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炜从“风”论治支气管哮喘经验

2020-01-12 09:57石焕玉毛娅男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24期
关键词:僵蚕哮喘病钩藤

李 灿,石焕玉,周 炜,毛娅男

(1.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2.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呼吸道症状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随时间变化而改变,并常伴有可逆性呼气气流受限[1]。根据哮喘的临床表现,其归属于中医“哮病”“喘证”范畴[2]。

周炜教授,江苏省名中医,江苏中医儿科学会主任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兼职教授,善从“风”论治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急慢性咳嗽、儿童抽动症等,认为风邪侵袭是支气管哮喘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周炜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哮喘,疗效显著。笔者师从周炜教授3年,对其从“风”论治支气管哮喘略有体会,现分享如下。

1 病因病机

周炜教授认为,哮喘病多与“风咳”相关。哮喘病以长期反复发作的慢性干咳为主,气道敏感性反应增加,咳嗽特点为易突发突止,咽喉、气道一旦有痒感,即出现剧烈咳嗽,气道痉挛,难以克制[3],符合中医风邪“善行而数变”“风胜则挛急”的致病特点[4-6]。中医认为,痒感属风,《医学入门·咳嗽总论》中提出:“风乘肺咳,则鼻塞声重,口干喉痒,语未竟而咳。”《证治汇补·哮病》载:“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周炜教授认为,人体对冷空气、刺激气味及多种外源性物质相对敏感,气道的慢性炎症、高反应性与“气道壅塞”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可归为“外风”,“伏痰”是哮喘病的夙根,为“内风”,外风引动内风,致气道痉挛狭窄,肺气升降受阻,痰鸣如吼,气息喘促,是哮喘病的病理机制。

2 治则治法选方

《临证指南医案》载:“若因风者,辛平解之。”《沈氏尊生书》载:“哮症,古人专主痰,后人谓寒包热,治须表散。窃思之,大都幼稚多吃咸酸,渗透气脘。一遇风寒,便窒塞道路,气息喘促,故多发于冬初。”因此,周炜教授治疗哮喘以疏风宣肺、宣壅通塞为总原则,配以散寒、清热、化痰、利咽等治法。

基于以上治则治法,周炜教授自拟的息喘汤在临床应用中收效颇佳。息喘汤由射干、蜜麻黄、苦杏仁、生石膏、钩藤、紫菀、黄芩、浙贝母、僵蚕、蜈蚣、法半夏、赭石、鱼腥草、细辛组成。方中射干苦寒,入肺经,长于化痰,《神农本草经》记载其“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与黄芩、法半夏、细辛合用,祛痰化饮。蜜麻黄辛温,祛风缓急,宣肺平喘,配以苦杏仁一宣一降,正和肺之特性,助其宣肃,故而定喘。生石膏甘寒,使麻黄宣肺而不助热,二药相配,清肺而不留邪,相制为用。钩藤甘寒,蜈蚣辛温,僵蚕咸平,三药合用,共奏祛风解痉平喘之功。配以紫菀、浙贝母、赭石降逆止咳。黄芩苦寒,善泄肺热;鱼腥草辛寒,《本草经疏》言其“治痰热壅肺,发为肺痈,咳吐脓血之要药”。黄芩、鱼腥草二药助射干化痰,助石膏清泄肺热。石膏寒凉清热,细辛温化寒饮,一寒一温,防寒凉太过滋生痰饮、温化太过灼劫肺阴。此方寒温并用,故寒哮或热哮均可加减使用。若外感风寒、内伏痰饮,治当祛风散寒、化痰平喘,可去钩藤、鱼腥草,加紫苏子、芥子、葶苈子、橘红,降气快膈,温化寒痰;寒甚者可加桂枝、干姜助阳化气。若患者咳黄白痰,舌尖略红,为寒饮化热之象,则加大石膏用量。若患者素体痰多,复感风寒,肺气壅闭,郁而化热,则去细辛,加紫苏子、款冬花、桑白皮清热化痰,祛风解痉,降气平喘。若兼外感风热,则去细辛、钩藤,加桑叶、连翘、栀子、荆芥、防风之品宣肺疏风。若哮喘剧烈,则加全蝎增强祛风解痉之功。若咳逆上气明显,可去鱼腥草、细辛、钩藤,加旋覆花,加大赭石用量,以达降逆平喘、祛风化痰之功。若气虚易感者,可加黄芪、防风益气固表。

总而言之,周炜教授认为,疏风通塞解痉是治疗哮喘的重要方法。临证时应根据患者疾病发作之轻重、表里寒热虚实选方配药。可万变不离其宗,治疗不离祛风通塞。

3 用药特点

周炜教授不拘泥于古方,在临床遣方用药时擅用祛风解痉之品,如蜈蚣、僵蚕、细辛等,加强祛风抗敏、解痉平喘之力,临床应用每获良效。虫类药物为血肉有情之品,能走窜入络,搜风止痉化痰,其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着,气可宣通,剔除滞痰凝瘀,通达络脉,降气平喘,息风解痉,活血化痰,有些还有补益培本的功效,正合哮喘病机。僵蚕味咸、辛,性平,能息风止痉、袪风热、化痰散结。《本草思辨录》言僵蚕“劫痰湿而散肝风”,指出僵蚕的功效特点是“散风”和“祛痰”。研究证实,僵蚕水提液可能通过调节机体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达到调节Th1/Th2平衡、有效控制哮喘发作的目的[7]。蜈蚣味辛、咸,性温,有毒,入肝经,辛散走窜、息风止痉、通络解毒散结力强。张锡纯言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细辛味辛,性温,有小毒,入心、肺、肾经,具有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功效。《神农本草经》云:“细辛,味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本经疏证》载:“细辛,凡风气寒气,依于精血、津液、便溺、涕唾以为患者,并能曳而出之。”《本草通玄》载:“主风寒湿头疼,痰歇气壅。”结合《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使用细辛的方药,可知细辛对咳逆、厥冷、疼痛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陈慧等[8]探索细辛对哮喘豚鼠的干预作用,发现其可通过调节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失衡,起到缓解豚鼠小气道重塑的作用。

4 小结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灵魂。只有充分认识哮喘发生发展过程中“证”的变化,才能准确辨证,有的放矢。哮喘的直接病因复杂,风、寒、热、痰、饮常相兼致病,病机有表里、内外、虚实之差异,所以治疗当分清寒热虚实,对症下药,但均不离祛风解痉之法。周炜教授从“风”论治哮喘,临床疗效显著,可减少患者对激素的应用及不良反应,同时中药价格较低,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周炜教授运用蜈蚣、细辛治疗哮喘,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据统计不足千分之一,且停药数天即可自行缓解,尚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可能原因为,用量均在常规用量范围内,蜈蚣1条,细辛2 g;药物经过炮制或久煎后,毒性降低[9-10];以中医理论指导为背景,合理配伍可以减毒增效[11]。《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言“有故无殒,亦无殒”,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治病关键是药物的运用与病证是否相符。因此,吾当勤思敏学,细细体会吾师辨证论治、选方用药之用意。

猜你喜欢
僵蚕哮喘病钩藤
基于UHPLC-MS/MS的钩藤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雨天
不同产地钩藤的药用成分含量及不同温度烘干的影响
不同重量僵蚕总灰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斑纹限性家蚕品种同时生产中药材僵蚕与雄蛾的试验
哮喘病人注意事项有哪些
探究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影响
得了哮喘该如何治疗呢?
规模化养殖中降低僵蚕灰分含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