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农业强国要靠机械化

2020-01-12 11:47施建璋
中国畜牧业 2020年14期
关键词:行政村强国村级

文│施建璋

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且现阶段依旧是农业大国,但还不是农业强国。而有了农业强国作根基,才能更好实现强国之梦。农业被称为第一产业,若第一产业薄弱,第二、第三产业即使发达,也是不牢固的。

我国也是人口大国,粮食一旦不能满足需要,或出现断供,人民生存最基本的条件可能就无法得到保证,更没有机会谈发展。所以,只有第一产业扎实了,其他产业才能稳固。而我们自己的粮食要主要依靠自己生产,不能把粮食生产供给寄托在别国身上。

一、目前农村农业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现状

1.农村。说到农村,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凡是靠近城市的农村,因房地产开发、“工业园区热”等现象给其带来了很大的红利,甚至一夜之间拥有了别人几代甚至是几十代人努力才能创造的财富。给人一种靠田庄发不了财,靠土地征用狠要价才能生财的感觉。

笔者据某乡镇农业统计资料,该乡镇由四乡一镇合并而成。2017年,该乡镇有农业人口51688人,实有劳动力33144人,是一个不小的乡镇,但2016年、2017年春粮播种面积还不及20世纪70年代一个生产队。

2.农业。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是很高,农业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却不低,这样导致农业收入无法得到良好保障。而由于农民购买的生产资料成本高,但经济效益增长较慢,造成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降低。

设想一下,若我们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竞争力,怎么能与国际市场上其他产品抗衡?政府或企业采购农产品时,可能直接从国际市场采购。例如浙江省原是我国粮食重点产量区,但经济建设发展较快占用了不少耕田,造成粮食产量的下降,当前浙江省粮食缺口很大,自身无法满足粮食供应,还需从外省调剂。

3.农民。我国取消了农业税,农民已不需要承担交公粮的义务,农业不再是一些农民的主产业,农民种什么由自己做主。从农民观点出发,有效益才会投入,没有效益是不会想着投入的;但从另一方面看,只有先投入才会有产出,才可以谈经济效益。现在许多农民是单干,生产规模较小,无法推广农业机械化,但是生产成本、劳动力成本却不断上升,反观经济效益是不容乐观的。

4.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由于取消了承包款上交制度,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没有了经营性收入,日常工作经费只能依靠地方财政转移资金来维持,一旦资金断供,村级基层组织就面临瘫痪的危险。目前,很多地方行政村的管理费用支出占总支出比例很大,而生产经营性支出占比例很小,说明这些资金没有投向生产性项目,没有起到造血功能,也无法产生经济效益。

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村的总支出还会逐年增加,一方面是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没有经营性收入,另一方面是各项支出在年年上升,行政村失去了造血功能,这部分资金将从何而来?目前财政资金来源是靠财政拨款,也叫财政转移支付,而财政资金的来源,离不开企业税收和土地财政,但土地财政的背后可能是房地产的泡沫经济。将农业支出转嫁到企业税收头上,不仅会加重企业的负担,同时也阻碍了企业的转型升级,直接影响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二、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我国的粮食安全应该掌握在自己手中,从我国国情来说,只有成为农业强国,才能更好满足13亿人口的需要,而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离开了农业机械化能成为农业强国的。所以,我们必须尽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而要实现农业机械化,就要对农田进行统一生产、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笔者认为,可以由国家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例如配置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推土机等农业设施,使农业造血系统工程尽快建立起来。

建议将国家或地方政府每年划拨给行政村的财政转移性资金,一部分转化成生产经营性资金,通过生产经营性积累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并建议以县为单位对从事农业机械化作业的人员进行免费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操作技能。

在推进农业机械化作业的同时,农业机械生产企业会得到很好的发展。而随着农业收入的逐步提高,国家或地方政府对财政转移资金的拨付可以逐年减少,这样不仅有助于让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走上正轨,而且发展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使农业增收,农民获利得到真正的实现。

猜你喜欢
行政村强国村级
更正说明
我国行政村、脱贫村通宽带率达100%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茅以升 立强国之志 建强国这桥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学习强国”礼赞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能寻下好产业,看得见恓惶人——蒲城依托“村级社”破解“空壳村”
秦晋争霸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