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老漂族阅读推广路径构建探析

2020-01-11 08:45符艺
河北科技图苑 2020年6期
关键词:阅读推广公共图书馆

摘要:从老漂族的定义入手,分析了老漂族城市适应的多重困境,梳理了国内外老漂族阅读推广的现状,最后提出了构建公共图书馆老漂族阅读推广的路径: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开展新媒体技术培训、搭建社交桥梁、培养阅读推广人等。

关键词:老漂族;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路径构建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3897/j.cnki.hbkjty.2020.0101

1 何谓老漂族

老漂族,指背井离乡来到子女工作城市的老年人,是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动化的双重压力下形成的新型老年流动群体,也是中国式家庭生命周期历程中的特殊群体[1],是中国传统代际支持的现实投射。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指出,近年来,流动人口规模逐年下降,而老年流动人口数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2]。目前中国老漂族有1 800多万,约占全国总流动人口2.47亿的7.2%,而在2010年还仅有934.4万人。以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老漂族为例,他们中有69.3%是依靠自己的离退休金、养老金或劳动收入生活,99.4%可以生活自理[3],也就是说,大部分老漂族在自己的家乡有独力生活的能力,可是,他们为什么选择漂着?我们熟知的“北漂”“广漂”“沪漂”群体,属于主动地“漂”,为了自身的发展,以及谋求更好的未来,而老漂族的“漂”属于被动的漂,据调查显示:北上广深有54.4%老漂族是为了专门照料晚辈的生活。而在全国,因照顾晚辈选择“老漂”的占老年流动人口的43%[3]。特别是二胎全面放开后,老漂族群体逐渐扩大,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据统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西安老年流动人口约占总流动人口的12.8%[4],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深圳作为中国特大发展城市,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圈的中心,作为流动人口的主要聚居地,老漂族的流动更为明显。语言障碍、社会圈狭小、朋友缺乏、内心孤独等,他们面临着生活及心理的双重适应与调整。

2 老漂族城市生活适应的多重困境分析

不管是“乡-城”流动、还是“城-城”流动,老漂族从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故乡漂入新的城市,在融入新的社会环境和地域文化中面临着一些困难。

2.1 心理适应层面

心理适应主要是指各种个性特征互相配合来适应周围环境。一个人能否尽快地适应新环境,与心理适应性高低有直接的关系。老漂族有自己长期形成的、在原有居住地的生活习惯、生活节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以及社会关系,而漂入新居住地后,地理空间、生活环境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随着年龄的增大会在熟悉的环境下才能有足够的安全感,他们在新的环境中手足无措,如同浮萍一样毫无根基,加上不可避免的日益退化的生理、心理水平以及教育水平的局限,对于陌生环境也时常会存在着一些心理胆怯,他们一般不主动接受新的地域文化,陌生环境适应度不强,再加上有些老漂族语言交流也存在着问题,因此,很多老漂族持保守谨慎的态度,不爱交际,导致有门不敢出,越怕越不敢,越不敢越怕,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的现象。

2.2 能力适应层面

能力适应是指人为了在社会上更好生存而进行的心理上、生理上以及行为上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随着三网(物联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六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通讯、量子计算)[5]的迅速发展,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拓展,社会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非接触式支付、扫码乘车、网络消费、网络娱乐,网络新闻层出不穷,人们越来越多地享受到信息社会带来的便利,但对老漂族来说,他们很多跟不上这个飞一般的速度和节奏,身体和认知能力的下降,也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新科技技术使用的障碍,面对着以前从来没有面对过的新情况,他们感到手足无措,无所适从,信息鸿沟越来越大。

2.3 社会关系适应层面

社会交往是基于生存适应之上更高的需求,能够反映人们在生活环境当中的适应性以及认同感。老漂族漂入新居住地后,原有的社会关系瓦解,新社会交往存在一定的陌生性,人际关系不适应。调查显示,四成北上广深的受访老漂族在流入地的朋友不超过5个。只有14.72%的老年流动人口愿意和本地人交朋友,感觉到本地人愿意和自己交朋友的比例仅有8.37%。80.1%的老年流动人口没有参与社区活动,绝大多数老年流动人口迁入地的社会关系网络不强[4]。没有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也没有熟悉的亲人朋友,唯一的牵绊,就是在这座城市工作的子女,因此,老漂族对子女家庭的依赖程度普遍较高,生活重心以照料子女、照顾孙辈为主,自我空间缺少,闲暇时间碎片化,休闲活动以看电视和锻炼身体为主,而由于彼此成长的时代背景不同,代际冲突,家庭话语权边缘化,家庭矛盾也屡见不鲜,没有朋友,家人隔阂,这些更造成了老漂族情感脆弱,孤独感日增。

3 公共图书馆老漂族阅读推广现状

目前,国内外图书馆均没有把老漂族作为单独的用户群体来区分对待,而是囊括在老年读者的整体阅读推广当中。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各国都越来越重视老年读者的信息需求。

