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蔡县畜禽粪污处理资源化利用调查与分析

2020-01-11 07:48龚松华郑全喜时俊峰
河南畜牧兽医 2020年10期
关键词:新蔡县沼液粪污

龚松华,郑全喜,时俊峰,高 倞

(1.新蔡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新蔡463500;2.新蔡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是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的根本途径,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乎生态文明建设,关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因此,建立健全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体系,形成适宜本地情况的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主导技术模式,有效解决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问题,规范提升畜禽养殖管理水平,建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实现农牧结合、良性循环,是当前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重中之重。新蔡县作为首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县,已率先通过农业部验收,作者对新蔡县作为首批试点县工作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现整理如下。

1 概况

新蔡县2016 年全县国土总面积1 453 km2,其中耕地面积9.92 万hm2,林地8 400 hm2,水稻、小麦等大田作物种植面积18.27 万hm2,果菜茶种植面积1.84 万hm2,施用畜禽粪肥作物面积4.23 万hm2,施用畜禽粪肥果菜面积5 000 hm2,施用畜禽粪肥大田作物面积3.73万hm2。生猪出栏86.7 万头,肉牛出栏17.72 万头,羊出栏34.5 万只,家禽出栏1 785.9 万只。该县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秸杆养畜示范县,粮食生产大县,中国“白鹅之乡”。规模养殖场量占总出栏量的比例约70%以上,全县年畜禽养殖产生粪便185 万t,污水面积约123 万m3。据了解,目前全县大部分养殖(场)户现已新(改扩)建了相应的粪污治理设施,废水直排、养殖废弃物乱扔现象较之前有较大改善。根据初步统计,新蔡县有畜禽养殖场(户)2 800家左右,其中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场418个,生猪场356个,牛场32个,羊场11个,禽场19 个,畜禽规模养殖场设施率达77%以上,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48%。

2 技术模式

新蔡县注重畜牧业绿色化发展,初步形成了适宜本地情况的畜禽废弃物利用技术模式。

2.1 大中型老规模养殖场生态循环模式

2.1.1 种养结合、就地利用模式

养殖场畜禽干粪堆积发酵后直接施用到周边农田、园林地;养殖废水经厌氧池发酵后,在农田、林地、果园地势高处建造肥池储存,通过设管网或自流或喷灌用种植业施肥。该模式实现养殖排泄物就地消纳,污染物的资源化利用,改善土壤肥力,生态环境得以显著优化。

2.1.2 本地处理、异地利用模式

异地建配套相应承载利用能力的种植业基地,干粪处理后加工成有机肥,转运至异地农田和果园。该模式既解决畜禽排泄物的污染问题又给种植业提供了肥料,形成科学有效的生态循环产业链。

2.1.3 多点收集、集中处理模式

对养殖场畜禽粪尿废水干湿分离后,采用专人专车上门收集,集中发酵处理后制成有机肥出售。主要是引导兴建生态小区或规模场,实现人畜分离,改善村庄环境,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2.2 集中处理模式

2.2.1 农业废弃物作再生能源资源转换利用

按照“农业废弃物作再生能源资源转换利用”的理念,将畜禽养殖粪污、农作物秸秆作为再生能源基料处理,建立绿色能源转换站,产生的沼渣制作成有机肥料供给合作社种植高品质有机蔬菜,产生的沼液为液态肥料、叶面喷施肥、杀虫剂等供给合作社用于大田作物种植及苗后护理。

2.2.2 减少投入或重复使用农业物品

按照“减少投入或重复使用农业物品就是减少污染排放”的理念,建立完善清洁化生产机制,推广应用肥水同灌、低耗能、高效率的新型农机具等节水、节肥、节药、节地、节能技术和设施,以及雨污水流、干湿分离、粪便处理等畜禽清洁化健康养殖技术和设施,努力减少农业资源消耗物质投入,促进农业资源的再利用。

2.2.3 坚持“一控两减三基本”原则

在综合利用种养废弃物的同时,实现了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清洁养殖、再生能源、有机种植、特种养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农业生态大循环模式。最终农业生产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即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化肥、农药用量实现零增长;基本实现畜禽养殖排泄物质资源化利用,病死畜禽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基本实现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秸杆露天焚烧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实现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及废弃农膜有效回收处理。

3 畜禽粪污主要利用渠道

一是在大型的家庭农场、连片流转土地、花卉苗木基地、现代化生态园区建设粪污处理设施,粪污发酵后按比例浇灌农田,使资源得到循环利用,减少了使用化肥带来的土地二次污染。

二是政府主导,在每个乡镇或集约集群示范区,禁养限养搬迁发展区附近建设粪污集中处理场。分散的养殖场必须配备干湿分离机,污水由处理场集中处理,养殖户适当缴纳处理费用。

三是统一整合农业、土地、交通等项目资源,特别是大型沼气项目与规模养殖业紧密结合,使资源更加充分地利用,资源变能源,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

