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后进生态度和教育方法的调查研究

2020-01-17 05:58王小梅
知识文库 2020年2期
关键词:问卷后进生家长

王小梅

在教育蓬勃发展的新时代,“后进生”的问题仍然长久的刺痛着所有关心教育的人们的心。所谓“后进生”,是指那些在学业上荒废、在精神上颓废、在行动上怪异、人生理想不明、良莠不分的学生,他们往往成为老师和家长眼中的“问题孩子”。本篇论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后进生形成原因的分析,结合自己平时工作中的实践,探究出一条在教学中如何来教育后进生的对策,以此来与大家共勉。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一、根据调查问卷分析当前教师对后进生的态度;二、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多种原因;三、探究教师在教学中对后进生可采取的有效策略。从而对症下药,让后进生彻底“脱贫致富”,做到人人可成才。

1 根据调查问卷分析当前教师对后进生的态度

在此次《关于教师对后进生态度和教育方法的调查问卷》中,共发放问卷 70 份,回收有效问卷 52 份。经整理汇总调查问卷后发现,有48.1%的老师选择有时喜欢后进生,而13.5%的老师则选择不喜欢后进生,喜欢后进生的老师人数仅占调查人数的38.5%。在询问是否愿意主动与后进生进行交流沟通时,44.2%老师表示比较愿意与其进行交流沟通,一些老师则表示不愿意与后进生进行沟通。填写问卷的老师71.2%表示自己对后进生没有歧视行为,对班里的学生都能一视同仁,但23.2%的老师发现班级里有学生却对后进生有歧视行为,同时面对后进生,53.9%老师们愿意反思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遗漏与不足,学校也曾针对后进生这一问题进行过讨论和交流。

2 分析后进生产生的原因

依据此次调查问卷的归纳整理,从中分析出农村学校后进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所在,造成后进生学习效率低,品行道德不良所产生的原因大致总结如下:

2.1 家庭环境不良,教育方法不当是后进生产生的主因

2.1.1 农村留守儿童居多,家庭教育的缺失

农村家长的整体文化素质普遍较城市低,对孩子的教育方面,不能与学校老师达成良好的沟通交流,再加上大部分家长外出务工,孩子交由爷爷奶奶或亲戚看管。他们大多只负责孩子的衣食起居,对孩子的学习了解的少之又少。

2.1.2 部分家长文化素质不高,对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方面,农村家长中一部分人文化水平偏低,受教育少,很多不规范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而家庭环境对于学生的性格养成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部分家长教育观念落伍,他们简单地认为子女的教育管理完全是学校、老师的事,甚至错误地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差学好一个样,因此给学生造成不正确的教育观念。

2.2 学校教育工作的失误和疏忽是后进生形成的外因

2.2.1 部分教师对后进生戴“有色眼镜”,缺乏足够的爱心与耐心

在当今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学生学业负担不断增加,使大量学生开始不愿学习而逃避教育。同时,由于班级规模较大,老师无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提高班级整体成绩,教育变成了好学生的教育,差学生则被忽視。

2.2.2 教学内容难度不断加大,老师要求高,上课速度快

教材难度大、课时紧、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联系不大。使得后进生囫囵吞枣、不能完全理解消化,只好全盘接受。再加上学校动辄开展一些活动,对教学时间有所影响,教师上课速度快,大部分后进生赶不上课程进度,长期积累,他们跟整个班级的差距便会越来越大。

2.2.3 教师未能全面引导,对后进生缺乏工作热情

一些教师教育教学知识匮乏、没有工作热情、教育方法不当,他们对后进生的管理更是冷漠,往往注重优秀生,而忽视了后进生的存在,对一些后进生不去耐心地做学业辅导和思想疏导工作。这些外在因素也成为后进生进步路上的绊脚石。

2.3 学习态度不端正,得过且过思想严重是后进生形成的内因

2.3.1 学生自我约束力不强,破罐子破摔

后进生其实就是学困生,他们多数不了解学习的重要性,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不端正,更缺乏强有力的学习动力,结合自身自控能力差等特点,进一步形成了厌学心理。逃课、逃学、上课思想跑神、做作业三心二意、考试成绩排名居后等现象对他们来说也就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了。

2.3.2 对学习没兴趣,丧失学习的信心。

后进生往往不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他们更愿意将失败结果归因与自身内部的、稳定的因素,如智力不如别人,老师对自己不够关心等等,导致出现一种无助的和抑郁的状态,从而降低自我评价,减弱行动能力。长此以往,他们也就丧失对自己的信心。

2.3.3 心智不健全,逆反心理盛行。

后进生本身不健康的个性心理容易作祟,处于少年时期其年龄特征往往是心理充满矛盾,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自觉性和幻稚性同在,警觉性和盲动性共有。往往当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形成逆反心理,从而不听从引导和教育

2.4 社会环境复杂是后进生形成的诱因

当前,社会环境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从主流上来说是积极的,但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腐败现象、市场经济对人们价值观念的负面影响,无不对少年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一些消极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消费、超消费、一切向钱看的观念等,腐蚀了不少无知的少年学生。还有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影视文化的腐蚀,如不健康的书刊、影视及其他“娱乐”活动等对青少年的腐蚀力也是很大的。有的中途辍学了,有的人在校心却不在校,无心想学,这都“造就”了一批后进生。

3 探析教师在教学中对后进生可采取的有效策略

3.1 用爱心温暖后进生的心灵

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健康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十分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关爱。一些后进生受到青春期的影响,极易产生叛逆心理。在班级集体中,常常表现出厌学、烦躁、冷漠、厌世的情绪。教师要采取亲和的态度,教师要以爱育爱,以心换心,帮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为了使后进生更好的融入班集体中,教师应该多给他们一些表扬、赞美和鼓励,坚决杜绝挖苦和讽刺,并以朋友的身份来面对他们,用爱心去感化后进生,让他们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3.2 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

后进生并不代表着就是笨学生,差学生,他们只是暂时没有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而已。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发现亮点,评价鼓励他们,将“火种”点燃,正可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上课过程中,应该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寓教于乐,增加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尤其是针对后进生,教师应设置相对简单的一些问题,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哪怕是一个宽容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轻微的触摸,都会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也会让他们兴奋不已,信心倍增。

3.3 要加强与后进生家长的沟通

通过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得出,很多后进生思想和学习落后与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有些农村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家长负担不起孩子的学习和日常费用,迫于生计而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另一方面,有些家长平时与孩子缺乏沟通,加之留守儿童居多,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当。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定期家访、电话等方式,加强与后进生家长的沟通。使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做好后进生的改进工作。

3.4 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促进其自觉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后进生对“生活”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自然就不会把学习当苦差事。因此,应时不时寻找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并加以引导和培养,促进其进步。

总之,面对后进生这一特殊群体,教师的工作也面临这各种挑战与困难。为人师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引导他们,将暖暖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和煦的春风,和其他的孩子们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单位:甘肃省镇原县临泾镇席沟圈明德小学)

猜你喜欢
问卷后进生家长
家长错了
浅谈转变“后进生”
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四个途径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