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班”,您辛苦了!

2020-01-15 05:49吴婧茸
现代苏州 2019年24期
关键词:苏州工业园区老班班级

○记者 吴婧茸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教育岗位最前线,兢兢业业,他们追求着理想的教育境界,他们努力带领每一位学生找到幸福感和归属感,引领每一个家庭走在幸福的路上,始终与自己的学生一起风雨兼程。他们,有个光荣的名字叫“班主任”。

苏州工业园区一直以来坚持“教育优先”,破题“优质均衡”,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均衡化、国际化和特色化,在从跨越赶超到领跑示范的发展之路上,园区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班主任。

沈晓丽:将班级视作理想国,还出版了《高中日记》

来自: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

有这么一位班主任,她与学生们共写日记,还自掏腰包出版了高中生学校成长心情合集《高中日记》。这本日记,真实记录了高中学习生活两年点点滴滴的原生态生活,给老师和家长打开了一扇了解学生世界的窗户。

沈晓丽,80后土生土长园区人,在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她又回到园区,来到了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工作,把对家乡的热爱,投入到对工作的无限深情中。她曾获苏州市第三届十佳班主任、工业园区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工业园区第十九届“教学能手”、2018年苏州工业园区“三新四创”好青年等荣誉称号,并在苏州市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工业园区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中获得特等奖

从教十四年,沈晓丽坚信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被尊重的,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她信奉着教育大腕杜威的一句话:“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

身为一名班主任,沈晓丽无比热爱着这个工作,在班主任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努力认真而又激情地践行着信仰,她认为班级应是“理想国”。为此,她着力打造有温度的班集体,细心观察了解班级的每个学生,用心管理班级每项事务,让班级成为学生的又一故乡。

沈晓丽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多次荣获校“优秀班集体”。今年她所带的2019届高三(1)班,成绩优秀,学生个性和学业齐发展。高考成绩卓越,其中学生赵歆以404高分并列园区第一,多人录取C9和985高校,同时班级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表现突出,其中两位学生周子涵和王峥同学均获得物理、生物竞赛“国一”奖项。

在沈晓丽的班上,她倡导师生共写日记,真诚真实记录高中生活。“日记本在我们全班轮流传递,每天传到的学生就是日记本的主人,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同学们可以在其中尽情记录下自己的高中生活。”沈晓丽说。

打开这本青春的日记,有学习上的进步和困惑,有成长中的失望和惊喜,也有生活上的欢乐与忧伤。在2017年9月,沈晓丽与学生共写的《高中日记》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无论是在校的学生,还是已经毕业的校友们,每每打开这本书,高中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一下子便浮现在脑海,回忆总是美好的,在这位“作家”班主任的带领下,相信孩子们未来的路会更加精彩。

张凌云:每带一批学生,都像谈了一场恋爱

来自: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

从教21年,做了10年班主任,张凌云说自己每带一批学生,都像谈了一场恋爱。学生毕业了,她就失恋了。花开静待的过程中,望着学生的背影,渐行渐远。带班生活,酸甜苦辣,五味杂陈,但她乐在其中。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是个需要被呵护敏感心灵的群体,保护他们脆弱的情感,需要班主任投入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曾经由于过度操劳,张凌云左耳突发性耳聋,医生强烈建议住院治疗和静养,但心念班级学生,担心调皮捣蛋的同学闯祸,张凌云每天挂完水后,带着留置针,继续来学校上课、带班。

“我认为要让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充满爱,用带着爱的教育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爱学生,就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 张凌云说。为此她努力做到像一个真正的朋友一样,重视、欣赏每个学生。

今年毕业生小唐在入校时,性格内向,几乎不跟同学交往,每天一张冷漠的脸,学习也非常被动,作业拖拉,放学后先玩手机,9点左右开始写作业,常常到深夜也无法完成。家长的焦虑,老师的担忧,对她没有丝毫触动。很明显,这个孩子把自己封闭在同学和老师之外,要想取得有效沟通,必须找到突破口。张凌云得知其有舞蹈功底便让她每天给班级领操;得治其英语底子薄弱,张凌云利用放学后的时间每天帮她进行补习,借着补习的时机跟她聊天,拉近彼此的距离,对她的些许进步不断进行鼓励;得知其物理学习中悟性极佳,经常可以在考试中名列前茅,便请来物理老师一起打配合战,不断地对她进行表扬,鼓励;得知其艺术热情很高,与家长一起鼓励她参加五中提前录取考试。在她通过了艺术考试后,她的内驱力彻底被激发出来,学习主动了,脸上也有了青春的神采。最后以高出分数线70分的成绩,如愿进入了心仪的高中。家长说,三年里孩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要感谢张凌云老师的付出、坚持和指引。