4 路径措施

4.1 治理路径

因地制宜,因场施策,建立符合本地本场实际的粪污资源化利用主导模式。大型规模养殖场采用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粪污专业化能源利用、污水达标排放等模式;中小规模养殖场采用修建堆粪场、贮液池等发酵处理,就近就地利用;散养户采取粪污集中收集、集中处理,统一还田或有机肥生产。实现418 个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粪污资源化利用全覆盖。根据调查摸底的418 个畜禽规模养殖场设施设备情况和处理能力,主推治理模式有以下两种。

4.1.1 自行处理模式

按照“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发展思路,实施生猪排泄物综合利用治理工程,构建排泄物自我消纳的农业中循环发展模式。按照种养规模匹配、排泄物就近就地消纳的要求,利用养殖场周边流转的土地,建立“沼气池→沼液池→管道(或吸污车)→施肥”的排泄物循环自用系统。通过在规模场周边农田建造沼液池,铺设管道,沼液直接用于作物施肥灌溉,达到种养平衡,实现规模养殖场“猪-沼-作物”自我消纳的生态循环模式。通过沼液在农作物、蔬菜、苗木、牧草等种植物上的运用,在有效解决大量沼液消纳难题的同时,又增强土地肥力,改善土壤结构,避免化肥长期使用产生的土地板结问题。同时,沼液自动灌溉施肥又能有效降低化肥投入成本和用工成本,减少日常灌溉用水。

4.1.2 分散收集集中处理模式

在县城以西依托现有的粪污处理企业建立1 个大型畜禽粪污集中收集处理转换站,县城以东通过招商或招标的方式择优选择适合该县实际的畜禽粪污集中收集处理企业建1个大型畜禽粪污集中收集处理转换站,辐射辖区内所有畜禽规模养殖场户,积极引导没有流转土地条件的养殖场,与大型畜禽粪污处理企业对接,完善符合分散收集集中处理模式的粪污设施,采取分散收集,集中处理,走“畜养-沼气发电-沼质(肥)-作物”的生态循环模式。养殖场采取干清粪、雨污分离生产工艺,粪便和污水收集后在集水井搅拌混合后通过运输车辆运送到指定大型粪污收集处理转换站的集污池,经固液分离后粪渣进行好氧发酵生产有机肥,沼气进行发电并网,沼液制成液态肥通过管网和运输车辆灌溉设施农业和大田。

5 扶持政策

5.1 整合扶持资金

县政府整合生猪调出大县资金350万元,用于粪污资源化利用,支持创建35个种养结合示范场。

5.2 制定土地流转优惠措施

鼓励畜禽规模养殖场加快土地流转,用于消纳处理后的畜禽粪便废水、沼渣沼液。

5.3 积极推进提高建设标准

现有畜禽养殖场(区)全面推行粪污处理基础设施标准化、绿色化改造。实施“一控两分三防两配套一基本(12321)”建设。“一控”,即推行节水养殖技术、制度措施,控制用水量,压减污水产生量。“两分”,即改造建设雨污分流、暗沟布设的污水收集输送系统,实现雨污分离;改变水冲粪、水泡粪等湿法清粪工艺,推行干法清粪工艺,或采取固液分离设施,实现干湿分离。“两配套”,即养殖场配套建设储粪场和污水储存池。“三防”,“两配套”设施符合防渗、防雨、防溢流要求。“一基本”,即粪污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填平补齐粪污收集、输送、储存等设施。

6 承担主体

新蔡县内的418 家规模养殖场和两家区域集中处理中心点:新蔡县未来农牧有限公司余店集中处理中心、中电建河南新能源有限公司综合处理中心。

7 分析

新蔡县牢牢把握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县机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解放思想,实干干实,持续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支撑。

通过整改粪污清理方式,改水清粪为干清粪或漏缝地板下刮板清粪、改无限用水为控制用水、改明沟排污为暗道排污;干湿分离(配置干湿分离机)、雨污分离;畜禽粪便经过干湿分离、高温堆沤处理后生产有机肥用于农田,养殖废水经过沼气池、沉淀池、氧化塘处理后浇灌农田、果园、菜园。提倡畜禽规模养殖场采取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沼气处理、建废水储存池、氧化塘、沼渣储存场、“三防”堆粪场等措施,提高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并在部分规模畜禽养殖场中推广了“畜禽养殖+农业园区”的种养模式,畜禽粪污经处理后用于大棚蔬菜瓜果种植。项目实施后,完善所有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8%。

存在的问题:一是集中处理企业和畜禽规模养殖场建设粪污配套设施用地困难;二是该项目经费难以保障。

猜你喜欢
新蔡县沼液粪污
微藻处理后的沼液对水稻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新蔡县关工委看望慰问 优秀基层“五老”代表
暴躁的大姐
新蔡县关工委召开主任办公会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我和手机争爸爸
沼液喂猪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