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捷教授基于分阶段序贯理论联合整体局部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2020-01-10 13:08刘宁博孙慧霞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23期
关键词:分阶段脾虚大肠

刘宁博 袁 媛 孙慧霞 韩 捷▲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科一病区,河南郑州 45000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疾病,常见特征为肠黏膜相关炎症,且病因不明,该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持续反复脓血便、腹泻、腹痛等,可反复发作且病程漫长。在西医上,常见治疗药物包括有糖皮质激素、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虽能暂时缓解,但患者长期大量应用上述药物副作用较大,一旦减少药量或停药,则可导致病情复发,效果不佳[1]。在传统中医学中,UC属于“泄泻”“肠癖”“久痢”等范畴,其常见病因可分为先天禀赋不足、邪气外感、饮食不节、情志劳倦、内伤劳倦等[2]。治疗上多采用单一汤药内服或者灌肠,效果缓慢不佳,且迁延不愈,时而复发。从长期的临床经验来看,导师基于辨证论治理念和分阶段序贯治疗理论,采用整体辨证联合局部对症治疗UC取得良好疗效,现分述如下,以飨读者。

1 “分阶段序贯治疗理论”和“整体局部辨证理论”

1.1 中医“分阶段序贯治疗”理论

“分阶段序贯治疗理论”是指在疾病在发展过程中,随着病情的进展,出现不同的阶段特征性症状的改变,或在诱因的作用下会促使疾病出现证型间的相互转化。在总体治疗原则不变的基础上根据证型的转化施以辨证论治,依据疾病本质的转化来选择用药的连续治疗。分阶段序贯治疗理论,完整的体现了中医药的辨证论治和整体思维在治疗UC上的显著优势。导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运用中医辨证思维方法以及UC病机演变特点,将其过程主要概括为3个典型时期,即活动期为湿热蕴积大肠阶段→缓解期为脾虚湿热并存阶段→慢性持续严重期为脾肾亏虚阶段。并以此提出UC的分阶段序贯演变理论,整体局部辨证施治,且依据UC的传变规律,总结出分阶段序贯治疗理论,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UC湿热蕴结大肠阶段,湿热阻滞气机,形成气滞、湿阻、湿热互结,日久必有“瘀”的存在。《丹溪心法》曰:“血受湿热,久必凝浊”。湿热从燥化火,湿不化郁,热遏不宣,湿热内蕴,伤气损血,瘀血可致湿热,热伤血脉,湿热入营血,而致离经之血化瘀,血败肉腐成瘀,遂发为痢疾[3]。故在治疗上以“清利肠间湿热,佐以活血化瘀”[4]为基本治疗原则辨证施治。

活动期湿热蕴积大肠阶段临床治疗4周后,病情大抵可进入脾虚湿热阶段,在此阶段可采用“健脾以胜湿,举陷以降浊”[5]。在脾虚湿热阶段,随着病程的延长,脾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三因极一病症方论》提出:“凡里急后重,病在大肠,最下之处,而其病本则不在大肠而在脾肾。”李东垣曰:“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虚是本病的发病之本,湿热是发病指标。湿热之为患,其性黏腻,湿热相搏,迁久不愈,致脾肾阳虚,运化功能失司,气滞血瘀,日久生毒,损伤肠络,形成溃疡。”《诸病源候论》:“凡痢皆由荣卫不足,肠胃虚弱,冷热之气乘虚客于肠间,虚则泄,故为痢也[6]。”针对脾虚湿热阶段,治法上以健脾升清法,佐以清肠化湿为基本治疗大法加以治疗。

在脾肾亏虚阶段,饮食、情志、禀赋、久病等损伤脾阳,脾胃之气渐虚,防卫功能渐耗,易招外邪而发病。或病情延绵不愈,损伤脾阳,脾气不足,日久伤肾,不煦真阳,下陷清阳,魄门失主,则致五更泄下。《景岳全书》所言:“肾为胃之关,开窍于二阴。二便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阴盛极之时,即令人洞泄不止也。[7]”治疗上应大补脾肾阳气,温阳涩肠固脱为主,治其本,使邪去正自安。

1.2 中医“整体局部辨证治疗理论”

根据中医“分阶段序贯”治疗理论,UC主要分为3个经典阶段:活动期以大肠湿热为主,治宜清热化湿,化瘀解毒;缓解期以脾虚湿热为主,治宜健脾清肠,扶正祛邪;恢复期以脾肾亏虚为主,治宜温阳补涩,通经固脱。针对不同阶段UC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需通过“整体辨证”和“局部辨病”相结合达到治疗和缓解UC症状的目的[8]。