面对不同的孩子,张凌云能够俯下身去,理解、亲近、引导他们,发现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建设师生内心对话的渠道,不断促进学生个体的成长,所以她连年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她带的班级连年被评为优秀班集体。“带班就像恋爱,好好付出你的爱,教育之花才能结出美好果实。”

汤琴: 用心打造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

来自: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

2011年,硕士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汤琴就一直担任一线班主任工作。从教八年来,她在班主任这条道路上不断收获着美丽的风景,曾获得苏州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苏州工业园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特等奖。

在汤琴看来,教室是孩子们的“家”。她用心打造了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她手把手教刚入学的孩子们物品摆放,学习规整。和孩子们一起制定班级愿景、班级公约,让孩子懂得家有规矩成方圆。她用心播种班级文化:窗台上,绿意盎然;图书角,书香四溢;墙壁,墨彩飘香;队角,星光璀璨。在黑板一隅,张贴着德善微诵,每周一诗,让孩子们从唐诗宋词中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每周一养成的德善礼仪,引领孩子们徜徉故事,感悟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她还鼓励孩子们积极参加读书节、双语节、数科节、艺术节、运动会,对于那些没有机会在校级以上舞台中表现的孩子,也在班级内组织各种活动,“诗歌吟诵比赛”、“三国故事会”、“寒、暑假生活分享会”,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在教室里成长的不仅是孩子,还有我,还有孩子们身后的家长们。”汤琴说。身在同一个班级,家长之间会有很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汤琴会利用假期开展亲子活动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她充分发挥了家委会的力量,发动家长一起出谋划策,开展了“走进纳米所”、“环古城徒步”、“参观苏大校园”、“爱心义卖”、“我是山姆小小销售员“等一系列的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在这些亲子活动中,增加了家长之间的沟通,增进他们之间的情感。孩子们也在活动中收获了快乐。当班级的孩子遇到矛盾、冲突的时候,家长之间就能够互相理解,这样,班级就拧成一股绳,充满正能量。众人拾柴火焰高,携手同心绽芬芳,在这样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汤琴用情架起一座家校合作的桥梁。

宋慧娟:且行且歌,对得住“班主任”这三个字

来自: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

2018年10月25日,金鸡湖学校收到了一封来自家长的感谢信,情真意切:“感谢五(8)班班主任宋慧娟老师,在秋游途中发现孩子小腹剧痛,及时送至医院就诊。为了避免挤压孩子的腹部,送院途中,宋老师始终用双臂托着60多斤的娃,喘着粗气,从虎丘到医院,从急诊到儿科门诊,还不忘及时跟家长联系,连医生都被感动了。她抱起的是孩子,感动的是家长,放心的是社会!”

感谢信中的宋慧娟是园区首届“名优班主任”,并担任“三力有约”名优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同时也是金鸡湖学校德育“领雁工程”的导师。自工作室成立以来,宋老师带领一批青年骨干班主任老师,或围炉共读,阅读班主任专业书籍;或在情景体验中,角色扮演,换位思考,站在学生和家长的角度构建班主任的幸福课堂。在她的示范引领下,青年班主任们快速成长,成为了学校班主任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在金鸡湖学校,班主任这个名字已经变得越来越有温度,越来越有吸引力。

2015年9月,宋慧娟创办了金鸡湖学校“咖啡有约”家长俱乐部,邀请优秀家长作为主讲人,与家长进行直面沟通,引导家长们做自己的教育专家。一时,在金鸡湖学校掀起了“咖啡话育儿”的家庭教育浪潮:《电子时代的家庭教育》《二胎时代的“老大教育”》《家庭阅读力的推广》……家长们在育儿中出现的难题,就是“咖啡有约”对话的主题,家长们之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教育孩子有问题就去咖啡有约”。

2016年,宋慧娟及其工作室推出了“咖啡有约”微信公众号,定期推出家庭教育有声微课,带领家长们阅读家庭教育书籍近三十余本,倡导家长们做学习型家长,通过学习改变自我,改善亲子关系,营造积极健康的家庭教育模式,更好的助力孩子成长。

激发每一个学生的价值感和归属感,是宋慧娟这个老班一生努力的目标。她始终认为“快乐童年,是一生幸福的根基。”所以她的理想是:做一名幸福的班主任,并帮助每一个孩子找到幸福,帮助每一个家庭走在追求幸福的路上。

刘超:将温暖传递到每一个孩子的神经末梢

来自: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

从2015年起,东沙湖学校开启了“五大温暖行动”——“温暖的教室、温暖的课堂、温暖的作业、温暖的活动、温暖的校园”。在班主任刘超看来,温暖就是要抓住细小,于细微处将温暖和体贴传递到每一个孩子的神经末梢,让孩子感受到温暖。

