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校对工作中语言文字规范问题及优化策略

2020-01-18 23:41娜布其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标点符号语言文字稿件

娜布其

(呼伦贝尔学院 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

校对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期刊的质量,语言文字校对是期刊校对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提高期刊的整体质量,必须提高稿件校对工作质量。在语言文字校对工作中存在错别字、用词不当、语义表达不明确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给读者的阅读和理解增加了困难,也对作者的意图表达造成影响,所以提高稿件校对质量势在必行。

一、校对工作的重要性

(一)为期刊质量保驾护航

期刊在写作和排版的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错误,如果对稿件不进行校对,稿件的质量会大打折扣。新闻出版署1997年颁布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规定:必须坚持“责任校对制度和“三校一读制度”①。三校一读制度是传统的校对工作制度。一般书刊都必须经过至少三次校对(初校、二校、三校)和一次通读检查后,才能付印。终校必须由出版单位内具有中级以上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专职校对人员担任。这个制度是校对的基本制度。除此之外,还有样书检查制度、集体交叉制度、责任校对制度等,每一次校对都是对稿件质量的提升,使稿件质量不断得到完善。

(二)保障准确表达作者研究意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②学术交流是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而学术期刊在这一环节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平台作用。我们只有做到对校对工作认真负责,保证期刊的质量,才能够正确传达作者的观点和意图,展现给读者正确的学术知识,获取正确的信息,推动各个专业领域的发展,真正体现学术期刊的社会价值,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

(三)编辑人员的工作职责

校对工作,对于期刊编辑人员来说,不仅是一项工作和任务,更是一种责任。校对工作不仅关系到读者的认知活动、学者的学术交流,甚至会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等多方面的问题。校对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二、常见的期刊语言文字问题

(一)错字与错词

作者在写作论文中出现错字与错词是不可避免的。这类错误,除了由于作者对个别汉字掌握不准确之外,更多见的是因输入法而导致的。使用拼音输入法打字,容易出现同音字词的错用误用现象。如,将“像”输成“象”;“粘”输成“黏”;“高校”输成“高效”等情况是普遍存在的;如使用笔画输入法打字,主要出现形近字上的错误,如“买”与“卖”、“戊”与“戌”等字,由于两字书写非常相近,再加上作者本身对此字记忆不清,就更容易选择错误而导致错别字。如使用五笔字输入法打字,则也会导致形近字的错误使用,如“多少人”输入成“多不人”,“辩”-“辨”-“辫”-“辧”的混淆等。此类现象,如果不认真校对,则可能产生歧义,甚至出现病句,影响整篇文章的内容质量。

(二)用词不规范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词汇就不能造句子,不能表情达意。词汇反映着社会发展和语言发展的状况,也标志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面对丰富的词汇,如果人们对词语或概念的理解不透彻,就容易导致误用词语现象。用词不规范,是编辑以及从事文字工作者最需要注意的语言错误现象。期刊校对工作中常见的词语问题有:

1.混淆概念,导致用词不当

在期刊论文论述中,把两个不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当作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而等同使用,就会违反同一段逻辑要求的错误,导致用词不当。如“休闲体育”和“大众体育”,有些作者认为“大众体育”就是“休闲体育”,只是叫法不同而已,但从专业的角度来说,二者是两个概念。“休闲体育”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以增进身心健康,丰富和创造生活情趣,完善自我为目的的身体锻炼活动;“大众体育”是指普通民众自愿参加的,以强身、健体、娱乐、休闲、社交等为目的,一般不追求达到高水平的运动成绩,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所以混淆概念而导致用词不当,还需要专家审稿时进一步严格审核,帮助校对者把关。

2.用词不当,导致歧义

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在期刊论文中是不可以出现歧义的表达,因为期刊论文是学术交流的重要方式,准确地表达作者的研究意图对科研成果的阐述至关重要。如,“文章讲述了一个工人抢救国家财产的故事。”一句,“一个”既可以与“工人”搭配,也可以与“故事”搭配,不同的搭配形式造成不同的表达意思,可以理解为“文章讲述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关于工人的,内容是工人抢救国家财产。”,也可以理解为“文章讲述了一个工人,这个工人干了一件事,这件事就是抢救国家财产的事情”。句子切分的角度不同,其结果就会不同。消除歧义的方法一般是修改歧义短语或者是修改其中的多义词。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可将“一个”改成“一名”,或者在“工人”前面加上“关于”二字,都可以消除歧义。这种错误不仅考验校对者的认真,还涉及到校对者的文字功底。

3.同义词运用错误,表述不恰当

同义词或因意义差异,或因风格色彩不同,可以适应精确、严密的表意需要,有利于更精确清晰地表意。期刊论文语言表述须严谨且精确。所以使用同义词时,必须分辨清楚其意义差别,选择正确的词语。如,“必须”和“必需”、“制定”和“制订”、“交换”和“交流”三组同义词,是属于近义词,并非等义词,因此在表达中需要区别使用,所出现的语境也应该有一定的区别。

(三)句式语法错误

1.句式杂糅

此类错误在期刊语言表述中比较隐晦,不进行细细品味很难发现其中的问题。这种错误最主要是作者写作时既想用这种说法,又想用那种说法,结果两种格式糅到一起,形成两句混杂,造成语义不明。例如,“感冒退热冲剂的主要成分是大青叶、板蓝根等配制成的。”这句话中,“的主要成分”与“配制成的”二者有一个是多余的,前后两种表述方式混淆在一起,形成语病,使句子表意不明确。

