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提水灌区存在问题及灌区建设必要性探析

2020-01-15 03:07孙文博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松花江水田水源

孙文博

(黑龙江省黑河市水务局,黑龙江 黑河 164300)

1 概 述

通河县东部提水灌区是在现有的依山灌区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现状灌溉面积16486.7hm2,全部为水田,其中地表水灌溉4000hm2,地下水灌溉12486.7hm2。

地下水灌溉12486.7hm2,全部为灌区群众自发打井灌溉,没有健全的渠系及建筑物,灌溉保证率较低。地表水灌溉4000hm2,为原依山灌区,水源为松花江。依山灌区总控制面积5333.3hm2,下辖乌鸦泡镇得10个村屯,总人口1.90万人,设计灌溉面积4000hm2。灌区以松花江水为水源,依山抽水泵站位于通河县城东10km处的松花江左岸(北岸),泵站厂房建筑面积400m2,安装6台机组,设计流量为7.15m3/s,扬程7.64m,泵站始建于1957年,1958年正式投入使用,经过四十多年的运行,设备陈旧,耗电量大,抽水费用逐年增加,引水渠淤积严重,1993年停止运行。2004年泵站重新进行了改造升级,经过多年灌区的配套建设,现运行良好,已基本达到设计灌溉面积,灌区现有干渠1条,长8.48km;支渠3条,总长13.43km;干沟1条,长3.45km;支沟2条,总长7.15km;骨干渠系配套建筑物14座。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少大型水源工程,水土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灌溉保证率低。

通河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小兴安岭南麓,松花江中下游左岸(北岸),紧邻松花江,水资源丰富,而由于缺少大型的水源工程,通河县东部地区的耕作方式依然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严重制约了耕地的产量,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依山提水泵站规模小,只能满足4000hm2的水田灌溉,而通河县东部地区耕地面积258400hm2,不能得到有效的灌溉,因此建设通河县东部提水灌区是充分利用水资源,整合通河县东部地区水土资源的需要。

2)耕地得不到有效灌溉,农民经济收入低。

通河县东部地区除现有的依山灌区外,由于没有可靠地灌溉水源,大部分耕地利用地下水灌溉。地下水水温较低,造成米质不高,市场竞争能力低,稻农利润远小于地表水灌区。同时地下水开采多为农民自发打小井灌溉,水量不足,保证率不稳定,水旱田交替耕种,作物产量低,收入少,农民耕作的积极性不高,种植旱田作物比水田作物亩均收入少达千元以上,与县内其他水田灌区比较,农民经济收入明显落后,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当地群众迫切要求将本区改造成以地表水为水源的水田灌区,以提高经济收入。

3)灌区工程不配套

通河县东部提水灌区现有的依山灌区灌溉面积6万亩已配套完成,而其他区片没有相应的灌溉系统,排水系统皆利用天然的排水沟道,排水入松花江。灌区工程不配套,制约了灌区效益的提高。松花江防洪体系比较健全,防洪标准20a一遇。

4)管理体制不健全,影响了灌区的进一步发展。

管理体制滞后,运行机制不灵活,未能充分发挥水土资源效益,制约了灌区的进一步发展。灌区在管理上实行各灌区、各行政区自行管理,采用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灌区管理缺少民主决策意识,对国家的依赖性比较强,专管组织机构臃肿。目前灌区产权关系不明,管理职责不清,管理粗放,管理工作已跟不上现代化农业经济的发展要求。另外由于经费短缺,管理设施落后,造成供水不及时或者超量供水,水资源浪费较大。

3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3.1 灌区建设是实现优质高产农业的基础措施

通河县东部提水灌区大部分灌溉面积为农民自发打井的小井灌区,地下水成为灌溉的主要水源。由于地下水水温低,不能引进中晚熟品种,生产的水稻米质差,水稻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弱。为了达到水稻的优质和适应市场的需求,灌区农民迫切要求建设高产、稳产农业水田示范园区。一方面灌溉供水保证率高,成本降低,水温高,可提高米质、产量,扩大优质稻面积,另一方面也是建设发展绿色经济、效益农业、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的重要措施。

3.2 灌区建设可加快该区域群众脱贫致富

通河县是省级贫困县,且农业结构单一,种养业不发达。近几年灌溉期连年干旱、柴油涨价以及地下水位明显下降等因素,使小井提水成本明显提高。同时由于小井数量多分散,占用农民劳力多,田间作业蚊虫叮咬,农民十分辛苦,造成许多不必要的劳力浪费,提高了农业生产成本。因此,灌区建设是降低水稻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减少投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效益,实现灌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

3.3 灌区建设可改善和恢复地下水环境。

近年来,由于种植水稻效益好,该县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现有水田面积61026.7hm2。每到干旱年份、干旱季节,河流干涸、水库放不出水,水源严重不足,更加大了地下水的开采。由于地下水严重超采,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地下水资源和地下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已严重威胁到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经济持续发展。灌区建设采用地表水置换地下水,减轻地下水超采状况,使地下水资源及地下水环境得以改善和恢复,缓解水源不足的矛盾。

4 结 语

通河县东部提水灌区的建成不仅有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社会效益也十分明显。水是农业的命脉,通过灌区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将现有的低产田改造成稳产、高产的水稻田,使有限的土地发挥了最大效益,粮食质量提高了,产量上去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了保证。

猜你喜欢
松花江水田水源
松花江
莫里斯的短篇小说——《小个子法国人和他的水田》
先锋厦地水田书店
水源探测器
《红楼梦》中的“水田衣”是啥
南水源头清如许
松花江緑石硯
寻找水源
凤头猪肚豹尾说“白传”——读《白水田传》
松花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