班级里有个学生骨折了,已经好几天没来上课了,为此,她专门召开了一次班会课,对受伤学生的病情进行了说明,更是鼓励大家要多关心受伤同学。经过商量,大家一起动手为受伤学生制作了贺卡,把自己的牵挂和鼓励写进卡片里。最后当她把孩子们的祝福亲手送到受伤学生手中时,她看到了受伤孩子脸上灿烂的笑容。从此以后,班级变得更加温暖了,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小雷锋”。如果谁生病了,大家都会自发进行问候并主动提出帮助。甚至有学生开玩笑说自己也好想生一次病。

“温暖还要保持童心,亲近学生,尤其是要给予特殊生更多的关爱和温暖。”刘超经常说:“老师要善于用自己的童心去拉近与孩子的距离。”班上有一个“特别”的男孩,刚来学校时上课从不听讲;下课从来不喜欢和别人说话;经常会重复一些刻板动作;胆子很小、对天气的变化很敏感;非常抗拒和同学,包括老师有任何肢体接触。经过近一周的观察,刘超发现这个孩子很爱看书,尤其偏爱动物类书籍。于是她上课把有关动物的问题尽量都留给小男孩回答。不出所料,他每次的回答都很精彩。课间,她还会主动找时间跟小男孩讨论关于动物的话题。他们还曾一起站在雨里数水泡泡,一起蹲下来看蚂蚁搬家,一起躺在操场上大笑......慢慢地,小男孩不那么胆小了,也开始主动与同学对话了。后来,他在班级交到了好朋友。

孩子们喜欢开玩笑叫她“牛老师”,也会有学生喊她“胖泡泡”,甚至有一不留心喊成“妈妈”的,她都欣然接受。因为她知道,称呼的背后是孩子们对她的认可和喜爱。

夏令:创新活动教育,因为爱所以爱

来自: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他挥汗如雨的时候,远方的篮球网兜尽情摇摆在空心入袋后的随风窃喜中。篮球场上六(8)班那一阵欢呼声,随着退场音乐而律动......

班主任夏令,有着磁性的声音,儒雅的谈吐,他在“我是教师”班主任季的电视大赛上表现出众,名列前茅。他带着一张专属的班级名片来展示六(8)班的班级文化,绿藤缠绕的小葫芦镶嵌在黄底的名片中,隐约能感受到清风吹拂的印迹,和着阵阵春风四个葫芦顺次结出了“快 乐、耕耘、团结、坚韧”之果。

说起夏令,熟悉他的人喜欢用 “思辨”、“睿智”和“创新”来形容他,除了健谈,浅吟小诗是他的爱好,更是他的特长,在各种场合“以诗论道”成了他的专属标签。谈及班主任工作,夏令推了推眼镜随之赋之小诗一首“千头万绪班级事,青黄豆瓣混杂至。依班而拣定向日,专拣黄豆青现时。”静静地听他吟诗巧释,不觉感触他二十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是一年年思索实践,一轮轮反思总结,也正如这一首小诗一般阐明了班主任工作应厘清一条主线,紧扣班级学生迫切需要成长的主线来力辟航道,一如挑拣黄绿豆的学问,主挑黄豆,青豆自现,待主线河道修通日便是次要问题尽显解决时。

夏令有想法更有行动,他喜欢每日早晨漫步在班级的“开心农场”,顺势扶正菜地上的班牌已然成了他的习惯,只见那班牌上面赫然印着八字班级文化。看得出,这块班牌中凝聚了夏老师满满的回忆,如片片花瓣和风飘落般的回忆。

夏令平日里巧用学生感兴趣的“种植”为抓手,借着“种植”来积淀“快乐耕耘、团结坚韧”的班级文化,这一坚持就是近两年,辛勤耕耘必有获,正如他在全国班主任技能大赛中摘得桂冠后获奖感言一般“学生日日耕耘,乐做辛勤小农夫中学;学生日日记录,收罗耕耘小农夫中悟,一学一悟中日日诠释文化,边学边悟间日日积淀文化,教师巧妙地给学生寓教于乐的活动,学生会悄悄地还老师悠然拔节的成长。”

悠然拔节的成长还不止于此,夏令自2015年开始巧给家长搭建了“专爱咖啡有约”平台:每月双周周二下午放学时,由家长自愿报名、自带咖啡、自荐主持、自行成文、自定下期主题的“专爱咖啡有约”活动便在教室里翩然开放。有主题的研讨家长因自愿而能舒心地敞开心扉畅聊,家长因自荐而能用情地穿针引线主持。

闻着开心农场的蔬菜清香、咖啡的幽香,同学们眼中幽默、睿智、爱创新的夏令又开始行走在教室、操场、农场的诗意校园生活中,看着他带着同学们渐行远去的背景,由衷感叹,创新活动教育,因为爱所以爱。

猜你喜欢
苏州工业园区老班班级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苏州工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列全国第二
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学校作品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自贸区4.0来了,苏州工业园区准备好了吗?
我的老班
怪“老班”
瞧!咱们的“ing”老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