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术后护理中的效果观察及有效性分析

2020-01-14 15:22孟祥芬
智慧健康 2019年36期
关键词:冠心病情绪康复

孟祥芬

(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0 引言

冠心病属于老年慢性心血管疾病,该病在临床中的发病率较高,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后导致血管堵塞、狭窄后发生心肌缺氧、缺血症状,临床对于冠心病的治疗方法有药物和手术方式,其中手术治疗的改善效果明显,冠心病介入术的应用广泛,但是手术治疗存在严重应激反应,为确保患者安心接受手术,我院采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1]。本研究旨在分析冠心病介入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措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研究阶段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抽选病例数74例,患病主体为行介入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以患者安排的手术治疗序号划分两组对比,对照组37例,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龄45-75岁,平均(60.22±3.22)岁,疾病分类:心绞痛12例,心力衰竭10例,心肌梗死8例,其他7例;观察组37例,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龄45-75岁,平均(60.22±3.22)岁,疾病分类:心绞痛11例,心力衰竭11例,心肌梗死9例,其他6例。一般资料经对比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普通护理措施,主要围绕整个手术过程处理临时突发状况,监测心电图,适当的补充疾病知识,提醒患者用药,加强病房巡查等。而观察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措施,其护理步骤为:①基础护理。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需禁食禁饮,待医生检查肠鸣音消失后可用餐,术后24h监视其体征变化,并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防止恶心、呕吐发生,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术后24h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2]。②心理护理措施。行介入术治疗后患者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医护人员应告知此反应属于正常现象,耐心的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护理人员应用专业的医学知识以通俗的语言进行答复,消除患者内心的顾虑和担忧,安心的配合医生康复治疗,并在病房内播放音乐排除其抑郁情绪[3]。③疼痛护理。患者若出现轻微疼痛,可轻轻按摩疼痛部分,指导患者读书看报、听音乐等方式转移疼痛注意力,若疼痛程度超出患者忍受范围,可使用适量止痛药镇痛,每天为患者擦洗身体,提高其身体舒适感[4]。④并发症护理。术中插管过深,长时间禁食会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术后医护人员应及时补充体内的血容量,并服用一些血管活性药治疗。时刻观察穿刺部分的出血情况,应在碘伏消毒后压迫止血,并服用抗凝药治疗,待出血情况得到控制后应使用绷带包扎,及时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干燥清洁[5]。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以及护理前后患者的焦虑情绪(SAS)和抑郁情况(SDS)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情绪变化评分

护理后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明显下降,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均比对照组的评分低,其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情绪变化评分()

表1 情绪变化评分()

2.2 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详见表2。

表2 并发症情况[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疾病发生率不断上升,不仅危害人体健康,对人们的生活也造成不利影响,冠心病集中发病人群的年龄均为45岁以上,这与人们的饮食、环境、生活及吸烟史等相关,临床对其实施介入术治疗可有效缓解心肌缺血、缺氧状况,降低患者的生命风险。手术治疗虽有良好效果,但术后若不加强护理照顾,很容易出现各种危险问题,影响患者身体康复[6]。

优质护理是一项优化、改良后的护理措施,具有特殊性、针对性和全面性,可满足患者在临床中的护理需求,帮助其更好的康复治疗,将其应用在冠心病介入术中可帮助患者消除心理焦虑问题,为患者提供各方面的正确指导,细心照顾患者术后出现的不良状况,通过病情监护、饮食指导、疼痛护理及并发症处理等方法降低患者的不适,引导其树立乐观心态,舒心、积极的配合医生完成康复治疗。对比数据得知,对照组的并发症较多,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效果更突出,说明优质护理模式存在的优势更显眼,在临床干预中对患者情绪的改善效果更有效,具有积极的护理应用价值。

综合上述,在冠心病介入术中行优质护理极为重要,产生的护理价值值得临床深究。

猜你喜欢
冠心病情绪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