国外发达国家一般比较重视对老年群体的调查分析,相关法律法规相对也比较完善,阅读推广活动也多种多样。美国克利夫兰图书馆于20世纪40年代成立成人教育服务部门,这一举措被认为是老年读者专门服务的开端[6]。美国图书馆协会在1964年发布《公共图书馆老龄责任书》,1975年发布《图书馆老年服务指南》,声明图书馆应致力于建立将老年人视为资源而非负担的态度[7],并详尽指导公共图书馆如何为老年人服务。日本图书馆提出,不仅要扫除老年人利用图书馆的障碍,更重要的是如何让老年人通过图书馆实现自我价值,并举办面对面朗读服务、扩印扩写、送书上门、怀旧谈讲会、隔代讲传统故事等活动[8]。丹麦图书馆认为老人是弱势群体更需要关怀,对其实施康复助读计划,对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读者提供馆藏音乐资料作为助读教材,使老年人重拾记忆[9]。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管理国家图书馆、国家档案馆和26家公共图书馆,其中国家图书馆为50周岁以上老人成立了“老年人服務小组”,并设立了“银发族资讯中心”(Silver Infocomm Junction,简称SIJ)[10],并配合“积极老龄化节”开展阅读宣传活动。

我国老年读者阅读推广服务近年来也相对成熟,主要集中在重视零障碍阅读空间的营造、老年阅览专区的设立、配置适合老年人阅读的文献资源电子设备以及举办丰富多彩的老年人阅读推广活动等。笔者以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老年读者”“公共图书馆+老年群体”“公共图书馆+银发”“公共图书馆+老漂族”在CNKI中进行检索,对检索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后,汇总了部分国内公共图书馆老年读者阅读推广活动情况:

国家图书馆举办“关爱夕阳、老年课堂”系列讲座,并定期开展老年读者培训服务;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和辽宁省图书馆成立乐龄俱乐部开展系列化乐龄活动;辽宁省图书馆的乐龄俱乐部整合了“老年学电脑”“英语沙龙”和“诵读俱乐部”[11];上海图书馆给银发族提供一对一的交流服务;上海崇明区图书馆与敬老院和老年活动中心合作送书上门,并开展瀛洲大讲坛;佛山市图书馆“晚晴”读书会开展老年经典阅读系列活动;广州图书馆“银发悦读中心”和“爱心电脑俱乐部”集老年电脑培训、图书馆利用培训、电影赏析等活动于一体;东莞图书馆成立了专门的老人馆,举办国画书法培训班、送春联、走进敬老院、书法展等活动;宁波市图书馆开展夕阳红读书会系列讲座;温州市图书馆发展老年阅读推广人负责老年读者服务;深圳图书馆的“银发阅读计划”重点打造中老年电脑培训班、“丹彩墨香,国韵学堂”书画培训班、摄影培训班、重阳节文化敬老、写春联送祝福等品牌活动。台湾地区公共图书馆将55岁以上的用户称作“乐龄”,成立各自的“乐龄学习资源专区”;台北市立图书馆建立“亲老学习空间”,并在总馆和不同分馆设立了各具特色的集阅读、休闲和学习为一体的“银发族学习资源中心”[12]。

4 公共图书馆老漂族阅读推广路径构建

老漂族作为老年流动人口,在中国的流动人口大军中所占比例较低,因此常常成为被忽略的对象,但在老龄化和流动迁移快速发展的双重推动下,他们成为越来越需要关注的群体,图书馆有必要将他们作为特定的用户群体单独来进行研究,可從以下几个方面构建老漂族阅读推广的路径:

4.1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图书馆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鼓励老漂族不要怕,勇敢地走出家门,走进图书馆,走向社会。首先要宣传“积极融入”“文化反哺”的理念,号召老漂族积极适应新环境,主动培养新爱好,努力走出人际孤岛,同时,详细介绍城市的文化,营造温暖有爱的社会氛围,加强对他们的心理疏导,培养他们的归属感,让他们从精神上扎根城市。其次,图书馆要搭建平台,构建场景,充分吸引老漂族走出来。比如,除了微信、微博、抖音等短视频宣传外,也可利用公交站台、地铁的平面广告进行宣传,详细介绍图书馆的位置和公交路线,引导老漂族到馆阅读,同时,可组织专门的老漂族图书馆之旅活动。另外,馆内的指示也要清晰,这样,越来越多的老漂族就会逐渐了解图书馆从而利用图书馆并喜欢上图书馆。

4.2 充分开展新媒体技术培训

据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5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为16.9%(其中,50-59岁占比10.2%,60岁及以上6.7%),60岁及以上手机网民群体人均手机App数量为37个[13],互联网持续向中高龄人群渗透,网络消费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给我们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小到出行、购物,大到看病、办理行政事务等。欲茂其枝,必深其根,图书馆应充分开展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培训,比如预约出行软件、网络购物以及以抖音为代表的各种短视频的培训,老漂族信息技术水平、信息素养得到提升以后,利用这些新媒体,可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进而开阔视野和打开思维格局,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如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为老年人开展“I Know”电脑和“IPad”系列的培训,深圳图书馆中老年电脑培训班常年开展,包括电脑以及手机(苹果和安卓系统)的培训,这些都极大地提升了老漂族的信息素养水平,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用新媒体阅读的习惯。

