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风景在“插图”
——浅谈语文教学中巧用“文本插图”,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2020-01-17 21:44江苏省泗洪县泗州学校韩雪伟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插图想象文本

江苏省泗洪县泗州学校 韩雪伟

在小学使用的统编本语文教材中,文本插图有照片、有绘画等,形式不同,风格各异,相当丰富,它作为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但使教材内容更丰富生动,还对学习内容起着解释补充的作用。遗憾的是有的语文教师忽略了这些插图的价值,并没有让它的价值充分体现。为让大家都能利用好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笔者就谈谈如何巧用“文本插图”打造语文课堂的别样风景,让学生语文学习更有效的一些思考。

一、以“文本插图”导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兴趣是求知的内驱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来说,是形象思维占主导。他们很容易被直观形象的事物所吸引。小学语文教材中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内容丰富多彩,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色彩鲜艳、内容新颖的插图导入使学生在情境过程中感知语文学科趣味,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如教学《乡下人家》,师出示插图,让生观察并思考:1.图上画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哪些风景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试着说一说。(生交流。)2.看完图片,你们一定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了。学生齐读课题。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对乡村的感知。这里通过插图导入,创设出安静、悠闲、和谐的美,学生初步感受乡村的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以“文本插图”导入,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更容易把学生带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借“文本插图”感知,帮助学生理解字句能力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字、句是掌握全文的基础,而理解字和句子是语文阅读的重点。文本中的许多插图就是文本重点、难点的直观呈现,怎样才能化难为易让学生理解句子呢?老师可以借助文本插图来指导学生感知,帮助他们理解字、句子意思,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就能轻松突破理解字句的难点。

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文本插图识记“跳”,先引导学生观察图上小青蛙的动作和“跳”字有何相像之处。教师根据生回答在图片中的青蛙旁边出示“跳”字。当学生说到青蛙“跳”是靠它的四条腿时,教师适时把“跳”的“足”字旁放大,引导学生观察文本中的插图,发现右半边的“兆”字,就像青蛙四条腿张开、头昂起的样子。整个教学过程趣味横生,由此,学生有效地将“跳”字与插图结合在一起进行识记理解了,教学效果特别好。再如《守株待兔》一文中的“因释其耒而守株”。教师出示插图:根据插图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宋国人等的是什么?神态怎样?插图描绘得形象,学生从插图中一看就知道:乐滋滋的种田人脑海里只有一个想法,免子的到来。从插图中看到种田人守着树桩等待撞死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道理。

教师巧妙地借“文本插图”,创设合理生动的语境与情境,帮助学生感知,将抽象的生字具象化,枯燥的文言句具体化,让学生运用擅长的形象思维,通过用文本插图来轻松地认字学词,理解句意既形象,又直观,提升学生理解字句能力,达到了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目的。

三、用“文本插图”体悟,提升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其中理解能力是核心。有些课文,单靠文字的描绘,学生是无法理解内容的,一些词句教师也难以用语言向学生解释清楚。这样,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降低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而文本插图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体悟文字,另一方面还能强化文字的感染力与表达的生动性,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主题。因此教师要适当指导学生体悟文本插图,重视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图文对照,观察思考,从而在插图中理解课文所写的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理解能力,轻松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如《少年闰土》,课题上方是一幅较大的少年月夜刺猹图。图上画的是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园月。下面是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瓜地里有一匹猹,有一个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那匹猹刺去。教师先出示这幅少年月夜刺猹图,让学生对图观察找出这是文本一和四的内容,集中了环境描写、人物的外貌和动作描写,显现了少年机智勇敢的特点。学生一看到插图,少年闻土的形象就会印在脑海里。再出示课文插图二:文中的“我”在津津有味地听闻上讲那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让学生再仔细观察,很快从课文中找到:雪地捕鸟、海边拾贝壳、看瓜刺猹等趣事。请学生再看看插图中“我”的神态表情是那么专注、那么羡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我”对农村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流露无疑,学生很好地把握了文章的主题。

课文中的插图往往是课文中重点内容的再现,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用“文本插图”体悟,以图助读,有益于学生全面透彻地理解文本,提高他们领悟课文内容能力。

四、引“文本插图”品味,培养学生思维想象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想象在儿童的学习和思维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想象是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统编教材的好多文章中人物对话、神态或故事情节出现空白点,教材中的许多插图,只有让学生展开想象才能明白编者的意图以及文章中蕴含着的作者的深切情感。因此在结合插图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文本插图为桥,让学生仔细研读品味,充分发挥想象,想象插图背后的故事,从而使画中的人物活起来,丰满起来,学生的头脑动起来,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如《乡下人家》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文本插图,细品文字,从中找到文字所描述的相应插图。这时,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幅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不禁使人想起“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等诗句。如果老师想让你们画这幅画,你会画上什么?为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从而让学生在插图品味中体会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

再如《将相和》,体会蔺相如为国家不计较个人恩怨的博大胸怀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是文章的重点。教师出示文本插图,让学生结合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谁向谁请罪?廉颇为什么请罪?他是怎样请罪的?结果怎样?从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廉颇为什么对蔺相如的态度有了这么大的变化?学生兴致勃勃地观察文中插图想象并交流他们当时的神情、心理活动……请学生再看文本插图,再想像一下,假如你是赵惠文王,看了这个感人的场面后,会怎样想,怎样说呢?学生通过图文印证不但把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特点说出来,还自主地将其编成了课本剧表演出来。这样根据课文内容及插图引导学生“品味”并展开合理的想象,教学的重难点迎刃而解,更好地挖掘课文的深刻内涵,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就更深入了,教学目标水到渠成。

总之,插图教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教学艺术。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文本插图资源,合理引导学生有效运用文本插图,来提高插图与文本内容的契合度,并对文本图文信息进行有效整合,让他们在漂亮的插图与精美的文本中自由翱翔,打造小学语文课堂的别样风景,让学生语文学习更有效,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插图想象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快乐的想象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谈对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