他人的发言,即便对他人发言有听不明白的情况,也要耐心听完,跟上学习小组成员的学习节奏,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其二,注重学困生语言表达能力,针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学困生因为发言次数比较少,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相对差一些,甚至无法清晰地表明心中所想。在此种情况下,教师不仅要关注学困生语言表达能力,在沟通汇报过程中,有意识地组织学困生回答问题,安排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发言,由此促使学困生语言表达水平的提升;并且教师还要关注学困生语言表达勇气的建立,在小组合作中,往往会遇到和自己不同的思想与观点,这样学困生会放弃自己的建议,缺少勇气和信心与其他学生沟通,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信心的建立,自主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其三,注重学困生思考意识的形成,反思针对学困生来讲更加重要,针对合作学习模式中的学困生,教师可以制定带有学习问题的表格发给学生,促使学生在合作中或者课程结束之后参与反思活动,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针对性指导,明确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逐步培养学困生的良好思维学习习惯。

(三)课内外分层学习,扩展学生知识面

初中语文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期间,要分层次给学生设计学习导学案,将学习目标与要求设置对应的梯度,对学困生进行基础知识层面的技能训练,对其他学生注重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要合理设计训练题目,训练成为学习期间的关键环节,教师设计的训练题目要凸显层次性,难易适当。或者组织学生进行帮扶作业学习活动,在课堂中优等生以及中等生做好一定数量的训练题目,分别指导学困生学习,且在学困生作业的批改过程中,教师最好选择面对面批改的方式。另外,教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课外层次性的指导,要体现好常规教学、学习方法以及纠正错误,常规的教学便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训练可以通过集中示范或者个别谈心实现,纠正错误要以典型的例题为主加强训练。由此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之下,帮助学困生成功转化。

比如《故乡》内容的教授,教师可以给学生布设问题情景,首先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呈现故乡的创作背景以及相关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之后提出阶梯性的问题:故乡指的是什么?作者描绘的故乡是什么样子的?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安排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并且调动组长积极性,带领学困生深入挖掘文本内涵,与作者共同走进故乡,引起学生和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由此强化初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学习模式的运作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结合学困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号召小组组长以及副组长发挥带头作用,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和热情,集中学生注意力,帮助学困生更加全面地学习语文知识,增加实际生活经验,不断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学困生语文课堂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