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长真实型领导研究进展

2020-01-11 09:57曾超男张静华白阳娟
护理研究 2020年19期
关键词:护士长护士领导

曾超男,马 芳,张静华,白阳娟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 650032)

护士长是一线临床护理工作的领头人,影响护士并使其以协调一致的努力,自愿和积极地去实现科室使命和目标[1]。护士长对科室护士的领导决定着科室氛围、发展,影响着科室护士的心理状况及绩效表现。护士长优秀的领导风格和领导行为对建立健康的工作环境、促进病人的安全、招聘和留住护士、保障科室的运行和护士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回顾文献发现,以往研究大多是对于护士长变革型领导、交易型领导的研究[3⁃5],而近年来,真实型领导兴起并成为管理学的新兴热点,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真实型领导又称作诚信领导或真诚型领导。研究显示,真实型领导被认为是其他积极领导形式的“根源构念”[6],与其他领导方式在领导者层面、追随者层面、组织情景层面和绩效层面有很多不同之处,且对以往领导理论忽视的方面进行了补充[7]。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护士长真实型领导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旨在总结、分析当前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期对学者研究护理领域真实型领导提供借鉴。

1 真实型领导的概念和影响

1.1 概念 Henderson 等[8]首次定义领导者真实性为下属感知领导者对组织和个人行为、结果和错误的责任的最大接纳程度,不操纵下属,使真实的自我得以展现,而不是仅限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Luthans 等第1次正式对真实型领导进行定义,真实型领导是一种将积极的心理资本和高度发展的组织环境相结合的过程,这会激发下属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行为,这类领导自信、充满希望、乐观,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平,并且有积极发展自身及下属的意愿[9]。Walumbwa 等[6]于2008 年对以往定义归纳总结,不断丰富、完善了真实型领导的定义,提出了目前最全面、运用最广泛且被不同领域学者所接受的真实型领导定义,是一种具有促进积极心理能力和营造积极伦理气候并有效促进追随者积极自我发展的领导行为方式;在与下属员工工作互动中,真实型领导培育并促进了更高的自我意识、内化自我道德观、信息平衡处理和关系透明。

1.2 对护士产生的影响 不良的护士长真实型领导会对护士产生负面影响。①情感态度方面[10⁃11]:导致护士产生消极情绪,增加护士职业倦怠,降低护士满意度和职业应对自我效能感,同时降低组织承诺。消极的情绪、态度可能产生消极的行为倾向,护士找不到存在感,不愿意付出时间或精力,消极怠工,不仅不能保质保量完成工作,还会增加护士的离职意向。②行为方面[12⁃13]:降低护士的工作投入与沉浸,负面影响护士间团结度,使得组织文化薄弱,护士不愿意关心、帮助他人,缺乏对组织的忠诚,对工作不尽心尽力,病人发生不良事件的频率增加,进而影响医院的长远发展及护士的自身发展,也存在重大医疗安全隐患。

2 真实型领导的预测模型

真实型领导的研究起源于20 世纪末的美国,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外学者不断对真实型领导理论进行丰富,提出了不同的结构模型[9,14⁃16],而国内暂未有学者提出真实型领导的理论。当前在护理领域,通过实证研究,获得学者们一致支持的是Walumbwa 等[6]于2008 年整合不同学者的观点提出的四维预测模型。该模型认为真实型领导包括:①自我意识,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变对世界观起源和意义的认知,同时涉及了解自我的优点和缺点以及自我多层面的本质,包括通过向他人暴露自我来了解自我及认识自我对他人的影响;②内化道德观,是指由内心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而不是群体、组织和社会压力进行决策;③平衡信息加工,是指在做决策前客观地分析所有相关数据和情况进行全面的判断;④关系透明,是指对外展示真实自我(而不是虚假或扭曲的自我),表达真实的想法与感受,与下属分享信息,促进彼此信任,同时尽量减少不适当情绪的显示[6]。