UC整体辨证需根据UC患者所处不同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临床表现与病机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以期达到全面缓解病情的目的。根据整体辨证的原则,活动期湿热内蕴证可采用白头翁汤加减,缓解期脾虚湿热证可采用葛根芩连汤加减,恢复期脾肾亏虚证可采用“山前四神丸”加减治疗,以上诸方均符合不同阶段病情的特点。

UC局部辨病可从“痈疡”论治,《医宗金鉴》曰:“腐者,坏肉也……腐不去则新不生,盖以腐能浸淫好肉也……盖祛腐之药,乃疡科之要药也。”通过活血化瘀、敛疮生肌达到局部治疗目的。目前,局部治疗具有手段多样,疗效显著,并且不良反应少,且能够使药物及针灸直达病所,迅速起效,方便快捷,能够缓解患者痛苦和减少心理压力等优点[9]。通过局部辨病原则,活动期采用七炭方灌肠,缓解期采用健脾栓,恢复期采用腧募配穴法,以上方法均可局部治疗效果。

2 分阶段序贯联合整体局部辨证治疗UC

2.1 白头翁汤加减内服联合七炭方灌肠——针对大肠湿热阶段,清热化湿,化瘀解毒

活动期UC常表现为大肠湿热,炎症可与内在血液黏度呈正相关关系,即内在血液黏度越大,则外在表现的UC炎症程度越高;在UC病变处,往往存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可改变肠黏膜缺血缺氧状况,因此治疗UC的毒瘀证症候,即要从宏观角度入手,又要考虑微观角度。导师采用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药物能起到调整机体免疫,清除细胞毒和各种炎症因子,改善肠道菌群和肠组织的循环循环,减轻血液高凝状态,抑制组织纤维化进程,防止肠黏膜发生异样增生,并具有镇静止痛、改善肠蠕动等作用,可消除肠道症状[10]。

导师在临床中采用经方白头翁汤加减内服联合七味药的炭制品(由于由七味药物炭制而成,故名七炭方)灌肠,解决了原有药物存在的不足之处,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以进一步促进溃疡的修复。其中白头翁汤清热凉血、解毒止泻止痢,对于UC伴有腹泻腹痛、赤白下痢、赤多白少等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头翁汤能增强网状内皮的吞噬作用,对细菌毒素具有解毒效应。此外能够保护肠道黏膜,可明显抑制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生长,并经临床试验验证,白头翁汤安全有效。“七炭方”由荆芥炭、茜草炭、槐花炭等组成,以上诸药制炭可止血;“红见黑则止”,若将止血诸药做成炭制品,则可增强诸药的止血功效;对于个别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止血药物,可在制炭后将一半药物用于炭化、另一半药物进行所谓的“存性”操作,则可相对容易地煎出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此外,在制炭后,可止血药物的固涩作用会被增强,这样用于赤白痢疾效果更佳;同时,七炭方易于保留,经临床试验表明,该方安全有效,是治疗UC的有效药物。综上,白头翁汤加减内服联合七炭方灌肠针对湿热蕴积大肠阶段的UC,不仅能够清热化湿,凉血止血解毒,又可内外兼治,气血同调。

2.2 葛根芩连汤加减内服联合健脾栓——针对脾虚湿热阶段,健脾清肠,扶正祛邪

缓解期UC常表现为脾虚湿热,在症候表现上与“久泻”“久痢”等类似,且现代研究表明发生UC时,黏膜水肿、出血及溃疡等表现均与脾脏功能失调相关,故UC的基本病机主要为脾虚[11]。《景岳全书》曾提到:“若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得输化,乃致合污下降泻痢作矣。”温中清肠法仅能使得复脾气,运化有度,可升清降浊而泄泻渐缓;而且现代医学研究认为,UC常与自身免疫功能异常相关。无论是益气健脾的药物,还是清热化湿的药物,皆能抑制致促炎因子与炎症细胞分泌,清除自由基,保护胃黏膜,且具有抗组胺及乙酰胆碱作用,还具有改善血液循环和细胞合成代谢功能[12]。

