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社区居民经济,发展邻里有偿互助

2020-01-13 15:06田志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普惠金融工委会研究二部主任
环境与生活 2020年5期
关键词:有偿笔者家庭

◎田志(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普惠金融工委会研究二部主任)

当下疫情肆虐全球,战疫之路尚无终期。在无差别、非对称的新冠病毒攻击下,大众的生活呈现出了原子化、家庭化的态势。那些聚众性服务产业遭到重创,但是,社区还有更大的经济空间有待发掘,社区居民群体自身能够成为社区经济的主角。

在疫情期间,那些必须要支付房租、薪资等刚性成本的实体服务性机构都蒙受了重大损失。实体商场及街头商铺零售经济,在经受了近年来电商网购冲击后,又迎来了疫情对于消费端的再次打击。疫情让社会和家庭画地为牢,任由街头小经济体自生自灭和风雨凋零。

居民是社区经济的主角

疫情也不断考验我们个体、家庭、社群和区域的极限生存能力和生存策略,疫情也让我们重新审视城市社区的自身功能和价值。社区首先是一个人群聚集的集合体。有人群,就有消费,就有市场。社区经济,首先就是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的经济,居民是社区经济的主角,社区内部会衍生出自发的居民市集和百业百态。

在改革开发的初始阶段,全国各地还处于相对隔离的小商品市集经济时期,“赶集”是70后、80后童年时代的经典记忆。在各个乡镇以及大些的村庄,当时都有着完整和原生的日常服务业态,诸如豆浆油条、肉铺熟食、修鞋修车、沿街售卖、手工百业等,不仅为居民提供了生活便利,而且也提供了丰富鲜活的生活社交空间。

在当下城市生活中,大中型生活社区拔地而起,中型以上社区居民规模往往万人以上,这相当于基层政府一些乡镇的人口,号称中国最大的北京天通苑社区,更是达到了常住人口50万。城市社区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过去基于地缘和亲缘的村落和集镇,然而这些社区却先天地存在着功能单一化和社交陌生化。

社区服务需求主要在五领域

疫情造成的人际隔离,改变了正常的城市经济生活,影响到了每一个家庭。社区中有不少人失去自己的工作,但他们同时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城市中具有劳动能力的空闲人群主要有六类:一是以育子育儿的全职妈妈(或爸爸);二是退休活力老人;三是以看护孙辈和家务为主的长者及亲友;四是走出校门不久的待业青年;五是失业、半失业成年群体;六是业余时间比较丰富或处于创业规划期的成年群体。

虽然疫情造成了大规模和大面积的再就业压力,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社会的内在消费需求以及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没有因此减少。疫情之后,许多人会走向工作岗位,社区内部家庭层面的服务需求将会进一步突显。

通过观察,我发现近年来的社区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五个领域:一是亲子育儿;二是家政劳务;三是餐饮外卖;四是大健康服务;五是家庭功能性服务等。

业主自发组织 具有内生动力

我们可以发现,在社区内部,劳动力供给和家庭服务需求两端都是刚性和明确的,只是缺乏有效的管道和平台进行连接。概括起来可以说有三大路径:一是大商业体系的介入,比如大电商、生鲜类企业采取的人传人式微信直销等模式,该模式由于不属于完全的业主创业,因此不是本文讨论重点;二是社区基层组织和社区物业组织牵头组织的业主创业活动,该模式的优点是资源足、力度大,挑战是街道组织和社区物业机构的执行能力和积极性难以保障;三是业主自发组织的有偿互助活动,该模式具有内生动力和可持续发展动力,挑战在于前期受众和经济规模比较有限,需要有创业精神团队的有效拓展和持续推进。

我住在北京的一个大型小区,总居住人口规模超过万人,笔者也是其中一个近两百人社区生活微信群的群主。前段时间,笔者惊喜地发现,有一个业主在群里推荐自家老人包的手工馄饨,食材全部取自超市专业品牌,无论是品质还是性价比都优于餐馆和外卖,所以迅速获得了邻里青睐。作为测试,笔者在群里发布了自己新蒸的山东发面馒头,面里掺了自己在郊区攀到树上采摘的榆钱,算是一种独特的乡土风味。笔者的厨艺在社区微信群中展示后,没想到多位邻里也前来预定,并得到了他们的肯定评价。受此启发,笔者在社区群发出公告,动员邻居朋友们各尽所长,报名参加社区有偿互助计划。随后,笔者将有专长和服务意愿的业主汇总在一个表格中,并分发给群里的邻里们,并表示后续将会持续增加和更新。目前已有十多位邻居报名登记,服务主要分三大类:一是厨艺餐饮,包括馄饨、馒头、烘焙等;二是育儿教育,包括书法、绘画、育儿咨询等;三是家庭服务,包括摄影、布艺、保险等。

