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的应用场景与发展趋势研究

2020-01-17 02:05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年8期
关键词:货币交易数字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数字货币的发行、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各种数字货币的发行、应用,使数字货币迅速被互联网用户所接纳,进而催生了日益增多的应用场景,数字货币的市场规模迅速壮大。对数字货币的研究近年来也日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但多数集中在数字货币的性质、法理基础等领域,对其具体应用场景和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相对薄弱。本文总结了数字货币的特征,重点探究其应用场景和未来发展趋势,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深刻认识把握数字货币,引导、支持数字货币及其市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和实践引领。

一、数字货币种类和特征

数字货币是指没有实体的一般等价物,是当下互联网经济的重要支撑。数字货币按照具体性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实体货币挂钩并固定兑换比例(一般是1:1)的数字货币;另一类是相对独立于实体货币体系的数字货币,此类数字货币又根据发行机构的不同分为二种,一种是官方(或官方认可背书)发行的数字货币,另一种是非官方发行的数字货币。各种数字货币的共同特征主要有:

(一)流通效率高。数字货币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与转移往往能够实现支付的“零延时”,具有极高的交易速度、流通效率。交易双方无论是个人还是不同机构,交易流转均依赖分布或中心数据库,客户端的操作简易,打破了银行时间节律,消除了银行时间上的断点或盲区,使数字货币交易流通简易高效。

(二)流通成本低。数字货币没有实体交易的物理、交通成本,数字货币在流通环节几乎没有额外的成本支出,这使得数字货币的流通成本极低。部分数字货币所采用的分布计算中,连服务器的维护成本也由使用者均摊,更极大的降低了流通成本。数字货币的流通过程主要依靠相关互联网协议进行规范,具有安全性高、安全成本低的特征。

(三)应用场景广。当下数字货币的接受度迅速提升,在互联网场景的应用几乎接近全覆盖,并不断的向实体经济渗透。数字货币的应用场景日益增多,在各种互联网场景中的覆盖面持续提升,数字货币的市场规模迅速壮大。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数字货币的应用场景将会迎来更广泛、更深入的大发展。

(四)监管难度高。数字货币依赖的互联网技术复杂度高,数字货币交易流通速度快、效率高,数字货币发行机构的不同,尤其是数字货币的非官方发行,数字货币种类的增长,数字货币应用场景的增多,数字货币市场规模的扩大,这些因素都势必会带来监管难度的上升,导致政府监管机构对数字货币的认可度难以提高,难以及时形成对数字货币的有效监管。

二、数字货币的应用场景

数字货币的应用场景发展很快,按照数字货币应用的目标、行为、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账户流转、消费支付、规避风险、跨境支付、投资增值、替代传统货币六种应用场景。

(一)账户流转。账户流转是指数字货币作为实体货币的载体在资金流转过程场景中的应用。此类场景中,实体货币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转变为对应的数据流,通过对数据流进行操作从而完成账户流转过程,而不需要实体货币的转移。此过程中,银行等金融流转机构会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此类场景多见于网络银行等传统数字货币平台,其提供的应用类型也多在政府监管机构监管范围内,属于官方认可的数字货币应用场景。

(二)消费支付。消费支付是数字货币的主要应用场景。此类场景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基于官方认可的数字货币,此类数字货币在法律意义以及具体效力上等同于实体货币,在广大的线上与线下平台都可以进行应用。如淘宝、饿了么以及实体店中的电子支付。另一种是非官方认可的数字货币,此种数字货币只能够在少数支撑平台上予以应用。如支付宝积分只能够在其内的兑换平台中进行消费,比特币的消费应用也仅能够在比特联盟的支撑平台上进行直接消费。相比较官方认可的数字货币,此种数字货币在消费应用上存在一定的场景限制,从而导致其市场接受度、社会认可度不足。

(三)规避风险。以数字货币比特币为例,其创始人曾表示创设比特币目的是为了使得现代金融体系摆脱政府监管与“控制”,实现实际经营过程中达到资金保留与避险目的。规避风险是指通过将实体货币转变为数字货币的方式,能够按照现阶段的法律规定,数字货币不具备法律执行的主体资格,由此在部分金融、保险及债务领域,企业、个人通过数字货币来规避风险。

(四)跨境支付。得利于数字货币通过互联网转移,而达到不受外汇管制等监管限制,进而有利于资产国际化和跨境转移。具体应用场景中,现实货币通过向数字货币转移实现了存量变更,再通过数字货币完成跨境转移,实现了本地资金使用转变为境外资金,从而方便地用于境外支付。