导师根据“分阶段序贯治疗理论”,且结合张景岳“其病本不在广肠,而在脾也”等理论[13],从中医整体辨证出发,抓住脾虚、湿热等病理因素,临床应用葛根芩连汤加减内服具有健脾止泻、清热化湿的功效,针对湿热留恋阶段,清肠化湿、扶正健脾;健脾栓由党参、黄芪、白芍、白术、马齿苋、地榆等组成,具有健脾止泻、清热止血之功效,该栓剂由于疗效好且使用方便,可附于肠道溃疡表面,防止黏膜再度损伤;另一方面,由于肠道可较好地吸收各种药物的有效成分,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紊乱等功能,达到总体治疗和预防UC的作用。综上,葛根芩连汤内服联合健脾栓针对脾虚湿热阶段,清肠化湿、扶正祛邪。针对脾虚的发病根本,采用补益脾胃、健运脾土、顾护大肠,同时清除肠道的湿热邪气,促进受损肠道黏膜的修复和结肠溃疡的愈合;此外清肠化湿的治疗方法针对湿热的发病之标,能够有效抑制肠道炎症反应,促进肠黏膜的修复,恢复肠道功能,是治疗UC脾虚湿热阶段行之有效的治法[14]。

2.3 山前四神丸加减联合腧募配穴法—针对脾肾亏虚阶段,温阳补涩,通经固脱

UC患者久病不愈,进入脾肾亏虚阶段。日久泄泻,损伤脾阳,可致脾胃运化失司,损伤肾阳,使肾失所养,大便不固,即为“痢久伤肾”。“劳者温之,损者益之”,温肾固涩法治疗UC效果更好。《类证治裁·论肾泄》“肾中真阳虚而泄泻者,每于五更时,或天将明,即洞泄数次,此由丹田不暖……盖肾为胃关,二便开闭,皆肾脏所主。今肾阳衰,则阴寒盛。[15]”研究表明,UC的发病可能与感染、食物过敏等因素有关,由于机体存在遗传易感性,使得免疫应答机制失灵,反馈机制失调,从而导致持续性的肠道损伤[16]。而免疫功能异常和遗传因素均与中医“肾”的关系紧密。肾主藏精和生殖功能,在不同个体中表现为先天禀赋差异,而“肾阳”与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功能有关,经过长期补脾益肾,可对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功能产生影响,并通过影响基因表达和各种神经内分泌因子分泌,从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使其达到内环境稳态。

针对脾肾亏虚阶段,导师采用山前四神丸加减联合腧募配穴法。根据久病UC脾肾阳虚,若使用传统的“四神丸”,用之过久则有滋腻之弊,故导师独创“山前四神丸”。方药组成主要由生熟山药、车前子、煨肉蔻,丁香、木香、木瓜等组成。其中煨肉豆蔻为君药,具有温脾肾,涩肠止泻之效;生熟山药健脾补肾、丁香温中助阳散寒;木香,理气调中,止痛和胃;木瓜,疏肝化湿和胃;车前子,利水渗湿止泻。治疗上既能起到健脾补肾作用,又能防滋腻碍胃之弊。其配伍之妙,温补同用,脾肾同治;温涩并用。俞募配穴温针疗法选取胃腧、中脘、大肠腧、天枢、肾腧、京门穴俞募配穴温针疗法能改善UC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结肠病灶的修复,温经固涩。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俞募配穴中如胃俞穴位于交感及副交感神经发出的节前纤维附近,另外,感觉神经元也位于胃俞穴部位附近,针刺胃俞穴,同时配伍胃的募穴—中脘穴,相当于调节了内脏感觉过敏及脑-肠轴损伤的异常表现,可更加直接和科学地治疗UC[17]。

3 分阶段序贯整体局部治疗UC的展望

尽管UC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临床应用,皆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仍无法根治UC,因此在临床上,治疗UC主要以维持治疗为主,主要治疗策略为药物治疗,且因高复发率给患者带来身心上的巨大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导师认为基于分阶段序贯治疗理论,采用整体辨证联合局部对症治疗UC能取得良好疗效,有助于缓解病情,提升生存及生活质量。目前UC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且西医无针对性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中医在分阶段序贯治疗理论和整体局部治疗理论的指导下,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近年来在本病的治疗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在提高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方面显现除了独特的优势[3]。能够提高总有效率,缩短治疗时间,为临床治疗UC提供一条全新的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分阶段脾虚大肠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分阶段调整增加扇区通行能力策略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大肠憩室是什么病
分阶段心理护理干预对干细胞移植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
观察分阶段延伸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影响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