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险业与宏观经济实证分析

2020-01-13 06:51霞/文
市场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储蓄存款保险行业保险产品

王 霞/文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保险业的作用及影响日益显著。保险业地位的不断提升引起学者以及政策制定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这些研究中,保险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目前,我国的经济稳步增长,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理财能力提升,观念改变,这些基础为保险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与动力。统计表明,我国保费收入从2010年的1.3万亿元快速增长到2017年的3.6万亿元,到2015年累计为经济社会提供风险保障4753万亿元,拥有财产险产品近2.2万个,人身险产品近1万个。保险市场规模在这8年里从世界排名第六上升到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在2010年到2015年,保险业保费收入年均增长率约为13.4%,在2017年,增长速度继续提升,截止到2017年10月份已经达到了3.24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近20%,寿险、健康险等各大险种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据推测,在未来10年,我国仍将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保险市场。所以,我们应该关注宏观经济中影响保险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找准着力点,更好地发挥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

一、国内外文献综述

金融领域与宏观经济领域一直是一个热门课题,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保险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行业,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宏观经济增长会对保险业的发展产生影响。经济增长促进保险增长理论是从投保人行为角度进行理论分析。首先,认为人们对保险的需求来自对财产的保障需求,也就是对财险的需求。其次,是来自对自身健康突发状况进行保障的保险需求,这是在满足基本衣食住行后更高层次的需求,是经济增长到一定程度后的投资选择,也就是对寿险的需求。最后,就是对企业经营和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保险,这是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再生产投资不断增加而增加的保险,也就是对商业保险等保险需求的增加。这些保险需求增加的前提是经济增长,所以该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会对保险业的发展产生影响。Beenstock,Dickson,Khajuria(1988)也研究证明各国保险边际倾向随着国家的富有越来越强。钱珍(2006)利用1980—2006年的数据对非寿险市场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保险、储蓄以及经济发展三者之间存在动态协整关系,三者之间会相互作用,还证明保险业的发展主要还是得依靠自身的经营管理。钟诚、林明恒(2009)用1990—2007年安徽省数据经过实证研究得出区域生产总值、财富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都对保费收入有明显的正面影响。可见,研究保险业与宏观经济关系对促进保险业稳定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保险业与宏观经济关系理论分析

对于保险业的影响,本文选择通过保费收入这个指标进行观察,与保险业相关的宏观经济因素有很多,本文选择较为明显的几个因素进行研究:国内生产总值、储蓄存款、通货膨胀率、固定资产投资,并联系实际进行检验。

国内生产总值(GDP)。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同时也开启了保险业的发展时期,2010年后,经济稳步快速增长也刺激保险业的快速增长。这些事实说明良好的经济环境对保险行业发展的作用,学者研究表明经济发展与保险行业的发展相关系数高达0.97。大部分学者以国内生产总值代表经济增长,代表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储蓄存款余额。截至2017年,居民财富与资产不断增长,我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974元,比2016年同期增长9%,个人储蓄增长、经济水平提升带动理财观念的产生与理财素养的提升,所以对未来保障的资金需求除了储蓄外,保险产品开始进入更多人的视野,刺激保险消费,即储蓄的增长促进了保险业的收入。然而,与此同时居民储蓄的不断增长也使储蓄本身的保障作用对保险产品产生替代效应,削弱了居民的保险购买动机。所以当储蓄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储蓄的增加会对保险业产生一个抑制作用。所以猜测社会储蓄存款也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影响因素,用指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额”来观察。

通货膨胀率。购买保险产品,是为在未来事故发生时能够转移风险、保全资产,所以保费一般采用固定的预计利率计算,当存在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时,保险产品开始显得昂贵,人们的购买欲望降低,甚至使保险持有人选择不再持有,对未来糟糕的预期使人们转而选择即期消费来最大程度发挥手头财富的作用,从而抑制保险业的发展。但是,通货膨胀也是一种风险。对这种风险的抵御,选择立即投资股票、房地产和基金这些有风险的项目依然无法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所以,对通货膨胀风险的保障作用,保险产品依然是最好的选择,目前存在较多合适的保险产品,可以合理规划资金使一部分用于购买保险一部分用于投资,可以实现对未来和通货膨胀的双重保障。这类产品的增加又会使在通货膨胀率较高的情况下,保险业继续发展。本文采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衡量通货膨胀率。

固定资产投资。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领域规模较大,不容忽视,在建工程的增加和所需物资投入也会增加对保险产品的需求,这一领域较高的保费收入会促进保险行业的发展。2006年,我国全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为93472亿元;2017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31684亿元,这个增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可以根据实际假设2/3资产投入到在建工程中,购买1%的费率的保险产品,仅此一项就会产生可观的保费收入,可见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对保险行业的保费收入做出较大贡献。

三、保险业与宏观经济关系实证分析

介绍完与保险收入相关的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后,本章以国内生产总值(GDP)、社会储蓄存款(SAVE)、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为代表的通货膨胀率、固定资产投资(INV)四个解释变量,建立保费收入的回归模型,对保险业与宏观经济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对各个因素的影响做出分析。

(一)数据处理

我们利用1999—2017年的数据对问题进行分析,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

国内生产总值(GDP)、社会储蓄额(SAVE)、固定资产投资(INV)以及保费收入(BF)等宏观经济变量的数据以亿元为单位,数据较大,与其他变量的数据有较大差异,为使结果更为直观,我们采用对数变换对这四个变量进行处理,依次得到变量LNGDP;LNSAVE;LNINV;LNBF。

