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内涵、现状及提升路径

2020-01-10 15:58隋芳莉马红霞刘琳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4期
关键词:时代素养大学生

隋芳莉 马红霞 刘琳琳

(哈尔滨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是网络运用最活跃的群体之一,网络已深度嵌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网络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认同等产生深远的影响。阐释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内涵,审视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现状,探究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的路径,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民族复兴时代新人的需要,也是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网络强国的迫切需要。

1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内涵

网络素养(networkliteracy)最早由美国学者麦克库劳(Mc Clure)使用,指个人“识别、访问并使用网络中电子信息的能力”。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网络素养的概念也在不断演进。美国学者Howard Rheingold认为“注意力、垃圾识别、参与、协作、网络智慧”是网络素养的五个组成部分,这一观点被众多学者认同并使用。笔者认为,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内涵应结合网络的特性和新时代大学生的素养要求来阐释。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是大学生具有的理性获取、客观评价、有效使用网络的意识、能力和修养。

1.1 新时代大学网络素养应遵循宏观的研究逻辑

网络既是一种全新的媒介形态,又是丰富的信息载体,一种数字化技术。网络素养的研究往往包含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数字素养,三者之间互相交叉彼此联系,有的学者甚至认为网络素养就是网络媒介素养。笔者认为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内涵应遵循宏观的研究逻辑,应涵盖媒介素养、数字素养、信息素养,并叠加网络的社会性、交互性、开放性来界定其内涵。

1.2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是一种综合网络素养

梳理相关文献发现,网络素养的内涵有能力素养论和综合素养论两种范式。能力素养论强调网络素养是一种信息使用、管理、控制的能力,包括注意力、参与力、信息力、识别力等。综合素养论认为网络素养不仅包括网络知识、能力,还包括网络意识、网络情感、网络道德、网络行为等多个维度。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应是一种综合素养,是使用网络过程中应该具有的一种综合素质、能力和修养,从内容上包括信息甄别、心理意识、道德素养、法律意识等。

1.3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是其应具备的众多素养中的一种核心素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次重要讲话中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等教育的立身之本。高等教育要培养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良好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储备是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具备良好的网络素养,是新时代大学生必备的交往文明素养和自由全面发展的网络保障,必将有助于促进大学生传递真善美的价值观,对大学生个人发展和国家层面的民族复兴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

2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现状审视

网络对大学生来讲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带来了积极影响,丰富了学习资源,提供了便捷的生活方式,继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之后,Video短视频日渐兴盛,“契合了大学生的视觉化生存的需求和大学生生活化风格的需求,多元化表达的需求”颇受大学生欢迎;另一方面,网络的迅速发展,也对大学生网络素养产生消极影响,大学生网络素养仍需进一步加强。

2.1 网络认知浅薄

网络打破了信息封闭,具有强大的信息生产能力,网络信息呈现爆炸式的增长,超越以往任何传统的信息载体,而且网络传播可以迅速抵达世界的任何地区,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可以平等参与信息传递。大学生群体受自身知识水平、思考能力、社会阅历和生活环境的限制,面对信息迷雾和海量信息,缺乏网络接收和选择能力,快餐式浅阅读普遍存在,经常呈现“信息疲劳”的状态而无所适从。大学生网络认知能力和信息甄别能力不足,缺少辩证思维和批评思维,对各种信息的认知往往停留在表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各种舆论的裹挟之下容易轻信谣言并被诱导、被误导,进而产生认知偏见,甚至网络恐慌。

2.2 网络心理失衡

网络空间具有自由性,大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微视频等多种社交平台自由表达思想,发表个人意见;网络空间还具有虚拟性,大学生能够隐去性别身份等实体特征,借助数字语言符号进行交流,这些网络特征对大学生产生复杂的心理和行为影响,一方面容易催生歪曲事实、言论偏激等过度情绪化表达,引发网络道德失范和网络道德问题,消解大学生理想的崇高性、产生依赖网络思维的惰性;另一方面给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带来诸多风险,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容易受到国外敌对势力的影响,进而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国家信息安全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2.3 网络行为失范

从传播方式来看,网络传播已经从文字传播、读图时代转向流媒体传播。当代大学生对具有生活化、社交性、互动性、鼓励性和视频化的传播方式具有强烈的需求。但部分大学生网络自控能力较差和自我约束能力的欠缺,出现手机和网络依赖状况,将很多时间浪费在冗余信息和手机娱乐上,有的学生出现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影视、网络社交等网络成瘾问题。甚至个别大学生出现散布虚假不实信息,对他人进行网络攻击,观看网络色情信息、网络欺诈等问题。此外,大学生由于网络专业知识的不足和新媒体技能的匮乏,网络利用和参与能力还有待提高,防范危机和参与治理能力仍显不足,缺乏对媒体信息的驾驭能力。

