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例猪密螺旋体痢疾的诊治报告

2020-01-14 07:18肖和良
猪业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洞口县螺旋体痢疾

肖和良

(湖南省洞口县畜牧水产局,湖南 邵阳 422300)

猪密螺旋体痢疾(swine dysentery,SD),又称血痢,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肠道传染病,其典型特征为大肠黏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坏死性炎症。现将湖南省洞口县历史上几例猪密螺旋体痢疾病例报告如下:

1 洞口县茶铺茶场管理区某大型猪场猪密螺旋体痢疾病例

2018 年5 月中旬洞口县茶铺茶场管理区某大型猪场(年出栏8 000头)发生大量仔猪腹泻,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密螺旋体痢疾。经过笔者与猪场兽医采取秦妙菌素、泰乐菌素等药物治疗,采取隔离消毒和科学饲养管理综合防控措施等综合防治措施,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把疫病损失降到了最低。

1.1 发病情况

2018 年5 月13 日,洞口县茶铺茶场管理区某大型猪场饲养员报告,该猪场10 日开始出现大量仔猪腹泻,5 月12 日死亡5 头,5 月13日死亡14 头,每头仔猪用氧氟沙星注射液5 mL,2 次/d,止泻效果不佳,请求县畜牧水产局来技术人员诊治。

笔者到该场诊治。经调查发现,该猪场首先有3 栋猪舍(8 ~11 栋)计75 头仔猪最先发病,后2、4、5、6 栋陆续发病,全场共有854 头仔猪腹泻(含死亡23 头),约有60%仔猪的猪粪带有血痢。进行诊断时己死亡23 头仔猪,发病致死率己达2.7%。

1.2 流行病学调查

该猪场是代养猪场,给长沙某养猪公司代养,5 月2 日—5 日从长沙某大型猪场调进3 978 头仔猪(体重13 ~18 kg〉,5 月10 日开始发病,至13 日下午,发病猪854 头(含死亡23 头),发病率21.5%,死亡率0.58%,发病致死率2.7%。追溯到调进猪的长沙某大型猪场,其大批仔猪发生猪密螺旋体痢疾,并发病在2018 年4 月下旬,应该为引进性仔猪病源,洞口病例为输入性猪密螺旋体痢疾病例。

1.3 临床症状

发病猪主要表现为排黏液性血便,有的粪便混有坏死组织,呈胶冻状,有腥臭味,病猪体温升高至40 ~40.5 ℃,精神不振,减食,弓背,腹痛症状。有的仔猪严重脱水,行走摇摆,被毛粗乱无光,消瘦,后期排粪失禁。猪体后部被粪便沾污。病程一长,病猪脱水、渴欲增加、衰弱、共济失调和消瘦。

急性的病猪突然死亡,病程2 d左右。亚急性病猪病程5 ~7 d。慢性病猪,症状较轻,呈渐进性消瘦,生长发育受阻。死亡原因除急性死亡之外,大多由于脱水和营养失调而死亡。

1.4 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病变组织主要集中在大肠,特别是结肠,急性死亡病例肠黏膜肿胀,肠淋巴结肿大,呈明显卡他性,出血性炎症,整个肠管呈红色,肠内容物软而稀薄,混有黏液、血液及组织碎片。病程较长的病例表现为坏死性肠炎,黏膜表面有点状或弥漫性坏死,形成伪膜。

1.5 实验室诊断

镜检:取带有血液的大肠黏膜涂片,用复红染色液染色镜检,在高倍镜下,进行检查,每个视野可见5 ~6 个,长6 ~8μm,直径约为0.3μm,两端尖锐,有弯曲呈双燕翅状菌体。

1.6 药物治疗等综合防控措施与治愈效果

用80%延胡索酸泰妙菌素预混剂按100 g/t 饲料添加混饲治疗,连喂7 ~10 d,对严重脱水猪,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点滴,300 mL/d,连续3 d,辅以泰乐菌素肌注200 mg/d,连续注射3 ~5 d,1星期后见效。