社区有偿互助有五大优势

社区业主居民参与创业,是社区经济的重心。基于社区的创新创业,短平快,接地气,以自己家庭为基本战斗单元,省却一切舟车劳顿,几乎没有什么额外投资和风险,大不了再回归到常规居民状态。疫情之下,创业战场收缩到家庭,实现了生活和职场两点相重叠的最短距离,这是一种具有爆发力的战略收缩。

笔者认为,社区有偿互助模式有五大优势:一是信任,远亲不如近邻,邻里间多了一道基于互信的服务品质保障,减少了信息成本;二是便利,外卖最快也要10至20分钟,而社区内部的服务3至5分钟足矣,交通成本几乎为零,我以“田老师山东馒头”为店号,最快物流配送纪录3秒,是同楼层对门邻居下的订单;三是用工灵活,很多人在工作之余也可以兼职做,比如早间、晚间和周末;四是没有房租和用工成本,这一点巨大优势,未来还将进一步挤压街头经济的发展空间;五是社区中的各领域人才广聚,服务的多向性可以应对需求的多样性。

可以从社区微信群入手

笔者提到的社会有偿互助服务,实施的逻辑起点是社区微信群的信息共享空间,不过,后续还应逐次实现全社区、周边社区、街区和全市范围内的多圈层外向扩展。比较理想的路径是,基于单一社区的自创业形成联合体之后,再实现不同社区间的大串联和大联盟。即使不倚重于基层政府和物业管理机构的力量,仍然有条件来实现联盟体系的构建。

通常来说,任何一个社区至少都可以发掘出数十个积极的自创业者,他们有的拥有一技之长,有的可以提供富裕劳动力。这些自创业者作为一个独立、有凝聚力的创业集合体,如果和周边诸多社区集合体实现互动和共享,就会自然而然实现了部分优秀创业者的脱颖而出,他们拥有更大的市场空间来实现自身的规模化、专业化和品牌化,市场也会为他们实现内生的推动力。

有一个朋友,是笔者孩子同学的妈妈,数日前在一次家庭郊游聚会中,笔者碰巧品尝了她分享的蛋挞和蛋糕,感觉口感非常出色。就问她哪里买的,她说是自己做的,这让笔者意识到,很多高手不仅在民间,而且就在自己身边。我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么好的手艺为何不分享给自己周围的朋友、邻里和社会群体呢?随后,笔者帮她在小区微信中做一个推广,也收到良好的反馈。

当然,现代都市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有些读者朋友会有疑问,社区有偿互助服务能否走向规模化、专业化和品牌化之路?居家创业能否养活自己和家庭?笔者认为,任何事业都要有一个起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问题是,这把火不仅要烧起来,而且要烧得旺。

小而美也可做成百年老店

未来,小而美的事业也可以做成百年老店,北京不是已经拥有了一些低调而恒久的私房菜馆吗?这带给我们以向往和激励。家庭和家族是最具稳定性的创业性机构。比如,日本的“寿司之神”小野二郎,他这一生把日本寿司做到了极致,据说他做的每个寿司的米饭,误差都不会超过四粒米饭。若要以一句话形容小野二郎的寿司,那就是“极简的纯粹”。将一项服务做到极致,都有机会立足于世。这个世,首先就是社区。

所以,笔者时常想,如果有十个社区的微信群主达成共识并联合行动,那么彼此就会获得十倍的能量,那些优质的社区服务项目就能在更广阔的空间得以孵化和成长。因此,笔者呼吁各个社区的微信群主关注和推动社区互助经济的发展,呼吁各个社区的微信群主能够彼此靠拢、联合和结盟。

猜你喜欢
有偿笔者家庭
名师要带头抵制有偿家教
教育科研是破解“有偿补课”问题的利器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家庭“煮”夫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企业排污步入“有偿”时代
恋练有词
我国已关闭63家“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网站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