3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的路径

合理利用网络、不断提高网络素养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引导大学生提升理性网络认知、科学的网络意识、有效网络运用能力是当前网络素养培育的重要内容,我国虽然也有开展网络素养教育的呼吁,但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现状在某种程度上暴露出当前我国网络素养教育的滞后。为此,要高度重视网络素养教育,建立网络素养教育长效机制。

3.1 树立科学的网络素养教育理念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中特别强调要引导大学生科学、依法、理性用网。“引导青年正确认识网络、规范使用网络,充分利用网络,发挥网络青年在网络文明建设和网络请过建设过程中的主体性和主导作用,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使命”网络素养教育应引起国家有关部门、高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积极培育正确的网络素养价值理念。要充分认识网络素养教育对于国家发展和大学生个人具有的重要价值。要明确网络素养教育的目标是提升大学生的网络批判能力、网络选择权利、网络建构能力,增强大学生使用网络为个人生活、国家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进而使大学生成为具有批判意识的现代公民。要将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嵌入网络素养教育工程,形成大学生对网络文明素养的认同。要将“以生为本”的思维指向融入网络素养教育,遵循民主平等、开放包容的理念,站在大学生的角度进行共情思考,满足大学生的内心诉求。

3.2 优化网络素养教育资源

学校作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重要基地,应充分利用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开设网络素养教育课程、打造网络素养教育平台、丰富网络素养教育内容。霍华德.莱茵戈德曾指出“基本的网络素养应该成为学校课程的一部分”我国应借鉴国外网络课程设置的相关经验,抓紧完善网络素养课程建设,编写网络素养教材,明确网络课程目标,建立有效的网络教学模式。应根据学校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开设“网络道德学”“网络安全学”“网络文化学”“网络传播学”等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网络信息知识、网络安全意识、网络道德等素养的全方位动态的培养。同时注意跨界课程体系的构建,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程和计算机课程中的网络素养教育资源,让所有的课程与网络素养教育同向同行。建立网络素养教育主题网站,设置网络文明素养教育主题讨论,丰富网站信息供给内容和形式,增强网站的吸引力和黏着力。在网络素养教育内容上,抓住大学生的“痛点”“痒点”和“兴奋点”,加强大学生对网络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实现能力提高和素养提升的结合。

3.3 培育网络素养教师队伍

网络素养教师队伍教师建设是提升网络素养教育实效的关键。网络素养教育给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支队伍不仅具有较强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还要具有网络传播能力、网络技术能力。因此,要管好“入口关”“培训关”“考核关”。一要高标准严要求选择能够胜任网络素养教育的优秀人才;二要加强对网络素养教师队伍的培训,提升教师的相关素质和能力;三要加强网络素养教师队伍的管理和考核,推动相关工作的深入研究,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培养一支有影响、有能力的网络素养教育队伍。

3.4 构建全方位网络素养教育格局

构建全方位网络素养教育工作体系,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强化高校党委统筹领导,成立网络素养教育委员会,打破“孤岛”“条块”“片面”现象,高校各机关部门和各个学院有效联结,吸纳辅导员、思政教师、计算机教师、图书馆管理员等广泛参与网络素养教育,找准网络素养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形成围绕网络素养的课程、教学、授课、管理、实践和环境等环节的统筹谋划、交流会商、协调联动的强大合力。此外,网络素养教育要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通力配合,建立学习、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育人格局,让家庭、学习、社会在网络素养教育方向上保持高度一致,共同做好网络育人工作。

3.5 改善网络素养教育环境

国家层面加强网络行为规范立法,加强对网络行为的管理,前移网络立法关口,使“两微一端”干净起来,牢牢把握网络舆论的领导权、话语权和主动权;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应及时将网络素养教育引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承担起相应的宏观管理职能,树立官方网站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尽快制定网络素养教育标准并作为考核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学校层面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积极探索网络教育的有效渠道,发挥网络阵地的正面效能,加强学校的网络监管,提升学校的网络判研能力、网络舆情监测能力和校园网站的信息筛查能力,通过技术手段和网络监管,努力创造纯净的网络环境。

猜你喜欢
时代素养大学生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