并采取了隔离消毒和科学饲养管理综合防控措施。1)隔离消毒:对病猪舍及其周围环境进行严格消毒。每天2 次消毒,连续7 ~10 d。并对清扫用具消毒和专用。2)科学饲养管理: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加强平时卫生管理和防疫消毒工作。保证猪舍清洁卫生,创建冬暖夏凉环境,合理的饲养密度,饲喂优质高效的全价饲料,拒绝霉变饲料,引种时隔离观察等措施。

回访:5 月25 日回访,共治疗831 头,治愈776 头,治愈率93.4%。

经 济 损 失:1)死 亡 猪78 头×16 kg×50 元/kg=62 400 元。2)药费854 头×11.6 元/头=9 906 元。3)饲料损失:生长减缓平均7 d×776头×0.8 kg 饲料×3.6 元/kg=15 644元。合计经济损失87 960 元。

2 收集洞口县历史上猪密螺旋体痢疾病例7 例

收集到洞口县历史上猪密螺旋体痢疾病例7 例,最早(首例)发生于2005 年9 月21 日洞口县毓兰镇某猪场。治疗前,7 例共存栏猪6 475 头,发病猪1 185 头(治疗前死亡49 头),发病率18.3%,治疗1 136 头,治愈1 051 头,死亡85 头,治愈率92.5%,共死亡134 头,死亡率2.1%,发病致死率11.3%。

3 讨论

本病无明显季节性,夏末和秋天多发。饲料变换、运输、阉割、拥挤和寒冷等可促使本病发生。本病最常发生于体重15 ~70 kg 的猪只,乳猪和成年猪较少发生。断奶猪自然感染的发病率接近90%,治愈率取决于药物治疗效果和综合防控措施。林瑞庆[1]研究表明:猪密螺旋体痢疾发病率34.66%,死亡率8%。王怀柱,李永彬[2]指出:不同品种,日龄的猪均可感染,尤以7 ~12 周龄的猪易感,该病发病率高,治疗不及时将继发其他病毒性或细菌性疫病。熊毅等[3]对8 头仔猪,每头用青霉素80 万单位1 支与痢菌净5 mL 肌注,2 次/d,连续3 d,治愈率100%。有人用痢菌净按0.5%水溶液0.5 mL/体重,肌肉注射,或2.5 ~0.5 mg/体重,内服,2 次/d,连续3 d 一个疗程,用四环素按200 g/t 饲料添加,连喂5 d,用硫酸新霉素300 g/t 饲料添加,连喂5 d,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4]。

发生血痢,是由于猪密螺旋体产生的溶血素对一些组织的细胞培养和原代细胞有毒性,损害猪结肠段的上皮细胞。脂多糖(LPS)有内毒素特性,可能对仔猪大肠上皮细胞有直接影响,上皮细胞从肠腔输送钠反氯至血液的机能衰退,导致结肠吸收不良,最终导致发生血痢现象[5]。

注意本病与仔猪副伤寒、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增生性回肠炎的区别,需进行鉴别诊断。特别是与猪增生性回肠炎鉴别,猪增生性回肠炎剖检可见病变主要集中在小肠及结肠黏膜增厚,坏死或出血,确诊时取肠黏膜涂片,用姬姆萨液染色,镜检观察到有细胞内劳森菌。猪密螺旋体痢疾剖检病变集中于患猪大肠,除血痢外,尚有黏液和坏死物[6]。

猜你喜欢
洞口县螺旋体痢疾
广州市鼠类动物钩端螺旋体的感染调查
猪痢疾的诊断和防治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肉牛痢疾的临床表现及中西药治疗方案
泄泻与痢疾鉴别源流探析
The Longest Winter Holiday
艺术天地yishutiandi
遵义市犬钩端螺旋体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Teaching Reflection ofCultur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