3 真实型领导的测量工具

由于测量工具是基于预测模型进行设计与发展的,所以在真实型领导的发展历程中,学者们做了许多尝试,开发出了多个版本测量工具。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包括领导真实性量表(Leader Authenticity Scale,LAS)[8]、第3 版 真 实 性 目 录(Authenticity Inventory:the third version,AI⁃3)[17]、真 实 性 量 表(Authenticity Scale,AS)[18]、真 实 型 领 导 问 卷(Authentic Leadership Ques⁃tionnaire,ALQ)[6]和真实型领导目录(Authentic Leader⁃ship Inventory,ALI)[19]。其 中,Walumbwa 等[6]研 发 的ALQ 问卷应用广泛,包括自我意识(4 个条目)、内化道德观(4 个条目)、平衡信息加工(3 个条目)、关系透明(5 个条目)4 个维度,共16 个条目,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0 分表示非常不同意,4 分表示非常同意。该量表可根据研究需求从领导者自身角度或追随者角度进行测量,且问卷采用美国、中国和肯尼亚样本进行研发,较适用于中国人群[6]。我国护理界学者测量真实型领导采用的研究工具是由蔺国超汉化和调试后的版本,有较好的信效度,量表各维度的Cronbach′α 系数为0.913~0.951,总体Cronbach′α 系数为0.971[20⁃22]。

4 真实型领导及领导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4.1 前因变量 描述性研究对护士长真实型领导影响因素的探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生活经历[23⁃24]:生活经历作为自我知识储存于记忆中,影响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信仰及意识形态。其关键成分包括家庭、成长史、文化、职业、教育和工作经历。护士长有更多的积极生活经历,如健康向上的成长史,父母、老师及前辈的积极引导,会具有高度的真实、透明和诚信,进而有助于自我意识、道德、关系处理能力的培养,促进真实型领导能力的提升。②生活事件[25⁃26]:涉及负面或危机的事件,如家庭矛盾、被误解、不被认可等负面效应,护士长付出无法得到期盼的回馈或消极情感会阻碍真实型领导能力的开发。但积极的生活事件,如受到鼓励、提拔、护士的理解等,促进护士长拥有积极的心理资本,包括乐观、韧性和希望,促进其对自我的认知和自我调节,形成自我的价值观,真实型领导力更易得到培养。目前对护士长真实型领导原因变量的研究仍较局限,多为基于理论推理和对生活经历、故事进行总结,缺乏大规模、长时间的队列研究证明影响真实型领导的相关因素[23⁃26],未来应克服并更多地尝试定量研究,建议针对护士的一般资料[13](如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婚姻状况、职称、工作年限、聘用方式等)以及一些已被证实影响其他领导方式的因素,如心理资本、文化差异、性格特征、临床经验、信仰和价值观及教育培训等进行影响因素分析[3⁃5],以对真实型领导行为的塑造和培养提供理论参考、支持。

4.2 中介变量 近年来,学者们把研究目光投向了真实型领导的中介变量或调节变量,通过构建变量之间的概念框架验证了中介变量对真实型领导有效性的影响。根据变量所属层面不同,主要分为个体层面和组织层面。①个体层面的变量稍多,真实型领导者通过展现其核心的真实型品质和行为,影响护士自身的心理资本、心理授权、信任、工作授权、工作投入、工作绩效、同 情、建 言 行 为 和 自 我 效 能 等[10⁃11,27⁃30],这 些 中 介 变量促使护士拥有积极情绪,体会到护士长对自己的关怀与激励,自发积极主动工作,最终影响护理质量及满意度。②组织层面的变量主要包括组织支持、组织文化、组织认同、组织氛围及组织承诺[11,22⁃24,31],通过改变组织环境,促进护士实现工作目标及自我价值,改变认知及态度,忠诚于组织,乐意付出,最终影响护士行为及护理结果。国外护理学研究已对真实型领导和领导有效性之间的“黑箱”进行了大量探索。国内报道了组织文化部分介导了护士长真实型领导对护士工作投入的影响[31];组织承诺充当了真实型领导对护士建言行为影响的中介变量[22];心理授权介导了护士长真实型领导对护士创新行为的影响[30]。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组织公民行为、心理所有权、心理契约等对真实型领导有效性的影响。

5 真实型领导的应用

5.1 应用现状 国内外对真实型领导的研究主要分布在公司企业、教育领域、研究机构等[6⁃7],对护理领域而言仍处于探索阶段;国内护士长真实型领导于2015年引入[20],到目前为止,报道及相关研究仍较少。查阅文献发现,护理学者们对真实型领导的研究设计绝大多数为相关性研究,未检索到针对真实型领导的预测性研究,以后可继续在相关性研究的基础上展开预测性研究。且学者们主要从护士角度展开调查得出结论,未来可尝试从护士长自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

