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可疑青光眼患者临床分析

2020-01-13 18:50刘国颖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34期
关键词:家族史眼压乳头

刘国颖

青光眼是我国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北京同仁医院报道门诊青少年型青光眼患者约占所有青光眼患者的4.2 %[1]。临床工作中由于年轻患者发病早期隐匿、就诊率相对较低,而年龄较小患者检查不配合,往往容易忽视这部分群体患者。而年轻患者生命周期长,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本文选择本院近5 年就诊的≤30 岁年轻可疑青光眼患者54 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了解年轻可疑青光眼的临床特征,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早期诊断。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 年1 月~2019 年6 月于本院就诊的≤30 岁年轻可疑青光眼患者54 例(108 眼)作为研究对象。可疑青光眼的诊断标准符合下列其中1 项:①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眼胀、眼痛、虹视、视力模糊、头痛,C/D ≥0.6,或双眼C/D 相差≥0.2;②眼压>21 mm Hg,或双眼相差5 mm Hg;③有青光眼家族史,兼有上述症状或体征。同时排除外伤、炎症、药物、手术等继发因素引起的可疑情况。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视力、眼压、裂隙灯、间接眼底镜、房角镜、屈光度、视野(蔡司Humphrey 860) 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蔡司Cirrus HD-OCT 4000)检查。对年龄、性别、主诉、家族史、眼底、视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结果特征及确诊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2 结果

2.1 年龄与性别 54 例患者中男33 例,女21 例,男女比例1.57∶1;年龄7~30 岁,其中<18 岁21 例(38.89%),18~30 岁33 例(61.11%)。

2.2 主诉症状 14 例(25.93%)患者伴有眼部症状,包括眼胀、眼痛4 例(7.41%),眼蒙、涩及疲劳8 例(14.81%),虹视2 例(3.70%)。

2.3 家族史 仅有1 例其父有青光眼病史。

2.4 眼压 眼压>21 mm Hg 88 眼(81.48%),其中<25 mm Hg 47 眼(43.52%),25~30 mm Hg 33 眼(30.56%),>30 mm Hg 8 眼(7.41%)。

2.5 C/D 50 眼C/D ≥0.6,或双眼C/D 相差≥0.2,占46.30%。

2.6 视野 8 眼(7.41%)因固视丢失、假阳性或假阴性过高,结果不可靠,其中5 眼为年龄7~11 岁儿童。其余视野正常71 眼(65.74%),异常29 眼(26.85%),其中异常类型包括:局部或散在视敏度下降9 眼(8.33%),旁中心暗点8 眼(7.41%),鼻侧阶梯或弓形暗区11 眼(10.19%),管状视野和颞侧视岛1 眼(0.93%)。

2.7 OCT OCT 正常69 眼(63.89%),异常39 眼(36.11%),其中异常表现为:视乳头旁神经纤维层局部变薄15 眼(13.89%);视乳头神经纤维层弥漫性变薄,双峰征消失4 眼(3.70%);黄斑区局部变薄20 眼(18.52%)。

2.8 房角 全部患者房角开放。

2.9 屈光不正 按照等效球镜计算:正视39 眼(36.11%),近视69 眼(63.89%),其中轻度近视47 眼(43.52%),中度近视19 眼(17.59%),高度近视3 眼(2.78%)。

2.10 可疑类型及确诊情况 所有患者中单纯高眼压型占53.70%(29/54),单纯C/D 异常占18.52%(10/54),两者兼有占27.78%(15/54)。全部患者中排除青光眼21 例(38.89%),确诊为开角型青光眼8 例(14.81%),高眼压症9 例(16.67%),可疑青光眼16 例(29.63%)。

3 讨论

青少年型青光眼是一个年龄界限的概念,它包括3 岁以后的先天性青光眼和30 岁以前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2]。由于这两种在临床上很难区分,所以在我国的青光眼诊断标准中二者均属于青少年型青光眼。我国多个不同地区[3-5]报道均显示青光眼的高发年龄>40 岁,而<30 岁这个年轻群体往往容易忽略。秦磊等[6]对145 例可疑青光眼住院患者进行分析,<40 岁人群占比达36.5%,因此年轻群体还是不容忽视。