(五)替代传统货币。替代传统货币是指利用数字货币对传统货币进行部分替代。数字货币的安全性、私密性和流通性均高于传统货币,在现有应用场景时常可替代传统货币的功能。由于许多数字货币的发行主体存在去中心化特征,有利于金融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现实中,无论是数字货币的发行方还是使用方均有将其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的强烈内生动力,尽管现阶段替代传统货币应用场景仍存在诸多限制和困难,但其未来发展势头不可阻挡。另外,数字货币还可以投资增值。

三、数字货币未来发展趋势

数字货币应用场景的发展,使得数字货币的市场接受度、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现阶段已经形成良性的线上、线下互动关系,为数字货币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从应用场景的发展趋势上来分析预测,随着数字货币得到越来越高的市场接受度、社会认可度和政府认可,其发展前景势必会呈现出新的高潮,数字货币的应用场景将会更加多样、更加广泛、更加深化。

(一)合法化。获得政府的认可与支持是数字货币未来发展的前提。数字货币应用场景的进一步拓展迫切需要形成更高的市场接受度、社会认可度和政府认可,货币的本质是对于一般等价物的信用保障。传统货币的信用保障来源于政府的公信力,多数数字货币缺乏政府信用的背书。数字货币的未来发展趋势必然是通过多种手段来进一步获得政府的认可与背书,数字货币合法化、法币数字化,这样才能够在社会中形成更为有效的公信力体系,才能够将更多的应用内容、应用领域纳入到数字货币的应用场景中来,甚至将数字货币应用场景的发展动力由主要来源于发行方,转变为发行方、应用方和监管方同向发力,形成强大的内生混合动力。

(二)增信化。信用是货币的本质,保值是货币的生命力。在数字货币已经形成较高的市场接受度、社会认可度的前提下,需要进一步增强市场信用,而信用来源于数字货币的稳定性、增值性。以比特币为例,虽然其价值在近几年得到了极大的增长,但是这种增长是否可以持续,是否存在巨大的泡沫仍不容乐观,一定程度上存在数字货币投资转变为“投机”甚至是“赌博”的巨大风险。数字货币若缺乏足够的稳定性,数字货币的未来发展显然无法持续,势必需要通过增强数字货币对应资产的含金量、建立规范有效的操作规则、引入更多强大的发展动力来予以解决,从而实现数字货币市场的稳定化、可预期,进一步增强数字货币的市场信用。

(三)实用化。引入更多交易场景是数字货币可持续发展和稳定的重要支撑。只有得到广泛的应用才能够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数字货币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势必会构建更多的交易应用场景,其具体表现为:一是规模化,在现有交易应用场景中不断的拓展交易规模,如作为支付功能的交易场景不断提高其支撑的商家和消费者群体的数量、交易额的规模;二是多样化,是在现有的交易场景上不断创造出新的场景,进而实现综合发展、持续创新;三是连续化,数字货币将会在全供应链、全交通工具支付、全球支付、全时交易、多金融机构账户流转实现不间断、全流程交易应用。

(四)规范化。数字货币及其市场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进一步形成高效、统一和兼容的发展规范、良性秩序,形成有效规避各类问题的有效措施和规范。现阶段数字货币入门门槛较低,导致数字货币发展良莠不齐。以我国国内数字货币市场为例,已经发行的数字货币超过100种,其中绝大部分的资金总量不超过10亿元人民币,甚至还存在部分“空壳”数字货币的现象与问题。要实现数字货币及其市场可持续发展和稳定,必须解决数字货币发展良莠不齐的问题,要通过支持保障规范化的良币来驱逐劣币,有序推进法币数字化,促进数字货币市场有序发展,规范化的良币要培育强化核心竞争力,以规范化的发展开拓规模化的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逐步开拓目标市场全覆盖。

四、结语

货币没有终极形态,货币形态向着越来越便捷、可靠、低成本的方向演进,数字货币是当前货币形态发展的主流趋势。数字经济的基础是数字支付,数字支付的核心是数字货币。数字货币在互联网技术的保障下已经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数字货币可以为数字经济提供一个全员覆盖、全时交易、全程交易、全域交易、实时记账的货币基础,数字货币应用场景将蓬勃发展,数字货币将成为主流货币形态。

猜你喜欢
货币交易数字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古代的货币
答数字
古代的货币
大宗交易榜中榜
大宗交易榜中榜
数字看G20
大宗交易
惊人的交易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