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图书馆在假新闻治理中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2020-01-11 08:45张鹏王铮
河北科技图苑 2020年6期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假新闻

张鹏 王铮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公众获取信息带来便利,但同时也滋生和传播了大量假新闻。文章从假新闻的概念、产生与传播入手,针对假新闻的治理,考察了美国图书馆界的实践,最后通过梳理海外经验指出我国图书馆界应从确定功能、融入机制、培育人才、丰富手段等方面开展相关工作,为我国图书馆治理假新闻提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图书馆教育;假新闻;图书馆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0.0096

1 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容易获取信息,信息的产生数量也是以指数级增长。与此同时,大量假新闻也充斥其中,这些假新闻混淆视听、误导判断,给社会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良影响。根据美国皮尤中心的调查,在社交媒体转发过假新闻的受访者比例为24%;认为假新闻对社会基本秩序造成危害的受访者比例占64%;表示自己经常在网络上见到假新闻的受访者比例达82%[1]。根据斯坦福历史教育集团的研究显示,即使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大学生群体,也缺乏识别信息真实性所需的基本技能[2]。因此,评估信息的重要性比任何时候都要明显。

针对上述情况,美国图书馆界为了适应用户新的信息获取行为与需求,讨论了图书馆在治理假新闻过程中的作用。他们认为图书馆员无论是从公民义务还是职业道德方面都有责任在培养用户信息辨识能力方面采取行动。大量围绕图书馆在治理假新闻工作中所扮演角色的研究不断出现,产出了各类指南、学术论文、专著、案例报道和研究报告。同时,美国图书馆界还举办各种以治理假新闻为主题的活动,积极寻求与用户的直接交流,吸引更多用户利用图书馆资源抵制假新闻的危害,并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

当前,我国图书馆界对于治理假新闻重视程度不足。笔者在中国知网以“图书馆”+“假新闻”为主题进行检索,结果显示有关的研究论文只有2篇。其中张宇欣重点从与媒体合作的角度分析了图书馆打击假新闻的途径[3];李晓蔚和张盛强则指出信息干扰已经蔓延到学术界,并总结了图书馆辨识、保存和超越真相的新责任[4]。除了理论研究的不足之外,在实践领域也鲜有图书馆开展相关领域的工作报道。本研究通过对美国图书馆界相关实践典型案例的分析,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发掘其中蕴含的对我国图书馆界开展治理假新闻工作的启示,这对于提高我国图书馆服务效能具有实用价值,特别是有效应对社会公共事件中的舆情生态具有现实意义。

2 假新闻的概念与传播

2.1 假新闻的概念

关于假新闻的概念有很多种界定,柯林斯词典给出的定义为“假借新闻报道形式传播的错误虚假、耸人听闻的信息”[5],并将其选入2017年年度热词。众多学者也从不同角度给出了更多的解释。国外学者奥尔科特(Allcott,H.)和根茨科夫(Gentzkow,M.)从政治学的角度给出定义,认为假新闻是出于获取政治或经济利益捏造并传播的,易使民众产生错误判断,且不具备真实性的新闻[6]。我国学者齐沛尧的理解与其相似,他认为假新闻是通过传统与现代的媒体形式传播,为了特定利益,误导大众的错误资讯[7]。李超然认为,假新闻的本质就是虚假错误信息,其存在形式为新闻报道,借以各种媒介途径传播来达到影响受众的目的[8]。薛琪认为假新闻将各种虚假成分混入所传播的信息中,使人们无法了解到真实的事物面貌,是一种畸形的舆论传播,是缺乏事实根据的言论[9]。

国内外学者对于假新闻概念的总结与提炼使我们对假新闻的本质、传播途径等方面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为开展假新闻治理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然而,在各种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产生的今天,假新闻造假成本持续降低,生产与传播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和便利化,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加深刻和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这一背景下,假新闻的内涵与外延也在不断放大,已经不仅仅限于传播假消息的新闻[10]。这就要求不断更新与完善对于假新闻的认识,将治理假新闻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2.2 假新闻蔓延与传播的原因分析