研究显示,护士长真实型领导可呈现出不同的水平[10⁃12],真实型领导行为可以进行塑造和培养。国内护士长真实型领导水平总体不高,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如田荣辉等[32]在武汉市的调查研究与陈素清等[33]在山西省的研究结果一致,护士长真实型领导水平呈中等;张洁等[20,31]对北京某医院护士的调查结果显示,真实型领导为中等偏上水平,与刘静[34]研究结果相似。同时研究表明,护士长们在信息平衡加工方面能力较弱[32,34],可能与护理仍处于医疗从属地位,护士长可自行制定和执行的计划、决策较少,且护理工作与病人安全紧密联系,稍微有误差都可能导致不良事件或差错相关,医院管理者应关注护士长信息平衡加工能力的建设。

5.2 应用效果

5.2.1 提高护士的工作态度及行为 护士长真实型领导展示出良好的言行,不伪装自己,乐于倾听,能按照护理道德标准进行管理决策和工作安排,且不为外界压力所干扰,支持下属,建立了与护士之间信任的关系[6],与护士分享信息、传递知识,感染并影响护士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提升护士的价值观与热情,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与自我效能感[11],更为投入[20]和沉浸[35]地从事工作。研究还显示,真实型领导从管理和发展下属积极心理能力的角度出发,会增加护士的心理资本水平[36],内心深处拥有积极能量,积极的情感抵消负面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提升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0],让护士体验到更多的工作成就感、幸福感,从而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生活质量[36],利于减少职业倦怠水平[32,34,36],增强护士留职意愿。此外,刘世卿等[22,30,37⁃38]研究发现,护士感知护士长真实型领导水平越高,其在工作中创新行为和建言行为越突出;护士长的自我意识和内化道德观可以激发护士创造力[32],允许错误和不同意见的存在,鼓励护士建言[22]。

5.2.2 改善组织环境及提高护理团队的效能 真实型领导是一种具有积极组织行为导向的领导方式,通过积极情绪和伦理气候构建健康向上的工作环境,促进组织文化建设[24,31],维护组织公平,提升组织承诺[22],促进团队中护士之间,护士与领导间坦诚互信,从而提高护士间团结度[12],降低工作场所欺凌行为[29],营造和谐的护理团队氛围,稳固护理队伍的发展。真实型护士长与护士建立公开透明的关系,鼓励下属提出不同的观点[6],支持下属自我决定,帮助下属发现自己的才能,提升其处理问题的能力,将他们安排到合适的职位上,提供给护士学习、进修等机会以及晋升、发展的平台等,护士得到更多的工作授权[10],感知到领导的支持,对组织更认同、忠诚和服从[11],离职率降低[11,34],护士更愿意加入护理团队工作中去激发自身内在潜能,使得护士的行为目标达成度提升[39],进而促进团队工作绩效[40]的提升。

5.2.3 提高病人结果及护理质量 Regan 等[12,27,29]学者研究已证实,真实型领导对病人和护理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真实型领导激励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养成关心病人、尊重病人、为病人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的行为习惯[27];营造良好的医院安全氛围[41],提高护士安全意识,促进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护士长真实型领导行为可减少病人及家属抱怨,降低病人死亡率,减少给药错误,预防医院感染,缩短平均住院日,防止病人跌倒及压疮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病人满意度[42]。翟明蕊等[41]研究还发现,高水平的护士长真实型领导行为可降低护士工作压力,提升护士考虑和判断应如何行动以避免事故发生的心理准备状态及能力,进而减少医院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6 小结

综上所述,对真实型领导不断探索对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基于我国护理管理者大部分是从临床护士中选拔到管理岗位,没有经过系统的管理课程培训和学习,管理方式大多依靠经验式管理,管理水平、方法和能力需要提高。医院管理者和护理学者应关注培养和塑造真实型护理领导,积极探索真实型领导影响因素,进一步开展对护理管理者真实型领导方式的培训与干预,促使护理管理者拥有真实型领导作风,更好地指导护理实践。其次,国内外关于真实型领导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由于我国护理领域关注较晚,与国外仍有很大差距,护理界学者应更多地深化探讨真实型护理领导理论与实践,共同推动护理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如研究角度另取护士长自身评价,进行大规模、大样本、长时间的队列研究,探索更多的中介变量以提升护理质量,积累大量相关性研究后尝试进行预测性研究等。

猜你喜欢
护士长护士领导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护士长领导力现状及培训需求调查分析
等 你
肿瘤专科医院护士长轮岗意愿质性研究
三级甲等医院护士长评判性思维与领导力现状及相关性研究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不能比领导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