为避免形成虚假的回归结果,首先对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进行验证。采用扩展的Dickey-Fuller(ADF检验)对宏观经济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得知,LNGDP、LNINV、以及一阶差分后的DCPI均能在5%的置信水平下达到平稳,LNSAVE在10%的置信水平下达到平稳。

(二)回归分析

利用经上述处理后国内生产总值(LNGDP)、社会储蓄额(LNSAVE)、通货膨胀率(DCPI)、固定资产投资(ININV)对保费收入(LNBF)进行初步的回归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多元回归方程:

LNBF=4.07-0.14*LNGDP+1.04*LVSAVE+0.18*LNINV+0.0081*DCPI

表1显示,回归方程的可决系数R2达到了0.99,说明估计的回归方程拟合度较高;回归系数的T值除DCPI以外均显著,与预想以及现实情况基本符合,DCPI的结果不显著,说明该变量对保费收入的影响不大,即通货膨胀率对保费收入作用较为微弱;最后,F统计量等于260.4788,非常显著。

表1

但lngdp出现了与实际不相符的情况,在第二部分分析过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发展应该对保险业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这里的DW值为1.21,说明回归方程存在序列相关问题。综合分析得知,方程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需要进一步对模型进行完善:(1)去除作用不明显的变量DCPI;(2)针对多重共线性问题,去除变量LNGDP;(3)现实中,保费存在滞后效应,故这里新加入解释变量AR(1)代表这个事实;(4)常数项不显著,也进行剔除。再次回归,可以得到以下结果:

LNBF=1.17*LNSAVE+0.37*DLNNV+0.9*AR(1)

表2

分析表2,完善后的回归模型可决系数R2水平依旧很高,说明拟合程度很好;DW检验结果显示模型自相关问题也已消除;再看回归系数,在5%的置信水平下,所有回归系数都达到显著水平,其中社会储蓄存款变量最显著,系数也最大,固定资产投资以及上一年度保险额对保费收入都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四、实证结果分析与政策建议

(一)结果分析

完善后的回归模型,清楚表明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额、固定资产投资和上一年的保费收入对保险行业收入影响较大,这与我们理论分析中的结论与猜测以及我国现实基本符合。由于最近20年通货膨胀现象不明显,所以通货膨胀率指标对保险行业的作用不显著。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作用最为显著,这一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储蓄对保险的收入效应是大于替代效应的,随着人们财富的不断积累,储蓄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突发事件进行保障的需求,财富越多,对外部保障的需求就越大,所以代表个人财富水平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额对于保险业保费收入有显著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则是带动了商业保险的需求。最近20年,现代化建设带动众多大工程,这些工程投资多、风险高、周期长,投保必不可少,拉动对商业保险需求的快速增长,该领域较高的保费也为保险业保费收入做出较大贡献。保险业滞后一期的保费收入的正向作用,代表保险业自身的经营能力的重要性,2010年以来,我国保险业规模的世界上排名得到提升,这离不开行业自身的努力,2018年最新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公布,中国保险公司有8家企业上榜,而我国保险业将近一半的利润由这8家企业创造。所以保险业的发展需要依靠行业本身经营能力与承保能力的提升,来健康稳健的发展。综合前面结论可以证明宏观经济的发展与保险行业的发展紧密联系,保险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宏观经济大环境的完善。

所以,以下一些方面的问题需要完善,进一步促进保险业的发展:

(二)政策建议

1.要保证行业发展的稳定性。前面已论证,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业内企业自身的稳健发展。而在当前信息时代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保险业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金融为金融市场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市场竞争变得日趋激烈,使保险企业的风险也在不断提高,而保险业存在的意义就是分散风险,为财产提供保障,它风险的提高将直接威胁到人们的利益。这就对行业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个问题至少应从三方面入手:首先企业本身要注重经营管理,时刻关注市场,随机应变,不断创新产品类型,居安思危有忧患意识;其次,政府部门也应该适度地参与到保险行业中,加强监管,适当引导,维护人民财产安全,稳定保险行业发展;最后,驾驭信息时代背景下互联网金融这柄双刃剑,与时俱进,最大程度学习并将其应用到产品上、行业中,促进保险业又稳又快的发展。

2.提高保险理赔的效率与质量。保险是否能够真正起到保险的作用,会影响了人们购买保险产品的欲望,影响人们在储蓄与保险中进行选择,影响储蓄对保险究竟会是收入效应还是替代效应。这就对优化理赔流程,提高理赔质量做出了要求。而目前,我国保险理赔流程繁复,需要的证明文件很多,对时间期限也有各种不同的要求,是普通个人投保人依靠自身难以理解的内容,稍有不慎就可能失去理赔权利,使投保人误认为保险产品本身存在欺诈性质甚至保险公司是不可靠的,这直接影响到产品未来的销售,所以理赔流程与条款依然有待进一步优化与简化。同时,也应当重视理赔部门从业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其服务质量与技能水平,使其拥有正确引导客户使用产品的能力与观念,能够积极有效的帮助客户获得理赔权利。最后,还需要科学明确的规定理赔时间,使理赔尽快实现,进一步提升人们对保险产品的信任水平,促进保险业的发展。

3.完善政策法规。由于保险业是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所以政策法规落后于行业的发展,导致目前监管漏洞比较多,监管不到位。一旦发生分歧,往往是弱势的投保者一方遭受损失,进而给行业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双方利益都受损。所以,我们可以放眼世界,借鉴其他国家合适的政策,对我国保险业进行监管,保证其正常高效地运行,为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助力。

猜你喜欢
储蓄存款保险行业保险产品
河北省保险行业协会
河北省保险行业协会
推进我国保险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货币供应
银行存款失踪的相关问题分析
保监会:险企不得开发承保投机风险产品
关于我国保险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货币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