正如前文所述,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假新闻的传播突破了时空限制。有研究显示假新闻的传播速度要远超“真新闻”,能够达到其6倍之多,且转发量也要高出70%[11]。假新闻更“受欢迎”且产生更大规模的蔓延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心理学中存在确认偏误的理论,即人们在接收信息前会有一种期待,他们会为自己的这种期待寻找证据,以自身喜好来解读信息,也更容易接受符合自己预期的信息,同时隔离与预期不符的信息。此外,根据美国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的流言传播公式“流言流通量=问题重要性×证据的暧昧性”,也可以看出与人们关联度更大、更受人们关注的信息的流通量会更高。而假新闻制造者正是利用了上述社会心理,在制造假新闻之初就将其设计的更符合人们喜好、更贴近人们生活。因此,当假新闻出现后就迅速使人们产生认同感,并乐此不疲的将其分享出去,无意中便成了假新闻的传播者;(2)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当前互联网的智能算法会根据用户的浏览记录来判断其喜好,然后将认为符合用户喜好的网页与信息推送给用户。这种为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而产生的技术对于推动互联网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但是造假已经渗入新闻的产生、传播与消费全流程,真假新闻交织在一起,智能算法将大量假新闻一并推送给用户,使用户长期重复处于假新闻的包裹之中,客观上推生了“回声室效应”的出现[12]。

3 美国图书馆参与假新闻治理的实践典型案例

本研究通过网络调查方法,对美国图书馆打击假新闻的实践策略进行了调研,并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作为说明。

3.1 美国大学图书馆假新闻治理实践

哈佛大学图书馆为了帮助用户辨识潜在的假新闻,在其网站发布了题为“虚假新闻、错误信息应对手册”的研究指南。該指南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虚假新闻的相关背景信息,包括哈佛大学与其他大学的报告、精选新闻文章、记者网站;第二部分是识别虚假新闻的步骤,包括考虑来源、检查网址、寻找可视化的线索、听取多方意见、确保浏览器正常工作;第三部分是事实检查站与浏览器插件列表,此部分通过专业鉴别网站、浏览器插件和提供分析技巧等方式帮助用户核查新闻的真实性;第四部分是图书馆资源,包括新闻数据库和政府官方信息,试图通过提供这些可靠的资源帮助用户找到准确的信息[13]。

肯塔基大学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了由精选新闻、视频资源和研究报告组成的假新闻资料汇编以及应对假新闻的馆藏书目,同时告诫用户避免在社交软件上分享假新闻的三点注意事项:第一是读,即当用户点开一篇标题极具诱惑性和诱导性的新闻时,应先将其通篇读完进行判断,而不是直接进行分享;第二是查,即利用搜索引擎对标题进行检索,核查发布日期和作者;第三是订,即用户应从具备优质和可信赖的新闻源订阅新闻,以免被虚假新闻所利用。此外,肯塔基大学图书馆还注重发挥学科馆员的作用。这些馆员都是训练有素的信息专业人员,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具有信息素养的高级学位,图书馆在其网站上公布了信息素养学科馆员的学科背景介绍,用户可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与馆员进行在线联系,或是通过网站预约进行会面交流[14]。

圣何塞州立大学图书馆的相关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提供辨识假新闻的资源链接,这些链接包括用于核查事实的网页、已知的假冒、仿冒和具有误导性的新闻站点名录;二是遗失新闻,包括如何查找丢失的新闻、如何保存数字信息,同时还列举了一些遗失新闻的例子;三是教学资源,包括斯坦福历史教育集团的公民在线推理课程、在线研究任务社区(CROA)的假新闻任务和密歇根大学图书馆的七周假新闻课程的教程作业等不同机构有关假新闻的讲义与课程计划[15]。

3.2 美国公共图书馆假新闻治理实践

盖尔·博登(Gail Borden)公共图书馆是伊利诺伊州仅次于芝加哥和绍姆堡的第三大公共图书馆,主图书馆于2003年10月对外开放,多年来业绩突出,获得国际、国家、州各级奖项20余个[16]。盖尔·博登公共圖书馆除了在其网页上罗列了用于打击假新闻的事实检查站点、图书馆指南、文章等资源外,还通过举办在线直播的方式进行假新闻的问题讲解。图书馆邀请来自各领域的专家参与节目(包括报社新闻总监、州图书馆协会执行理事和专业馆员),他们有着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用户可以通过YouTube参与节目互动,学习有关假新闻的知识[17]。