本研究54 例可疑年轻青光眼患者中<18 岁21 例(38.89%),18~30 岁33 例(61.11%)。这与刘丽娜[7]报道的青年性青光眼年龄分布类似,以>20 岁为主,占74.19%。本研究男女比例1.57∶1,男多于女,这与文献报道可疑性青光眼的性别比类似[6]。除1 例有家族史外其余均无家族史和眼部先天疾病史。不排除亲属有未发现的可能,但家族史比例很低,也提示可能是这个年龄段更容易早期被漏诊的原因之一。

本研究所有患者房角均开放,未发现先天异常房角,也未发现房角关闭病例,分析可能原因:①与开角型青光眼较闭角型青光眼发病年龄相对小;②伴有先天异常房角的病例可能在更小的年龄就已经发现和诊断出来,先天性青光眼都发生在3 岁以前[8];③本研究样本量有限。所有患者中单纯高眼压型占53.70%(29/54),单纯C/D 异常占18.52%(10/54),两者兼有占27.78%(15/54),其中伴有主诉症状的患者不多,仅占25.93%。由此看出年轻人群中发病比较隐匿,更多的是检查或体检发现眼压高和眼底C/D 异常而怀疑青光眼。同时青年群体中合并近视的比例较高,本研究中合并近视的患者占63.89%,不少患者因为屈光不正就诊。高度近视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因素之一[9]。因此临床上不要忽视主诉不典型眼部症状包括视物模糊、疲劳、异物感等的患者,同时对于就诊的年轻患者建议眼压检查应该作为常规的检查项目,对于合并视力下降或屈光不正的患者也要同时重视眼底的检查。

本研究视野检查有8 眼(7.41%)因固视丢失、假阳性或假阴性过高,结果不可靠,其中5 眼为年龄7~11 岁儿童。其余视野正常71 眼(65.74%),异常29 眼(26.85%),其中异常类型包括:局部或散在视敏度下降9 眼(8.33%),旁中心暗点8 眼(7.41%),鼻侧阶梯或弓形暗区11 眼(10.19%),管状视野和颞侧视岛1 眼(0.93%)。以鼻侧阶梯或弓形暗区、旁中心暗点最多见。OCT 正常69眼(63.89%),异常39眼(36.11%),其中异常表现为:视乳头旁神经纤维层局部变薄,视乳头神经纤维层弥漫性变薄,双峰征消失,黄斑区局部变薄,以黄斑区局部变薄和视乳头旁神经纤维层局部变薄最常见,其次为视乳头神经纤维层弥漫变薄、双峰征消失。在异常视野结果的患者中大部分为轻度视野改变。异常OCT结果的患者相对视野较多,不能排除屈光度对视网膜厚度的影响。因此尽管对年轻患者可能存在检查结果不可靠的情况,但大部分患者还是可以配合检查,重视视野和OCT 检查以提高早期青光眼筛查率。

本研究排除青光眼21 例(38.89%),确诊为开角型青光眼8 例(14.81%),高眼压症9 例(16.67%),可疑青光眼16 例(29.63%)。不能排除青光眼的原因分析有:①部分患者年龄小,检查眼压和视野不配合,造成结果不可靠或不典型改变;②有些患者睑裂小、睫毛长,造成眼压测量的困难和误差;③合并近视的患者较多,比例达63.89%,神经纤维层厚度与屈光度有关的[10]。合并近视弧患者出现盘周的小片神经纤维层的变薄不一定是青光眼的改变。合并视盘倾斜的患者神经纤维层分布出现转位,相对于一般人群最厚的部位也会出现偏移[11],需谨慎分析;④<18 岁视神经纤维层变异度大,缺乏正常数据库对照。

年轻可疑青光眼患者有其特征,如发病隐匿,绝大部分症状不典型或无症状,合并近视的患者较多,部分年龄小患者检查不配合和OCT 缺乏正常数据库对照分析等造成确诊的困难,年轻患者一定要重视眼压和眼底的检查,特别对于屈光不正、视力下降和有危险因素的患者不要忽视行视野和OCT 进行详细的排查和密切随访。同时也要做好青光眼宣教,眼压和眼底筛查也可以作为一个常规的青年体检项目,从而提高年轻青光眼患者的早期诊断率。

猜你喜欢
家族史眼压乳头
郑瑞丹:重视询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家族史
24h眼压的重复性测量及夜间坐卧位眼压的差别
携带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的新生儿母系家族史分析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有家族史与无家族史的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表现异同的研究
在妈祖的庇佑下:女性家族史与民间信仰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24 h眼压测量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