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猪产业发展和政策

2020-01-14 07:18本刊编辑李润桦
猪业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存栏波动猪肉

本刊编辑/李润桦

(根据农业农村部2019年9月、10月、11月、12月,生猪生产形势有关情况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内容整理)

产业基本情况

目前我国生猪存栏在全国范围均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四川、湖南等地,2018 年全国生猪存栏中全国前十大生猪企业(主要有: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正大集团、新希望六和、天邦集团、广西扬翔、中粮肉食、双胞胎、大北农)存栏数合计有5 512 万头,占全国生猪存栏7%。2018 年的全国饲料产量22 788.2 万吨,其中猪饲料产量为9 719.8 万吨,占全国饲料产量42.6%。

在规模化猪场方面(农业农村部一般将年出栏500 头以上的养猪场归为规模猪场),2018 年我国生猪养殖户约有2 600 万户,但是主要以小散户为主,其中,年出栏500 头以上的规模场户约25 万户,年出栏1 000 头以上的大型养殖场约4 000 家,近些年,在国家政策扶持和引导下,生猪养殖规模化水平逐年提高。但是从地区上来看,全国各地的发展很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的规模化率(规模猪场年出栏的生猪头数占全国总出栏量的比重)普遍比较高,西南地区较低,规模化率排名靠后的贵州、云南和重庆则仅为13.3%、16.5%和21.7%。而河南、四川、湖北、广东、山东6 个省份规模化的猪场数量超过1 万个。

消费区域化明显,我国生猪消费区域化特征比较明显,城乡居民习惯消费热鲜肉。而消费特点则决定了大量出栏的肥猪调运到屠销区,根据中国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2018 年活猪跨省调运量为8 131.4 万头,猪肉产品跨省调运量为744.7 万吨。在全国生猪净调出省份中,河南、江西以及河北三个省份位于调出量的前三,分别为2 374.3 万 头、873.8 万 头、810.7万头。全国生猪调入区中浙江、广东、上海位于前三,分别为1 770万头、1 207.3 万头、881.7 万头。

周期性波动特征

在生猪价格波动的猪周期(市场经济条件下生猪价格的周期性波动)上,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的生猪价格经历了8 次明显的波动,其 中,1988 年、1994 年、2007 年和2011 年的波动幅度较大。1978年-1993 年,猪肉价格长期在每千克7 元以下。在1994 年,猪肉价格首次突破10 元,一直到2006 年的10 多年间,在10 ~14 元之间波动。在2007 年和2008 年两年间猪肉价格出现快速上涨,猪价水平上了一个台阶,至2018 年底维持在18 ~30 元区间波动,并且幅度明显加大。回顾历次猪周期,可以看到波动的平均周期为3 ~4 年,1985 年后的7 次波动有5 次的周期是3 年,4 年,5 年6 年和7 年各1 次。其中,最近3 次波动的周期分别为3 年、4年、5 年,呈拉长趋势。而影响这个周期的主要因素有:1)猪肉属于鲜活农产品。季节性消费特征明显,鲜食比例高,依靠库存调节的余地小,生猪生产本身还有自然生长周期,确保供需均衡难度大。2)我国生猪生产规模化水平低。超过一半的出栏肥猪由年出栏500 头以下的小散户提供,容易出现“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情况,加剧生产和市场波动。3)生猪市场化程度高,但产业化程度低。饲料、兽药、养殖、加工、运销等相互脱节,产业链一体化的经营比重较低,形成了“全国产、全国销”的流通格局,行业从业主体众多,容易放大波动影响。4)疫情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大。2007年、2011 年和2019 年的猪价波动,主要原因就是猪周期和疫病因素叠加影响所导致的,2016 年波动主要原因则是猪周期叠加环保拆迁因素。5)政府调控措施的影响。由于政府多在供应不足时出台扶持政策,与偏紧的高价格行情叠加,放大了波动效应。