3.3 美国中学图书馆假新闻治理实践

西雅图湖滨学校中学图书馆认为,在假新闻持续不断的时代,帮助学生正确辨识充斥其生活的信息,变得越来越有必要。因此他们参与了一个名为“新闻素养计划”的项目[18],该计划的宗旨是依靠新闻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之间的合作,通过传统课堂及虚拟教室来向学生传授提高信息素养的相关技能,使其成为明智、积极的信息消费者和参与者。该馆馆长哈根(Hagen)女士教授了一门名为“数字生活”的课程,该课程融合了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两个方面内容,但自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以来,她已将重点更多地放在后者上。因为她发现自那个时间点之后,谷歌上关于“假新闻”的搜索量是史无前例的。她会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信息类别的识别测验,这些信息的类型包括广告、公告、宣传、新闻和评论文章,如果有人回答错误时,她会让学生们展开讨论,直到所有人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此外,该馆大楼入口处还摆放了一个展示架,包含诸如检查作者背景、观点是否有证据支撑等辨别虚假新闻的技巧[19]。

4 美国图书馆参与假新闻治理实践对于我国图书馆的启示

4.1 确定图书馆在参与新闻舆论治理中的独特功能

全方位的治理假新闻需要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一方面需要从新闻机构、自媒体从业者等新闻生产端提高规范、加强自律,减少假新闻的产生;另一方面需要提高新闻接收端的信息素养,使其提高辨别假新闻的能力,减少假新闻的传播。而图书馆的优势在于:首先,馆员受过专业技能培训,能够确定新闻的权威来源,为用户提供准确的信息;其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都经过甄别筛选,通过长期的积累,在社会印象中也是权威可靠的代表。此外,参与治理假新闻的工作符合图书馆在信息时代的使命,也是新时代图书馆转型的必然要求。因此,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重点在提升公民信息素养方面发挥作用,在日常服务中不但要为用户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资源,还要对用户进行有关假新闻治理政策和方法的宣传与教育,培养用户如何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如何获取更可靠的信息,进而增强用户信息素养能力和意识。努力推动图书馆成为社会公共事件和舆情事件发生时公众第一时间想到的信息来源,发挥其在参与新闻舆论治理中的独特作用。

4.2 积极融入多元主体参与的假新闻治理合作机制

美国图书馆界参与治理假新闻实践是在全国层面且具有系统性的。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与教育部门、新闻媒体以及各类团体组织都建立了密切的联系。美国图书馆协会也会为各馆的此项工作提供交流平台和业务指导。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机制对于各图书馆治理假新闻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作用。而我国当前假新闻的治理主要是由网信办、公安、通信等部门开展,缺乏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我国图书馆在开展假新闻治理工作时应注重合作机制的建立并积极融入其中。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化与上述有关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治理假新闻的政策法规并寻求技术上的支持;二是积极向专业新闻媒体学习,学习新闻专业人员在信息采集、信息质量控制与保障方面的成熟经验;三是密切图书馆间的沟通,定期举办经验分享交流会等活动;四是寻求相关主管部门的支持,争取政策和资金方面的帮助。

4.3 培育更具信息素养的专业人才

具有多学科专业背景、丰富的治理假新闻经验的馆员是美国图书馆开展假新闻治理工作的中坚力量。用户可通过多渠道方式与馆员建立联系,寻求鉴别和处理假新闻的方法。我国图书馆界传统的教学中虽有信息检索、信息资源获取等方面的课程,但是在对假新闻的甄别和应对上却鲜有提及。因此,一方面在对现有馆员的培训中加入相关内容,提升馆员业务技能,培养更加专业的信息素养馆员;另一方面,注重后备人才的培养,即在图书馆专业学生的教学中,融入更多符合当前实践需要的信息素养元素内容。

4.4 运用多样化手段开展工作

服务方式多样化是美国图书馆治理假新闻工作的重要特点,资料汇编、指南、书目推荐和“事实检查”都是其为用户提供有关治理假新闻的服务手段。但无论是哪种方式,都离不开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交互。我国图书馆在开展此项工作时,要充分发挥馆藏资源优势,利用线上线下全方位手段,查找相关文献与案例,加工整理并进行汇总,通过网站、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多渠道向用户告知、推送。此外,由于许多用户在检索信息时仍习惯于通过搜索引擎,但这种方式获得的信息过于海量、无序,且真实性无法保证,因此,图书馆应培养用户利用图书馆数据库检索信息的习惯。这既有利于用户检索到信息的真实性,也有利于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率。