2.句法成分搭配不当

造成这种错误是由于对词语不熟悉或上下句之间的关系没有弄清楚而引起的,解决的方法是细分句子中的各种成分,尤其是主谓搭配和动宾搭配更为常见。常用的方法是紧缩法,先将句子中定语、状语、补语附加成分统统删除,只保留句子的主干成分,然后检查主干是否存在语法上的毛病,如果句子的主干没有问题的话,再对局部进行检查,检查的重点是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的搭配,二者必有其一发生错误,不在主干,那一定就在局部。运用紧缩法分析句子时,必须保持原句的结构不能遭到破坏。

3.句法成分残缺或多余

如果不符合省略的条件而缺少应有的成分,就会造成句子结构不完整,表达的意思不准确,即成分残缺;反过来,由于多了某个成分而造成表达意思不清楚、冗赘重复,即成分多余。句法成分残缺或多余,这种句法错误在期刊论文中也是常见的。例如:

(1)当前我国国际旅行社体验营销目前存在很多问题。

(2)在一定程度上给纳税人可趁之机。

例(1)中有“当前”和“目前”两个词语义重复,导致病句。将“目前”删掉,语句就会通顺了;例(2)中“纳税人”缺少必要的定语,应加定语“一些不法”限定范围,表述更加准确了。

在校对期刊的稿件中,对句子进行划分核心的问题先去除那些修饰的成分,先对句子的主干进行划分,如果句子的主干不存在问题,然后进行修饰语与中心语的结构划分,依此类推再检查其他句子的结构成分,这样一层一层地检查、核实,就会找出句子中的错误问题。句法结构的错误比较隐晦,需要编辑校对人员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从细微处将这些错误纠正,降低差错率,促进期刊稿件质量得到提高。

(四)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标点符号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人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文字一样能够记录语言,是期刊论文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篇论文所传递的信息很多,需要标点符号来增强语言的逻辑性,帮助读者正确理解文章意义,但论文中的标点符号错误非常普遍。主要原因有:一是作者或编辑校对人员对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不熟悉;二是对标点符号的使用有“无关大体”的思想;三是输入错误。常见的标点符号的使用错误现象有:

1.多个书名号或引号并列时使用顿号分隔

例如:故事中反复使用“血洗”、“屠杀”、“活地狱”等词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中规范多个书名号或引号并列时不用再加顿号来分隔停顿,所以此处的顿号应直接删去。

2.在并列词语中使用逗号

例如:从贫困人口的确定,帮扶,以及脱贫,都需要环环相扣的合作协同。

此句中“确定,帮扶,以及脱贫”是并列短语,所以应该用顿号表示停顿。

3.论文一级标题层次符号用逗号或小圆点

期刊论文中一级标题层次符号用顿号,如:“一、”,三级标题才会用圆点,如“1.”;而如果逻辑顺序用“第一、第二”类序词表述,应该用逗号,如:“第一,”。

4.当断不断,一逗到底

一逗到底的现象,是因不能判断句子的界限而导致。这需要编辑校对人员依据句子话题转换为判断句子的界限,正确使用逗号和句号,增强语句表意的逻辑性。

5.引文末尾标点的位置错误

例如:

(1)在《达斡尔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与情结》里说:“一个失去历史记忆的民族是一个不健全的民族,......越是文明昌盛的国家就越是珍视自己的历史传统”。

(2)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如果引者是把引语作为完整独立的话来用,应为了保持引语的完整独立性,末尾的标点应该放在引号之内。所以,例(1)句尾的句号应在双引号内;如果引者只是把引语作为自己的话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末尾的标点必须放在引号外面。所以,例(2)句尾的句号应在双引号外。

三、语言文字差错成因及优化策略

(一)提高编辑学术修养和职业道德

编辑队伍的优良素质决定着期刊质量,但很多期刊编辑队伍建设不够完善,编辑人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编辑应针对所办期刊的专业要求,学习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广泛涉猎知识,提高学术修养。同时,编辑人员应按照《出版管理条例》规范自己言行,不断提高职业道德,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只有具备这些素养,才能在稿件的校对、排版及定稿中避免出现常识性的错误,提升校对速度和校对质量,提高期刊的专业水平和办刊水平,实现期刊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二)夯实编辑的语言文字功底,增强语言规范化意识

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即使字音相同,但字义也有不同,不同的文字具有不同的意思和用语场合,不同的情景用字也有不同。期刊中使用规范汉字不仅有助于读者的阅读,而且有助于读者对文章的理解。要提高期刊中语言的艺术性及准确率,必须加强编辑语言文字功底,增强语言规范化意识,才能够更好点正确处理稿件语言问题。

(三)学习政策,掌握标准

期刊用字量大,社会影响力广,具有较强的示范性。目前,许多期刊缺乏对与国家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视错而不能发现。所以,编辑要加强学习和掌握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以及标准规范。关注语言发展的动态,关注语言文字政策的更新,随时更新知识储备,学习《通用规范汉字表》《简化字总表》《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出版物标点符号用法规范》等相关语言文字标准规范。

(四)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校对工作长效机制

目前,多数期刊都遵守“三审三校”制度进行校对工作,但仍普遍存在共性的问题:校对前后人员缺乏沟通,后校对出的问题前面校对的人不了解,稿件容易出现差错。因此须进一步优化校对工作流程,根据具体工作和编辑的情况而健全完善校对制度。第一,随着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和普及,可充分利用图书期刊校对软件,缩短校对周期,提升准确率;第二,打印出样稿后,至少安排3位编辑或校对人员进行纸上校对,这样可以让编辑和校对人员得到充分的交流,发挥人工校对的优势,将差错降低到最低限度,提升期刊的社会影响力。

期刊校对工作是提高期刊质量的非常重要一环。从事编辑工作者要为满足作者和读者的需求,适应新时代期刊发展需要,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夯实语言文字功底,提升期刊办刊层次和水平,为期刊质量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标点符号语言文字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池塘里的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的争吵