近期生产形势

就目前发展形势来看,我国生猪市场从2019 年11 月底开始探底回升,主要表现在:1)生猪存栏首次探底回升。11 月份生猪存栏环比增长2%,这是自2018 年11 月份以来首次回升,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4%,已连续两个月回升,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这两个重要指标双双止降回升,表明全国生猪生产已经扭转了持续下滑的局面。2)规模养殖场生产恢复势头更加强劲。11 月份全国年出栏5 000 头以上规模猪场生猪和能繁母猪的存栏环比增幅分别为1.9%和6.1%,比10 月份扩大了1.4 个百分点,已连续3个月环比增长。3)猪饲料产销量持续增长。据对全国饲料生产企业全覆盖监测,11 月份猪饲料产量环比增长6.9%。这也反映出全国生猪生产恢复的好势头。4)后备母猪销量回升。根据对重点企业的跟踪检测,11 月份二元后备母猪的销量环比增长率25.9%,同比增长了135%,这表明养殖户的补栏增养信心进一步地增强。从12 月第1 周开始,生猪产品价格继续大幅上涨,包括活猪、仔猪以及猪肉都有不同幅度的涨价。同时,鸡、牛、羊肉的价格也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

对于最近这一年CPI 的变化形势,2019 年11 月份影响CPI 的最大因素依然是食品价格,特别是猪肉价格的上涨,食品中畜肉类价格上涨74.5%,影响CPI 上涨约3.27 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110.2%,影响CPI 上涨约2.64 个百分点,约占总涨幅的60%。分析其主要原因有:1)2018 年猪价周期性下行对生产调减的影响仍然存在;2)非洲猪瘟疫情对养殖户信心的影响依然存在;3)一些地方采取不当行政手段禁养限养的影响仍然存在;4)城乡结构变化对生猪生产的客观性影响。

产业政策

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银保监会等部门,共出台17 条硬措施,涵盖基础设施、金融保险和用地保障等多方面。来助力生猪产业的发展。

1)用地及养殖权益保障。①生猪用地按照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建设用地审批。在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合理安排生猪养殖用地空间,允许生猪养殖用地占用一般耕地,作为养殖用途不需耕地占补平衡。②生猪养殖圈舍、场区内通道及绿化隔离带等生产设施用地,根据养殖规模确定用地规模;增加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取消1 公顷(15 亩)上限限制,保障生猪养殖生产的废弃物处理等设施用地需求。③依法科学划定禁养区,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法规之外的其他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禁养区划定依据。④开展禁养区划定情况排查,立即整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超划禁养区情况。⑤对禁养区内关停需搬迁的规模养殖场。优先支持异地重建,对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加快环评审批。对确需关停的养殖场户,给予合理过渡期,严禁采取一律关停等简单做法。

2)种业、防疫、运输。①2019年实施生猪良种补贴,补贴标准每头能繁母猪每年不超过40 元;②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经费由现行按年度结算调整为每半年结算发放一次,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下达后,市县要3 个月内将补助资金给付到位;③强化省级财政资金的统筹作用,对非洲猪瘟防控经费保障、落实稳定生猪生产、强制扑杀补助等政策措施有困难的县市,可降低或取消县市财政承担比例;④从2019年9 月1 日起,对整车合法运输仔猪及冷鲜猪肉的车辆,恢复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至2020 年6 月30 日期间,对整车合法运输种猪及冷冻猪肉的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

中央一号文件

2020 年2 月5 日发布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表示,加快恢复生猪生产。生猪稳产保供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要采取综合性措施,确保2020 年年底前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落实“省负总责”,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强化县级抓落实责任,保障猪肉供给。坚持补栏增养和疫病防控相结合,推动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对中小散养户的防疫服务,做好饲料生产保障工作。严格落实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举措,抓紧打通环评、用地、信贷等瓶颈。纠正随意扩大限养禁养区和搞“无猪市”、“无猪县”问题。严格执行非洲猪瘟疫情报告制度和防控措施,加快疫苗研发进程。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落实防疫人员和经费保障,在生猪大县实施乡镇动物防疫特聘计划。引导生猪屠宰加工向养殖集中区转移,逐步减少活猪长距离调运,推进“运猪”向“运肉”转变。

猜你喜欢
存栏波动猪肉
4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77.3 万头环比下降0.2%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猪肉将降到白菜价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猪肉价格“落地”后怎么走?
2021年麦市大幅波动概率不大
近期猪肉价格上涨动力减弱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羊肉价回稳 后期不会大幅波动
11月汇市:波动率降低 缺乏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