5 結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图书馆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治理假新闻已成为信息时代对于图书馆工作的新要求。为了避免源头的过度干预会损害知识自由,美国图书馆界将治理的重心放在了信息素养教育上。尽管中美两国在国情上有一定差异,但图书馆追求真知和将大众都培养成为能够终止流言的智者的目标是相同的。因此,美国图书馆界治理假新闻的实践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和启示。除了学习其具体的做法外,更重要的是领会蕴含于形式之外的内涵,尤其是根植于其中的图书馆服务理念与精神。我国图书馆在开展治理假新闻工作时,不但要考虑具体的方法,还要探究、深挖治理假新闻活动背后的内生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长久不衰、永葆活力。

参考文献

[1]王杨.智媒背景下的假新闻生产演化与治理思考[J].中国记者,2019(3):81-84.

[2]Batchelor O.Getting out the Truth:The Role of Libraries in the Fight Against Fake News[J].Reference Services Review,2017,45(2):143-148.

[3]张宇欣.后真相时代图书馆打击假新闻的作用研究[J].传播与版权,2019(1):20-24.

[4]李晓蔚,张盛强.后真相时代图书馆的困境、机遇与责任——基于IFLA“反图书馆”的思考[J].图书馆建设,2020(1):55-60.

[5]百度百科.假新闻[EB/OL].(2018-07-22)[2020-01-20].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1%87%E6%96%B0%E9%97%BB.

[6]Allcott,H.&Gentzkow,M.(2017).Social media and fake news in the2016 election.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31(2),211-236.

[7]齐沛尧.浅析基于算法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J].科技传播,2017(24):115-116.

[8]李超然.后真相”时代网络信息接受者如何辨别假新闻[J].科技传播,2018(21):124-126.

[9]薛琪.新媒体环境下虚假新闻溯源机制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19.

[10]廉亚亚.新媒体时代假新闻的传播监管研究[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19.

[11]意雯.社交媒体信息传播调查:假新闻比真新闻快6倍[J].天风,2018(4):56.

[12]胡泳.新词探讨:回声室效应[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6):109-115.

[13]Harvard Library.Fake News,Misinformation,and Propaganda[EB/OL].(2018-05-30)[2020-02-01].https://guides.library.harvard.edu/fake.

[14]UK Libraries.Breaking News:Real,Disinformation,or Mash-up:Getting Started[EB/OL].(2016-9-12)[2020-02-01].http://libguides.uky.edu/breakingnews.

[15]SJSU.How to identify and avoid fake news[EB/OL].(2017-12-12)[2020-02-01].https://libguides.sjsu.edu/fake-news/instructional.

[16]Gail Borden Public Library District.About the Library[EB/OL].(2017-01-30)[2020-02-01].http://gailborden.info.

[17]Gail Borden Public Library District.Librarians vs.Fake News[EB/OL].(2017-01-31)[2020-02-03].http://gailborden.info/fakenews.

[18]News Literacy Project.News Literacy Project[EB/OL].(2019-04-30)[2020-02-01].https://newslit.org.

[19]Local News.Librarians take up arms against fake news[EB/OL].(2017-02-06)[2020-02-01].https://www.seattletimes.com/seattle-news.

作者简介:张鹏(1986-),男,硕士,中共西安市委党校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阅读推广。

王铮(1986-),男,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知识管理。

(收稿日期:2020-09-02 责任编辑:马玉娟)

猜你喜欢
图书馆服务假新闻
4 smart ways to spot fake news 判断假新闻的4种聪明方法
能分辨假新闻?多数人高估自己
意大利教高中生识别假新闻
马其顿 韦莱斯靠炮制假新闻获利的小城
基于数据挖掘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
“国际视野中的大学图书馆发展研究高端论坛”综述
浅谈工匠精神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中的传承
浅谈阅读推广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挑战传统的“真人”图书馆发展现状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