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碳加氢”是人类能源利用大势所趋

2020-01-12 10:51徐冠华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技术部前部长
环境与生活 2020年1期
关键词:文明绿色人类

◎徐冠华(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技术部前部长)

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是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和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也是我国加快各项发展的重要遵循。当前我们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发展和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绿色发展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共同努力把地球升温控制在0.5度内

现在整个地球和全人类面临着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就是基于全球气候变暖所引发的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人类已经历了7万到10万年,走到今天确实不易。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专门研究有关全球气候变化情况,该机构报告显示,全球气候变暖使全球经济增长率年均减少0.2%到2.0%,对冰冻圈、生态、水、粮食,以及城市和重大工程的安全和人体健康等各方面都构成严重威胁。

放眼人类文明发展史,有些地区经历过空前繁荣,如古埃及文明、中美洲的玛雅文明、印加文明、柬埔寨的吴哥文明等都一度辉煌。这些文明后来都消失了,历史学家认为,主要是环境和气候变化以及战争等因素造成。这些文明都是区域性的文明,而我们现在面临的是全球性的问题。根据调查数据,在过去100年间,地球平均温度升高了0.72摄氏度,海平面上升了0.17米。照目前形势发展下去,预计到本世纪末,全球地表的平均增温1.1到6.4摄氏度,相应海平面相应上升0.18至0.59米。届时,太平洋的一些小岛国将埋在水下,许多沿海国家的大城市也难幸免。我国也是受威胁最大的国家之一,既要保持很高的经济增长率,还要把全球平均温度上升幅度控制在0.5摄氏度以内,这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人类的能源利用就是“减碳加氢”的过程

科学研究已证明,当前的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人类活动离不开能源,从人类钻木取火到以后的烧煤、烧石油和天然气,其实都是碳燃烧的过程。碳燃烧就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大气层形成了一个保护壳,导致地球气温不断升高。人类能源结构的历史变化,概括起来其实是一个脱碳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减碳加氢”的过程。人类最早是钻木取火把肉烤熟,然后烧煤再到石油、天然气。每一次能源革命的结果都是让碳氢能源中碳的含量降低,而氢的含量上升。比如,木头的碳氢原子个数比例是10比1,即10个碳原子,1个氢原子;煤的碳氢比是2比1,石油是1比2,天然气是1比4。说到底,“减碳加氢”的过程就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

我们要搞绿色发展,就是要把“减碳加氢”的过程继续下去。现在,我们用生物能源、风能、太阳能,所有这些能源都要转化为氢,然后氢能源通过燃料电池转化成电。比如风能不是所有的时候都在工作,太阳能是有阳光的时候才能发电。要把这些能量储藏起来转变成氢,再把氢作为二次能源进行使用。

全球气候变化已威胁到人类生存,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适应能源结构的变化,不断把大气中的碳固定,为“减碳加氢”做出贡献。我们现在种的树已不再用来烧,而是要保护环境,为地球提供一个更好的绿色环境。过去一些西方国家说种树不好,种树对减少碳排放没有好处。但对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研究证明雨林对“固碳”,就是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挥了很大作用。我国这些年一直植树造林,北京二三十年前是风沙满天,可现在因为森林覆盖率大幅增加,风沙天气也大大减少了。

要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进行转变

从宏观上讲,绿色发展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会做出很大贡献。人类长期习惯于从自然界中获取,缺乏保护自然的观念和能力。正是因为过度消耗引发了自然灾害加剧,也导致全球变暖。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人类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努力减少能源的消费和对环境的污染。我国早就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每一位生态文明建设者都要有的一个重要理念。这个理念如果在全世界得到积极响应,将给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根本性改变。

从历史上看,人类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争夺奴隶、土地,到资本主义社会争夺市场和资本,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国家之间相互斗争的历史。在当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类首次发现了全人类面临的共同威胁,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导致人类毁灭。因此,我们要珍惜这个机会,共同应对人类可能被毁灭的威胁,并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已经掌握了如此发达的科学技术,具备如此雄厚的经济基础,只要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来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建设一个共同的美好未来。这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在应对全球变化挑战和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绿色生产力要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规模扩张性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得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剧,绿色发展相对滞后。今后应当坚持以人为本,把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摆在重要位置,通过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来促进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

第一,绿色发展要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过去我们往往是面向上面的比较多,向下考虑地方问题的比较少。当然贯彻中央的方针是重要的,但也不能忽略生态文明建设中地方的经济发展需求。科技工作和环保工作紧密结合,一方面要抓住中央关心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抓住老百姓关心的问题,考虑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需求,这是最根本的标准。

第二,绿色发展要突出重点。当前对绿色发展的问题,要开展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特别是要充分利用高技术成果,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围绕人口控制和健康、资源开发和利用、污染控制和生态整治、防灾减灾等加强集成。把各种技术,尤其是有市场竞争力的和满足需求的技术集成起来,这对我们国家是极为重要的,关键技术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第三,绿色发展还要讲究协同。我们为国家做事情,为人类做事情,一定要形成合力。就拿相关的技术标准来说,要把各个方面的标准统一起来,能共同地相融、合作与集成,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协同问题非常重要,我们要形成合力,搞好国际合作等。希望加强国际标准化总体发展的动态研究和标准化发展的战略研究,尽快做出符合国际规则并能保护我们国家利益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特别是要把国内的标准制定好,解决现行标准中不利于协同的问题。

未来发展还要坚定信心激发斗志

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减速,中美贸易摩擦不断,一些国家,以及我国一些企业家对前景感到迷茫,少数干部对未来发展前景没有信心,表现出来的是缺乏担当精神。其实,越是在这个时候,越需要我们的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坚定信心,激发我们的斗志,要看到我们已经取得的成绩。

我有几点印象很深:第一,中国变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1957年的57岁增加到2017年的77岁,提高了20岁;第三,去年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综合排名跃居全球第14位,成为中等收入国家中惟一进入前30名的国家。

我国的科技投入也有了非常大的增长,总量现在仅次于美国。十几年前,我就说中国市场资源的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形成了大批量生产和低流通成本的优势。正是因为有这种优势,我们在技术路线和技术标准方面就能获得事实上的主导地位。另外,我国还有高智力劳动密集的聚集优势、低成本研发、低成本复杂制造的国家竞争优势等,这也是其他任何国家无法相比的。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世界科学中心正向东方转移。16世纪以来,世界科学中心经历了从意大利到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的转移。这些国家都出现了一些影响世界的重大突破和伟大的科学家,它们保持世界科学中心的周期短则六七十年,长则100多年。虽然美国仍然是世界重要的科学中心,但全球的科技创新能力正在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在未来二三十年间,北美、东亚、欧盟三个科技中心将鼎足而立,主导全球新格局。我国位于东亚,虽然有日本、印度、新加坡等国的竞争,但我们一定要有信心看到我们国家的美好前景,我们一定能取得竞争的胜利!

(徐冠华院士的演讲题目是《标准引领 绿色先行》,本文由季江云根据徐院士的现场演讲整理、编辑,小标题为本刊所加)

猜你喜欢
文明绿色人类
绿色低碳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请文明演绎
人类第一杀手
漫说文明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