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

2020-01-10 08:32张雪桃
课外语文 2020年9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思维能力素养

张雪桃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第五小学,甘肃 合作 747000)

小学语文是人文性较强的语言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在语文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语文素养。小学阶段的语文处于语文教学的初级阶段,它对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起着重要作用,是学生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心与求知欲望,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式与方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文素养。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依托语文教学丰富学生情感

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进行语文教学可以在课堂中依托语文教学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让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作者字里行间的真情流露,体会作者整体的情感变化,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想要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利用所学内容丰富学生的情感,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要对讲授的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只有教师深入体会了作者的情感,才能将作者的情感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展示给学生,达到丰富学生情感的目的。比如在进行《半截蜡烛》一课的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对课文的中心思想情感有一个深入了解,深入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并将其融入到教学设计中,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二)用阅读方式进行教学提升思维能力

阅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教师更是利用阅读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大多是通过问题导入的形式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的学习中,这种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着一定的阻碍。但如果采用阅读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就会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在对课文内容有初步了解之后教师再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再次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反复阅读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入了解,促进学生接下来学习效率的提高,不仅如此,在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再次阅读时,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构建语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还是很强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学生的模仿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有些学生到了初中高中阶段才发现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甚至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时期,应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为以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应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语言表达的机会,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围绕语言表达能力开展教学

语言表达能力是人们进行交流与交际的基本保障,语言表达能力对一个人的外在形象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小学作为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语文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最直接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锻炼,比如在学习造句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语言将句子表达出来,让学生在学习造句的同时锻炼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构思之后将作文用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以此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通过思维能力的培养开展教学

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促进作用,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思维能力会让教学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会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课文内容的阅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三)通过培养阅读鉴赏能力开展教学

语文的学习是长期积累的过程,想要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不能仅仅依靠教材进行教学,还应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通过阅读积累知识,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学生通过阅读好的文章不仅能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还可以借鉴文章中的写作手法,促进自身写作水平的提高。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对文章的阅读鉴赏能力,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对文章进行深刻的解读与赏析。这样学生在进行诗歌的阅读时,就可以通过自身的阅读鉴赏能力对诗歌进行赏析,比如学生在阅读《敕勒歌》时,可以通过对“风吹草低见牛羊”一句的赏析体会到水草丰盛、牛羊壮硕的草原美景。

(四)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教学

我国历史悠久,自然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融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颇多,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时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与接受能力选择合适的传统文化。神话故事以及民俗风情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神话故事以及民俗文化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在此过程中不仅对传统文化进行了一定的渗透,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了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五)通过提升教师素养开展教学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有更高的要求,对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文学素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教师拥有较高的文学素养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对学生的言传身教。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学识、专业的技能、丰富的方法,学校应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让教师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语

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在教育教学中不再只注重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而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更加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通过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更是融入了传统文化的教学,通过以上方式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思维能力素养
培养思维能力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培养思维能力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