4.3 搭建社交桥梁,破除社交坚冰

老漂族的精神现状之一是心理空巢或是精神空巢,他们最怕精神上的孤独,他们好像隐形人一样,内心孤独、缺少朋友、没有娱乐活动。社区图书馆具有地缘优势,应开展多样化的老年文化活动,破除他们狭窄、封闭、单一的生活现状,拓展他们的活动空间,让他们觉得他们也是这个城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社区图书馆首先应配备适合老漂族的文献资源,其次可组建不同的兴趣小组,比如书法班、摄影、绘画、烹饪等,再次可举办“健康大讲堂”系列讲座等,以此帮助老漂族建立新的社会关系网络。如美国特别注重社区图书馆的建设,Cornwall public library(康沃尔公共图书馆)建成了社区智慧空间,智慧空间提供功能分区,分时段使用,为老年人提供舒适的阅览环境,以及举办相应的技术培训。新加坡的toa Payoh社区老年阅览室,提供学习资源包、各种休闲资源(如象棋、球类等),同时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佛山邻里图书馆的建设,也是社区破冰行动很好的示范,以邻里关系为纽带输送阅读服务,有利于打破邻里社交壁垒,重塑与增进邻里关系。

4.4 培养老漂族阅读推广人

同龄人之间尤其是相近经历的人群更容易唤起情感共鸣,潜移默化地传递信息,因此,培养老漂族银发阅读推广人,更容易提高这个群体参与阅读推广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起到以点带面、串珠成线的阅读推广作用。同时,要积极开展阅读推广人的代际阅读服务,国外代际阅读服务逐渐得到图书馆界的重视,而我国的代际阅读服务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代际阅读不仅仅是一项阅读活动,通过代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以及文化传递和知识互动,能够增进代际感情,缓解代际摩擦,促进代际情感互融,重塑代际和谐。如美国建立了“代际学习中心”,为了提高孩子的阅读素养,老年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阅读;加拿大的“阅读与宣读”项目,为了提高阅读兴趣,招募老年志愿者每周给孩子们讲故事和朗诵等。德国的“书籍搭建桥梁”项目,老年人和青少年一起阅读和沟通交流,也提高了青少年的阅读素养。

5 结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我们中华民族历来的优良传统。孤独感,来源于缺乏归属感,大城市和年轻人之间没有距离,他们本就属于这里,而老漂族的记忆里,只有他们日思夜想的故乡。公共图书馆加强老漂族阅读推广,可以克服老漂族的数字恐高症,缩小数字鸿沟,缩小代际差距,重塑代际和谐,同时也能更好地推进全民阅读。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变压力为动力,变机遇为挑战,加快促进老漂族的城市融入,加强对他们的精神关爱,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让他们找到“直把异乡当故乡”的归属感,使公共图书館的文化红利普惠于民,真正实现老漂族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这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吴香雪,李诗韩,左瑞雪,等.老漂族城市适应困境与帮扶对策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1-16.

[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EB/OL].[2020-09-03].http://www.nhc.gov.cn/wjw/xwdt/201812/a32a43b225a740c4bff8f2168b0e9688.shtml.

[3]汤子帅.全国1800万“老漂族” 超四成为照料晚辈而来[EB/OL].[2020-09-03].http://www.bjnews.com.cn/graphic/2018/05/16/487155.html.

[4]李媛.都市老漂族:为了照顾孙辈,他们牺牲了太多[EB/OL].[2020-09-03].http://www.bjnews.com.cn/graphic/2020/08/26/762573.html.

[5]王世伟.论面向未来的公共图书馆包容性发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0,46(2):4-16.

[6]郑蓓仪,王玫.美国图书馆老年读者阅读推广实践及其启示[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5):2-3.

[7]郝建南.国外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制度略探[J].图书馆,2011(4):89-92.

[8]邓咏秋,刘弘毅.日本图书馆的老年阅读推广实践及其启示[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7(2):52-55.

[9]高林.丹麦图书馆特殊老年读者群特别阅读援助活动[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0,(4):86-89.

[10]束亦冉.公共图书馆应对老龄化社会之服务创新——解读新加坡国家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J].新世纪图书馆,2019(3):80-85.

[11]李光媛.基于文化营销视角的老年阅读推广实践研究——以“乐龄俱乐部”项目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9(1):103-108.

[12]武雪芹.公共图书馆开展老年人阅读服务研究——台湾公共图书馆设立乐龄服务专区的启示[J].新世纪图书馆,2017(6):35-37,42.

[1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0-09-03].http://www.cac.gov.cn/2020-04/27/c_1589535470378587.htm.

作者简介:符艺(1985-),女,深圳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文献资源建设和阅读推广。

(收稿日期:2020-09-30 责任编辑:张晓霞)

猜你喜欢
阅读推广公共图书馆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未成年时期阅读推广研究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阅读推广案例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